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民爺

義民爺

義民爺,為台灣民間信仰,祭祀在械鬥、民變、戰爭中,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每年農曆七月二十為“義民節”。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因收葬台灣民主國之乙未戰爭於新竹陣亡的桃竹苗子弟兵,代表著“台灣主體意識”與“客家硬頸精神”意義特別重大,香火也最鼎盛,也是參選人之必訪行程。

簡介

義民爺的由來,最早應溯至清康熙六十(1721)年,朱一貴在岡山起事,不久台灣省各地相繼回響,宵小盜匪也趁機打家劫舍,新竹一帶的客家人,為捍衛鄉土,乃組織自衛隊盜匪抗衡,亂平後,地方人士將死難之士屍骨合葬,稱為義民冢

義民爺義民爺

特點

林爽文在彰化起事,短短時間內便席捲全台,這年更陷竹塹城,新埔一帶客家人再組義勇軍,與苗栗義軍結合,共同克復竹塹,此役中,新埔義民有兩百餘人陣亡,經地方富紳林先坤遣人收拾遺骨,用牛車準備運回湖口太平窩埋葬,沒想到行至枋寮,牛不肯進半步,眾人商議後乃決定合葬廟址現地,乾隆皇帝賜"褒忠"御筆,以嘉勉義民的忠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