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遠進

翟遠進(1958—),山東省泰安人,先後撰寫了60多篇技術推廣信息,被評為遠程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概述
翟遠進,出生於1958年,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鄉接山村。於1986年任接山村村委會會計,2004年擔任農業科技入戶推廣員。
簡介
翟遠進,出生於1958年,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接山鄉接山村。他出身貧苦農家,5歲那年失去父親,和母親還有兩個妹妹相依為命。8歲就學習支撐起一個家,16歲抗起了支撐家裡的重擔,同年在磚窯里乾過活,做過生意,高中讀完因家境貧困未讀大學,後來學習函授,在村委會任會計,一乾就是20多年。期間不僅本職工作乾的好,而且自學電腦幫助村里人科技入戶致富發家,人都稱其為“土專家”。
人物生平
土專家的由來
翟遠進,2004年起就擔任接山鄉接山村遠程教育管理員,他通過遠程教育學習各種科技致富知識,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目前,發展起了玉米和小麥制種、速生楊種植、西瓜種植等多個致富項目,年銷售收入20多萬元,純收入6.5萬元,成為村里科學種養的“土專家”,帶頭致富的“領頭雁”。他先後撰寫了60多篇技術推廣信息,發表在《山東農業網》等多家網站,多次被評為市、縣優秀農業科技入戶技術指導員,遠程教育工作先進個人,事跡被《泰安日報》、縣電視台、《今日東平》報等多次報導。
當合格管理員就要先學一步,做給民眾看
年近50的翟遠進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早年做過小生意。他勤於學習,善於積累,有股子鑽勁。2004年擔任接山村遠程教育管理員後,一有空就坐在電腦前搜尋農業知識,系統學習《大棚種植技術》、《速生楊栽培技術》、《立體農業》等遠程教育課件,掌握了一系列種植實用新技術。他非常注意收集市場信息,經常在遠程教育站點上網,查詢有關小麥、玉米購銷信息,成為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百事通”。正是靠著這種勤學苦練的韌勁,翟遠進練就了一身科學種植、把握市場的硬本領。2005年村里速生林承包,他率先承包了20畝,通過採用遠程教育上學到的新技術,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同時,他在11畝承包田裡進行了玉米制種、小麥制種試驗,對玉米實施了種子包衣、測土配方施肥、適時脫收等新技術,玉米制種單產達到450公斤,小麥制種單產達到500公斤,畝收入2000多元。翟遠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全村民眾看到了依靠遠程教育科技致富的實際效果,村里民眾紛紛到遠程網上學技術,了解市場信息,參學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當合格管理員就要熱心服務,領著民眾乾
擔任管理員以來,翟遠進的最大願望就是和鄉親們一起學好、用好遠教科技知識,齊心協力把村里各種產業做大做強,共奔致富路。他熱心對周圍民眾進行指導和幫助,提供全程服務,在他的示範帶動下,2007年,全村發展小麥制種2600畝,制種產量平均達850斤,每斤比市場價格多賣0.20元,每畝比大田小麥增收100多元,增收20多萬元。他帶領村民認真學習《速生林管理技術》等遠程教育課件,全村發展速生林900畝,道路林網10公里,32戶承包戶年收入達90萬元以上,村集體年增加收入10萬元。現在,翟遠進成了接山鄉小有名氣的“土專家”,每天登門拜訪和電話諮詢的人絡繹不絕,有來自周邊村的農民,也有來自其他鄉鎮的同行,不論早晚,他都耐心講解,熱心幫助,他常說:“有一份熱,發一份光,為民眾搞好優質服務,就是遠程教育管理員的職責。”
翟遠進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在他的建議下,2007年底,接山村玉米(小麥)產業協會掛牌成立,周邊11個村1000多戶村民加入協會,產品共管共銷,實行產業化經營,制種面積達到10000畝。翟遠進計畫,不久的將來,要讓接山村成為全市最大的玉米、小麥制種基地。
科技先行者致富領頭雁 ——翟遠進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翟遠進,男,51歲,中共黨員,中專文化,現任東平縣接山鄉接山村支部委員、會計、遠程教育管理員。獲得農經員、農藝師、農民技師、農民技術指導員等職稱。
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從事農村黨建、組織管理、財務管理、遠程教育、農業科技推廣、科技入戶等工作。二十幾年如一日,勤奮學習,勇於探索,示範帶動,熱誠服務,為本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被村民譽為“農民民眾的貼心人”、“農民致富帶頭人”。先後被評為“東平縣農業科技先進示範戶”、“山東省人口普查先進個人”、全省第一次農業普查“先進個人”,並獲得“山東省優秀科普員”、“泰安市首屆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等榮譽稱號。他的先進事跡曾在《泰安日報》、《農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及中國信息網等媒體給予重點報導。
一、傾心盡力,刻苦鑽研科技
