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義大利陸軍航空兵的主戰直升機A129,是一種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綽號“貓鼬”,迄今生產總數不過60架,未正式參加過作戰。近年阿古斯塔公司對A129實施升級改型計畫,使A129性能有了顯著改善,在國際軍用直升機市場上倍受矚目,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表示了對新A129的興趣。阿古斯塔公司趁勢將升級後的A129命名為貓鼬國際型。

簡介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A-129“貓鼬”是義大利陸軍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也是歐洲研製的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於1978年開始研製,1983年9月首次試飛,1987年開始服役。它具有全天候反坦克和火力支援能力,也可用來執行偵察和其它多種任務。這是一種令義大利陸軍引以為榮的直升機。
A-129的座艙內配備有紅外夜視系統,即使在夜間,A-129也能貼地飛行。最與眾不同的是 A-129的飛行員配備有頭盔式瞄準系統,前視紅外感測器觀測到的目標可立即傳給駕駛員及副駕駛員的頭盔瞄準系統,並在眼鏡上顯示出數據來,飛行中的一些數據資料也可以傳輸到頭盔瞄準系統上。副駕駛員兼射手可以利用頭盔瞄準系統直接瞄準,並負責操作電視、紅外觀測系統和雷射測距系統。這些設備賦予了A-129全天候及在惡劣天氣下的作戰能力。
A-129的武器也很強,共有4個掛架,每個掛架可掛接300千克,一次最多可掛8枚飛彈,可選掛“響尾蛇”、“標槍”、“毒刺”、“西北風”等飛彈。A-129武裝直升機的機首航炮並非固定武器,而是根據情況加裝。為了使A—129到下個世紀也不落後, 義大利計畫對A-129進行改進, 包括加裝桅桿瞄準具和雷射測距系統等。

研製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義大利陸軍航空兵的主戰直升機A129,是一種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綽號“貓鼬(Mangusta)。A129從1975年開始研製,1985開始試飛,1990開始正式交付給義大利陸軍航空兵服役,迄今生產總數不過60架,而且全是交付給義大利陸軍,未正式參加過作戰。

A129的誕生還要從當初義大利軍方的作戰需求談起。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劍拔弩張的對峙局面,華約方面擁有大量坦克,慣用坦克集群突襲作戰方式。位於歐洲中南部的義大利,其東北邊界距離當時的華約國家匈牙利不過200千米,所以義大利軍方十分擔心華約集團大量坦克集群的入侵。此外,義大利吸取了美軍在越南戰爭中使用直升機作戰的經驗並根據本國具體條件,提出了發展輕型武裝直升機的要求,以反坦克作戰為主要任務,滿足在本地區使用。
按照義大利陸軍的要求,A129要具有儀表飛行能力,能在夜間執行作戰任務,適應本國高溫高原環境(靠近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的東南方向)使用,按美國軍用標準設計。直升機抗墜撞生存力為90%,要求有一定隱身作戰能力,以有線制導的反坦克飛彈為主要武器,主要執行打擊坦克集群入侵的作戰任務,也可以實施對地火力支援進行對地攻擊和武裝偵察等軍事用途。
A129由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獨家負責研製,政府出資70%,阿古斯塔公司擔負30%。整個研製過程比較順利,產品性能不錯、售價不貴。
作為一種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A129機長14.29米,機身寬0.95米,至鏇翼槳轂項部機高3.35米。鏇翼槳葉由複合材料製造,機體所有外露面的70%為複合材料。鋁合金大梁和構架組成常規半硬殼式結構。複合材料占整個機身重量(除發動機外)的45%,佔空重的16.1%,主要用於機頭整流罩、尾梁、尾斜梁、發動機短艙、座艙蓋骨架和維護壁板。該機在乘員艙和其他重要部位有保護裝置,能防7.62和12.7毫米槍彈。串列式雙座艙,副駕駛/射手在前,飛行員在較高的後艙內,均有墜機能量吸收座椅。採用抗墜毀固定式後三點起落架。
A129的全綜合化的多路傳輸系統能極大增強了飛行員完成複雜任務的能力。該系統可控制導航、飛行指引儀、火控系統、自動駕駛儀、傳動和發動機工作狀況監測器、燃油管路、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監測器及告警系統,使得上述系統組成一個完善的整體。該系統由兩台“哈里斯”中心電腦操縱,單台電腦也能單獨控制整個系統。全系統相容MIL-STD-1553B數據匯流排,兩台交聯電腦負責綜合管理直升機的電子設備和飛行控制系統。輸出設備為為下視多功能顯示器,分別向駕駛員和副駕駛員/炮手提供顯示。這些都使A129具備完善的晝夜作戰能力。
機上裝有霍尼韋爾公司生產的前視紅外探測系統,使得飛行員可在夜間貼地飛行。頭盔顯示瞄準系統使駕駛員和武器操作手均可迅速地發起攻擊。為了夜間執行反坦克任務,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可以增強“陶”式飛彈的目標截獲和制導能力。這種探測系統也可在白天使用。機身裝有複合材料懸臂式短翼,位於后座艙後的鏇翼軸平面內。每個短翼裝有2個外掛架,4個外掛點上可攜帶1200千克外掛物。通常攜帶8枚“陶”式反坦克飛彈、兩挺機槍或81毫米火箭發射巢。瞄準具安裝在機頭,還可安裝鏇翼主軸瞄準具。
主動和被動自衛系統是A129的標準設備。被動電子戰系統包括雷達告警接收機、雷射告警接收機。積極對抗手段包括雷達干擾機或紅外干擾機或干擾箔條布撒機。

