聖勞倫斯河-大湖

美國在該島附近建有一條運河,長16km,水深8m,以繞過溢流壩。 蘇聖馬麗運河全長101km,蘇必利爾湖通過該河流出的年平均水量約660億m3。 伊利諾伊河全長439km,伊利諾伊水道全長541km。

聖勞倫斯河-大湖

St.Lawrence River-Great Lake

概述

聖勞倫斯河-大湖是一條連通多個湖泊和河流的水道,包括聖勞倫斯河和大湖。大湖又稱北美五大湖(Five Large Lakes in North America)。這條水道通過五大湖中的4個湖,即蘇必利爾湖(Superior Lake)、休倫湖(Huron Lake)、伊利湖(Erie Lake)和安大略湖(Ontario Lake),另一個湖稱密西根湖(Michigan Lake),又譯為密執安湖。水道源頭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路易斯(St.Louis)河,在德盧斯注入蘇必利爾湖,從源頭至聖勞倫斯河注入聖勞倫斯灣處,水道全長約3800km,其中五大湖區和聖勞倫斯河約各占一半。水道通過蘇必利爾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的長度分別為555、359、383、257.5km。美國和加拿大邊界線大致通過這4個湖的中心線,而密西根湖則完全在美國境內。聖勞倫斯河源自安大略湖,從安大略湖東端至康沃爾為美加邊界河段,康沃爾以下全在加拿大境內。所以這一水道又是美加兩國的國際水道。聖勞倫斯-大湖流域總面積約130萬km2,年平均徑流量約4470億m3。
聖勞倫斯河的主要支流有:①渥太華(Ottawa)河,長1271km,流域面積14.63萬km2,年徑流量615億m3,總落差366m;②聖莫里斯(St.Maurice)河,長563km,流域面積4.27萬km2,年徑流量230億m3,總落差411m;③薩格奈(Sagueney)河,長698km,流域面積8.81萬km2,年徑流量552億m3,總落差442m;④貝特夏米特(Betsiamites)河,長420km,流域面積1.84萬km2,年徑流量441億m3,總落差457m;⑤烏塔爾德(Outardes)河,長435km,流域面積1.88萬km2,年徑流量125億m3,總落差550m;⑥馬尼夸根(Manicougan)河,長480km,流域面積4.56萬km2,年徑流量324億m3,總落差564m。大湖流域位於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殖民主義者首先進入的地區,也是美、加兩國經濟最先開發的地區。為了開發水運,促進經濟發展,除整治天然河道外,還修建了多條運河和一些船閘,溝通了4個湖泊和聖勞倫斯海灣,並通過密西根湖和伊利諾斯水道與上密西西比河連通。流域內豐富的礦產和土地資源,加上便利的水運,促進了地區的經濟發展,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該地區有華盛頓、渥太華、紐約、蒙特婁、底特律、芝加哥、費城、布法羅、克利夫蘭、多倫多、哈密爾頓、魁北克等大城市。
 