翟遠進是一個肯學善鑽、敢闖敢幹的人,在他身上,總有一種出於對農業科技的熱愛所激發出的鑽勁。2005年,他被鄉親們推選為縣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示範戶,不僅負責自己的10畝田,還示範帶動全村農戶推廣科學種田技術,使本村2800餘畝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均獲得較好收成;2007年,他被縣農業局聘為農民技術指導員,和縣鄉技術員享受同等待遇,本村艱巨的農業科技入戶任務落在了他的肩頭。他與本村10個科技示範戶逐一簽訂技術承包契約,對村包括示範田在內的所有農田實行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統一開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技術、送信息的“四送服務”活動。為擔當這一重任、帶領鄉親們早日走上科技種田發家致富的路子,他一方面積極參加農業技術學習培訓,一方面自學電腦技術,認真鑽研從各大網站下載的農業科技信息技術,率先在自己田裡示範套用。他通過生產實踐歸納整理的《沼氣池的建設使用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葉面肥的使用新技術》等信息課件,先後編寫農業信息112篇,有96篇被中央、省、市級網站採用,他所發表的信息量在全縣名列前茅,受到縣鄉領導的好評。2008年,他獲得“農業部首批農業技術指導員資格”。
二、輻射帶動,熱心傳播技術
作為科技示範戶,翟遠進把最新農業技術先用在了自家田裡,並通過示範帶動,在民眾中進行了推廣套用。作為農業技術指導員,他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業技術方法,編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以明白紙形式發給村民,使最新農業技術走進了每家每戶,進入了田間地頭,激發和調動了農民民眾通過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他還根據不同農時和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先後把種子包衣、麥秸覆蓋直播、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化學調控、夏玉米無公害生產等玉米主推技術印製成明白紙,發放到每家每戶,併到田間地頭指導套用。使全村農戶走上了農業高產高效的路子。農民朋友高興地說:“不出家門就能學到種田的好法子,老翟和縣裡的技術員沒有什麼兩樣。”為推動全村小麥制種產業的快速升級發展,他牽頭建立了接山村優質小麥生產協會,吸納150餘名小麥種植戶為會員,實行了“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化學除草、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穫、統一收購”的“六統一”服務,較好地發揮了規劃指導、組織引導、協調服務、技術帶動等作用,不僅帶動全村小麥制種2800畝,而且輻射帶動周邊11個村發展小麥制種產業,總面積達到9000多畝。接山村也因此成為泰安五嶽種業公司最大的制種基地。生產的小麥良種全部實行訂單回收,每斤比市場價格多賣0.12元,每畝比大田小麥增收132元,全村增收37萬餘元。為全面落實玉米晚收新技術,他堅持白天到田間地頭進行分散培訓指導,晚上組織農戶集中學習培訓。今年,在翟遠進的指導推薦下,全村2800畝小麥、玉米全部選用了農業科技入戶優良品種,增施配方施肥156噸,創造了小麥單產平均1100斤、玉米單產1260斤的高產紀錄。而且在玉米收穫季節,由於採用了玉米適時晚收高產技術,全村增收20多萬元。
三、埋頭實幹,真心服務民眾
翟遠進把服務民眾作為自己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點,腳踏實地,埋頭實幹,全身心投入到為當地民眾服務的實際行動中。今年,自己投資1000多元,為20多戶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與建設示範戶每戶訂閱《農家致富報》。為進一步方便民眾,他的手機成了全村人的“熱線電話”。“我們只要一個電話、他馬上就會趕過來幫我們解決難題”。7月份,接山村伊同水家的玉米苗期葉子發黃,他撥打了翟遠進的手機。不到十分名鍾,翟遠進就趕到了伊同水家的地頭,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致病的原因是該戶施用了市場上購買的復混肥,造成玉米苗嚴重缺氮。在他指導下,伊同水及時追施了氮肥,保住了玉米產量。事後,伊同水逢人便說“一聽到咱的莊稼生了毛病,他(翟遠進)比醫院的‘110’救護車跑的還快。”他還把自己承包的20畝速生林當成村裡的示範林,認真下載學習了《速生林管理技術》,借鑑先進典型經驗,引導全村發展速生林900畝,道路林網10華里,四縱五橫道路,荒山灘涂四旁道路全部實行拍賣承包,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全村32戶林網承包戶年收入可達90萬元以上,村集體年增加收入10萬元。
翟遠進就是這樣,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與農民打成一片,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手把手、面對面地傳授交流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方法,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僅接山村每年推廣小麥、玉米良種,推廣配方肥、有機肥節本增效,全村增收在15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700元,使農業增產增效,農民致富增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