與阿帕奇的差距

除義大利本國外,A129並沒有新的用戶,原來打算訂購的荷蘭等國取消了訂單,義大利陸軍航空兵也未增加新的訂貨。這一情況與美軍AH-64“阿帕奇”近千架的產量、數十個國家地區的訂單形成了強烈反差,真可謂“門庭冷落”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A129與美國陸軍的AH-64“阿帕奇”專用武裝直升機是同一個時代的武器裝備,它們之間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在外形上,兩機均為四片槳葉的單鏇翼,常規尾槳。此外,在機身、駕駛艙、發動機、武器、起落架佈局等方面兩機均十分相似,粗看照片不太好區分,如果將它們放在一起展示,才顯出一個小、一個大。難怪人們把A129稱為AH-64的縮小型。
性能方面,它門同為專用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飛彈為主要作戰武器,都能全天候、晝夜出動,機動過載能力差不多,且都有良好的抗彈擊、抗墜撞、紅外抑制、電子對抗等戰場生存力設計。
但如果仔細比較一下有關的性能數據就會發現,A129與AH-64在作戰使用性能上是有所差別的。
雖然都是專用武裝直升機,但AH-64火力強、作戰範圍大。AH-64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起飛作戰,而A129隻能在4000米以下地帶使用。作戰使用生能的差異就是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

改進升級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隨著冷戰消失以及反恐作戰的興起,昔日坦克集群突襲的威脅已不復存在,作戰對手及作戰形態發生了變化。A129的載彈量、火力、作戰半徑、作戰高度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反恐作戰的需要,在國際軍用直升機市場上,人們更看重AH-64等航程遠、續航時間長、作戰範圍大、載彈量大、火力更強一類的大型直升機。所以A129銷路不佳,可謂生不逢時。在這種背景下,阿古斯塔公司毅然決定斥資對A129實施升級改型。技術升級改型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增大動力;二是改進航空電子設備。
在動力裝置方面,換裝大功率發動機。選用了美國為RAH-66“科曼奇”直升機新研製的CTS-800-OA渦軸發動機,替換原裝的羅·羅公司研製、義大利畢亞交公司仿製的Gem2MKl004D渦軸發動機。機上2台發動機同時工作最大功率由2×615千瓦提高到2×996千瓦。
鏇翼系統由4片槳葉改成5片槳葉,增大了鏇翼系統的拉力,使全機最大起飛重量由4100千克提高到5100千克,有地效條件下懸停高度由3750米提高到4206米,以便在4200米以上也能起飛執行任務。
增大了機內燃油量。機內載油能力提了33% .使航程增大到561千米。
頭部安裝的直瞄武器由12.7毫米機槍改為3管20毫米機炮,增強了對地攻擊的火力。具有使用AGM-114“海爾法”反坦克飛彈的能力,相比起“陶”式,反坦克能力大大增強。另外增加了發射北約制式70毫米火箭彈發射器,具備了發射“毒刺”空空飛彈的能力。
此外,為起落架設計了選裝的滑撬,可以在雪天起降執行作戰任務。
改進後,電子設備採用兩個獨立的紅外夜視系統,並採用了頭盔顯示器,使得夜間和惡劣氣象下的戰鬥力得以提高。機上加裝了完善的數字式綜合控制系統,可管理飛行和作戰任務分系統。阿古斯塔公司還改善了A129的可維護性,並開發了相應的模擬器及軟體。駕駛艙里安裝了新的多功能顯示器。以慣性導航/GPS全球定位系統作為主導航設備。改進目標觀察和瞄準感測器,飛彈發射採用了雷射制導系統,具有進行自主式雷射識別、跟蹤制導和遠離距發射空地飛彈的能力,不僅提高了武器命中精度,同時提高了自身戰場作戰生存力。
升級後的A129性能有了顯著改善,作戰效能得到全面提升,昔日的A129已不能與之相比了。新的A129於1995年首飛成功後,立刻在國際軍用直升機市場上倍受矚目,土耳其、澳大利亞、斯洛維尼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西班牙和瑞士等國家紛紛表示了對新A129的興趣。阿古斯塔公司趁勢將升級後的A129命名為A129 International──“貓鼬”國際型。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還在進行A129的艦載武器驗證試飛,以滿足義大利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需要並擴大其銷路。