其他
1.大湖(北美五大湖)
五大湖水域總面積24.53萬km2,其中美國占72%,加拿大占28%,總蓄水量約221150億km3。
大湖出口經聖勞倫斯河注入大海,靠近安大略湖東北角出口的奧格登斯堡(美)測站,集水面積76.4萬km2,多年平均流量6760m3/s,實測最大流量8580m3/s,實測最小流量3936m3/s。下游康沃爾(Cornwall)測站(加)集水面積77.4萬km2,多年平均流量6764m3/s。
五大湖沿岸因城市多、人口稠密、工業發達,曾使湖水受到嚴重污染,出現富營養化,尤以伊利湖、密西根湖污染最甚。伊利湖污染面積達60%,密西根湖西部污染面積達70%。70年代以來,美加兩國花了60億美元,提高了城市污水處理水平,使水質得到了改善。
2.連線水道
3.1 聖勞倫斯水道 從聖勞倫斯灣至蒙特婁的航道全長1609km,其中魁北克以下60km,經過整治後水深由9m增加到12.5m,水面寬度大於1000m。從魁北克至蒙特婁的航道長257m,經過疏浚後,航道水深達10.6m,航道寬度絕大部分為244m。蒙特婁與海平面的高差僅5.5m。從蒙特婁至安大略湖的航道全長306km,至1959年才建成深水航道。其中蒙特婁至奧格登斯堡長190多km的一段,多島嶼和急灘,有69m的落差。後來美加兩國在此河段上修建了一系列的運河和船閘。這些運河和船閘由下而上的順序分述如下。為了繞過蒙特婁附近的急灘,加拿大建有一條運河和兩級船閘(凱瑟林、聖蘭伯特)。加拿大在蒙特婁上游聖路易斯湖和聖弗朗西斯湖之間修建了一條運河兩級船閘(上下博哈諾伊船閘),提升高度24.4m。加拿大在此河段上修建了博哈諾伊水電站。該國還將蒙特婁至康沃爾的110km的航段浚深。美加兩國在康沃爾(加)和馬塞納(Massena,美)修建了桑德斯(Saundes)/摩西(Moses)水電站(原名康沃爾水電站)。此河段中有一島,名巴恩哈特島,水電站建在島的北支上,在島的南支上建有一座溢流壩(朗索特)。美國在該島附近建有一條運河,長16km,水深8m,以繞過溢流壩。運河上建有兩級船閘,下游為斯累爾船閘,上級為艾森豪船閘,提升高度分別為12.8和11.6m。在奧格登斯堡下游易洛魁附近的河上,建有一座控制壩和水電站,加拿大在此修建了一條短運河和易洛魁船閘,以繞過易洛魁控制壩。美國還將奧格登斯堡至安大略湖之間的千島河段浚深,使水深增至8.2m。上述新建的船閘一般長260m,寬24m。
3.2 威蘭運河 威蘭運河是連線安大略湖和伊利湖的運河,從尼亞加拉瀑布旁側通過,全長44.4m,由加拿大於1914~1932年建成,以取代1829年開放的老運河。新運河最小水深8m,底寬61m,水面寬94.5m。運河上共建有8級船閘,以克服兩湖水位差99m。1號至3號船閘均是單級船閘,不連續,分布在11km的範圍內。4號至6號為雙線連續船閘,總提升高度42.52m,全長805m。7號船閘也是單級船閘,8號船閘是調節水位用的控制船閘。1號至7號船閘每級平均提升高度為14.7m。閘室寬24.4m,長261.8m,檻上水深9.14m以上。通過運河的平均時間,上行船隻為8h51min,下行船隻為10h43min。伊利湖通過尼亞加拉河匯入安大略湖,在該河上建有羅伯特/摩西水電站,裝機容量195萬kW。
3.3 伊利湖-休倫湖連線水道 伊利湖通過底特律河、聖克萊爾湖(Lake st.Clair)與休倫湖連通。
3.4 休倫湖與蘇必利爾湖連線水道 休倫湖通過蘇聖馬麗運河與蘇必利爾湖連通。蘇聖馬麗運河全長101km,蘇必利爾湖通過該河流出的年平均水量約660億m3。由於兩湖之間有6.6m的水位差,在該河上建有5座平行的單級船閘,其中美國一側4座,加拿大一側一座。美國船閘尺寸有243.8m×24.4m,411.5m×24.4m,411.5m×24.4m,214.6m×33.5m(長×寬)4種,後來新建的第二級船閘為365.8m×33.5m。檻上水深為7.04~9.75m。加拿大船閘尺寸為274.3m×18m。美國在此河上建有2座水電站,加拿大建有1座。
3.5 伊利諾伊河水道 伊利諾伊河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一條左岸支流,匯口在格拉夫頓(Grafton),由於其上游支流毗連密西根湖,為發展航運已開闢成連通密西根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道,也是溝通五大湖與墨西哥灣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毗連密西根湖處有伊利諾伊河的兩條上游支流,一條為德斯普蘭(Des Plaines)河,全長177m,另一條為坎卡基(Kankakee)河,在莫里斯(Morris)鎮上游附近匯合。伊利諾伊河全長439km,伊利諾伊水道全長541km。該水道北起芝加哥,循芝加哥衛生運河河道,進入德斯普蘭河下遊河段,再經伊利諾伊河,進入上密西西比河。該水道北端還有一條分支航渠,叫卡盧梅渠。該水道上共有7級船閘,克服51.4m的水位差。20世紀30年代建成的船閘,已不能滿足航運需要,準備增設新的大船閘。
3.6 紐約州駁船運河水道系統 該水道系統位於紐約州南部,由伊利運河(Erie Canal)、香普蘭運河(champlain Canal)、奧斯威戈運河(Oswego Canel)、卡尤加和塞內卡運河(Cayugo and Seneca Canel)組成。其中伊利運河全長565km,將伊利湖與哈得孫(Hudson)河連線起來。該河在紐約市注入大西洋。20世紀50年代對1825年建成通航的老運河進行了??舶,運河上有35座船閘。奧斯威戈運河全長40km,在安大略湖東南角的奧斯威戈向南延伸,與伊利運河平接。運河上有7座船閘。通過這兩條運河,開通了另一條從五大湖進入大西洋的水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