貓鼬出世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20世紀60到70年代,美軍在越南的作戰已經顯示出直升機的重要作用。1972年8月,美國陸軍對先進攻擊直升機AAH計畫進行招標,該計畫最終造就了日後大名鼎鼎的“坦克殺手”AH-64阿帕奇。同時,歐洲作為抵禦蘇軍裝甲洪流的第一線出也在醞釀一些類似的計畫。不過當義大利總台謀部在1972年試探性表示需要一種專職反坦克直升機進,這還是歐洲第一家。當時義大利有兩個選技:購買現成的直升機(例如AH-1)或者改進一種本國現在直升機。為義大利進行了AB-205直升機掛載陶式飛彈的試驗,但是試驗的結果卻並不能讓義大利陸軍滿意。而如果購買AH-1又價格不菲,且這也令義大利航空工業難以接受。
權衡之下,義大利陸軍航空兵(ALE)決定聯合阿古斯塔公司,轉向A-109直升機進行大幅度改型,項目名稱為ELECC輕型巡邏、反坦克直升機。義大利陸航與此相對應的另外一個計畫是研製中型多用途直升機家族,包括戰場支援、運輸、C3和偵察搜尋型直升機。結果,由於資金問題,最終只有第一個反坦克型直升機項目得以繼續。
出於多方面考慮,義大利在此項目上並未排斥與其他國家的合作。1975年,阿古斯塔公司同德國MBB公司達成協定,開始A—MBB115輕型攻擊直升機的設計工作,但是由於各自的作戰需要不同,並且在設計分工上無法達成一致,合作計畫最後還是夭折了。德國轉為發展由本國MBBBO-105直升機改進的裝甲增強型PAH—l(德文“反坦克直升機”縮寫)。後來,PAH一1成為法國一德國聯合研製一種新型重型反坦克武裝直升機PAH一2(或稱HAC,即“反坦克直升機”的法文縮寫)的跳板。經過長時間艱難的醞釀,PAH一2最終發展成為虎式武裝直升機。
在與德國合作發展計畫落空後,阿古斯塔公司單獨發展了一種過渡型輕型反坦克直升機,當時歐洲其他國家都研製類似的由直升機和反坦克飛彈組合而成的武器系統,例如英國的山貓/陶、法國的小羚羊/霍特和德國的PAH—l/霍特。義大利的類似型號是在A—109A/陶的基礎上改進的。與歐洲盟國不同的是,義大利的這種直升機僅僅是一個過渡機型。此時其它國家尚無進一步的發展計畫。
1978年3月,阿古斯塔公司同義大利陸軍分別以60%~U30%的股份共同投資發展新型武裝直升機,即A一129。阿古斯塔重新進行了慨念論證。4/4.5噸級的PAH一2對義大利當時的需求來說顯得大了些。同樣,基於A一109的設計觀念也不合適。陸軍基本要求是採用陶式飛彈的直升機最大任務重量小能超過3800公斤(不過後來的貓鼬還是超出了這個重量),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時,海平面爬升率10米/秒,無地效懸停高度2000米,續航時間2小時30分鐘。根據這個指標,阿古斯塔公司進行了全新的概念設計。
最後確定的方案為串列雙座布局,後三點起落架,擁有用於掛載武器的短翼,採用四片鏇翼和兩個發動機短艙,觀瞄系統裝於機鼻的轉塔上。在一些方面,它有點像1975年首飛的美國休斯公司YAH一64。到1982年11月A一129的基本設計已經完成。在A一129身上,處處體現著義大利陸軍對反坦克需求的迫切。其最初交付的直升機沒有夜間作戰能力,但在隨後的發展中得到了完善。該機的主要裝備是8枚反坦克飛彈,但沒有裝備機槍或者機炮。另外,作為一種輕型武裝直升機,A—129基本無裝甲防護,其生存主要依靠小巧的外形,高超的飛行性能,低紅外輻射和低噪音(上述特徵均比AH一64小很多)。可以說在計畫初期,部分缺乏遠見的義大利陸軍高官對貓鼬的發展起了消極作用。相對於阿帕奇,它過於脆弱,而且儀僅裝備8枚短射程的陶式飛彈顯得火力不足。

總體結構

應該說在發展A-129之初,阿古斯塔廣泛吸取了各方的經驗。但是它也擁有自己的技術特點。例如,其輕重量的複合材料占機體總重的45%(不包括發動機),外表面積的70%。採用成熟而簡練的全鉸接式4片主鏇翼和半剛性三角鉸接式2片尾槳。主鏇翼裝於三維球形彈性軸上(每個葉片一個),這是在攻擊直升機上首次採用,其優點是不必對槳轂和軸承進行潤滑,並減小了鏇翼阻力和直升機的震動,哪怕是在進行諸如90度急轉彎這樣的高過載機動時。主鏇翼大梁採用碳纖維和凱芙拉製造,複合材料蒙皮,前緣和後緣由蜂窩結構材料製造,鏇翼前緣抗磨包條由不鏽鋼製造,槳尖較易更換。所有機械連桿和活動件都裝在鏇翼主軸內部,以防外來物損傷和結冰,並可減弱雷達信號。A一129的鏇翼可以抵抗23毫米炮彈的直接命中並能夠割斷15厘米粗的樹幹。A一129粗大的鏇翼轉動軸為中空結構,可以非常方便的安裝桅桿式偵察、瞄準系統。並為主軸控制連結和鏇轉傾斜盤提供了空間。另外該系統還可顯著地減少直升機的都卜勒雷達反射。
貓鼬採用了軍用STDl290墜毀生存標準,它是繼UH一60、AH-64後第三種採用該標準的直升機。帶兩極液壓減震支撐桿的主起落架和馬丁一貝克防墜座椅,再加上機身變形設計,能夠保障飛機在以11.2米/秒的垂直速度和13.1米/秒的水平速度落向地面時,乘員具有90%的存活率。其起落架能夠保障機體和蒙皮在4.57米/秒的“硬著陸”時不會造成大的破壞。A一129的機體最大允許過載為+3.5G一2G。
A一129採用兩台英國羅-羅公司的GEM2—21004D渦軸發動機(由義大利本國公司按許可證生產,編號為RRl004),每台額定最大功率772千瓦。兩台發動機工作時的傳動功率為969千瓦(1317軸馬力),一台發動機工作時為704千瓦(957軸馬力),應急功率為772千瓦(1035軸馬力),但只能持續20秒的時間。後來的A一129又換裝了一種更強勁的發動機,即T800。原來裝在貓鼬上的GEM也進行了改進設計,而且其簡單的變速箱可以適應將來T800的裝機。另外,A一129發動機系統的所有傳動軸、部件和接頭都能承受l2.7毫米子彈的打擊。
A一129採用了分開隔離的兩套燃油系統,但兩套供油線路可交叉供油。供油管線和油箱都有自封閉功能,油箱進行了專門的抗墜毀設計。發動機由裝甲防火板隔開。排氣管可安裝紅外抑制裝置,但在平時人們很少看到貓鼬裝備這種裝置。當傳動裝置被擊中,潤滑油外漏時,直升機還能堅持飛行30分鐘。

特點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先進的綜合多任務系統(IMS)

貓鼬是第一種採用軍標1553B軍用匯流排的武裝直升機。計算機的大量使用以及先進座艙的採用大大減小了飛行員的負擔,即便在現在的武裝直升機中,這種座艙也是非常先進的。飛機的機載系統的核心是一套IMS系統(綜合多任務系統),該系統由阿古斯塔公司同美國哈里斯公司聯合研發。阿古斯塔負責IMS系統的硬體並編寫了程式,該程式為彙編語言編寫。

IMS是一種二餘度系統,採用了兩套計算機單元。通過該系統,每個乘員都能監視並控制導航、通信、顯示(前視紅外系統、頭盔式綜合顯示系統、直升機紅外導航系統)和武器系統以及所有的飛行參數(油量、電子系統、液壓傳動系統等)。在座艙內,每個乘員擁有一個單色下視顯示器,在左側控制臺上有控制鍵。該系統自動化程度很高,除了一些基本的飛行參數和重要的報警燈以及發動機參數顯示外,貓鼬飛行員座艙傳統的指針儀表和桌球開關大大減少了。系統能夠使用標準的希臘字母鍵盤操作編程,飛行計畫信息能夠從外部數據存儲系統上傳。區域導航系統最多能夠編入100個節點,而且最多能夠存儲100個預先設定的高頻/甚高頻/超高頻頻率點。

IMS系統通過1553B數據匯流排同都卜勒雷達高度表、火控系統、飛行導航系統連結,其中包括利頓義大利公司的LISA4000(姿態航向參照系統)平台,馬可尼義大利公司的ANV35l都卜勒速度感測器,EFl001—1雷達高度表,馬可尼義大利公司的ARG80ADF GTl703垂直陀螺儀和GEC航空電子公司的IS一03—004大氣數據系統。數位化的AFCS(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能夠讓飛機以地形跟蹤模式(NOE)或用於瞄準、發射武器的穩定模式自動飛行。在原型機中,自動駕駛儀模式選擇是由控制方向舵的腳蹬來控制的,而現在則重新安裝在專門的轉換裝置上。目前在役的A一129安裝了埃默爾公司的SRTl70/EB4高頻無線電收發機,雙模的埃默爾SRT65l多頻段電台和義大利SIT42lT/1553敵我識別器。

貓鼬還擁有先進而完善的電子自衛系統,該系統也是同1553B數據匯流排連結,包括一部ELTl56-05雷達告警接收機,馬可尼義大利公司的RALM一叭雷射告警接收機,一部ELT554雷達干擾機和一部AN/ALQ-144V1紅外干擾機。

觀瞄系統

原計畫裝備A一129的MMS(桅桿式觀瞄系統)由於成本原因而被暫時放棄,因此在機鼻安裝了前視紅外/光學系統用於攻擊和領航。最初交付義大利陸航的“批次l型”飛機僅僅裝備了具有晝間作戰能力的薩伯HeliTOW系統,並沒有為飛行員安裝前視紅外裝置。原型機則在機鼻下方的轉塔內安裝了性能稍差一些的休斯M65陶式瞄準系統。

1987年兩種系統開始競爭,最終還是由瑞典升級的HeliT0W系統獲勝。HeliTOW是一種高解析度,具備3倍和12倍放大倍率的全天候晝夜觀瞄系統。它綜合了第二代前視紅外系統(使用8一12微米波長)和釹釔鋁石榴石固體雷射發生器。前視紅外系統擁有同光學系統相同的放大倍率。改進型HeliTOW能夠在方位角240度和高低角50度範圍內進行轉動。光學系統和雷射測距儀通過數據匯流排將數據傳送到IMS系統,位於前艙的武控官能夠精確獲得目標的坐標和距離信息。在機鼻上部的一個的轉塔內裝有第二部前視紅外系統,該系統主要供后座飛行員使用。被稱為HIRNS(直升機紅外導骯系統),其將一個熱成像紅外儀裝在一個隨動的平台上。HIRNS的方位和高低視角分別為正負130度和+20度一60度。HeliTOW和HIRNS的轉塔都能迴轉180度,以保護光學系統在飛行時免受傷害。

由HITNS系統傳輸的紅外影像可同時供飛行員和武器控制/領航員使用,他們佩戴了霍尼維爾公司的綜合頭盔顯示裝置。由HeliTOW的熱成像儀獲取的圖像通過武控官的觀瞄系統顯示在綜合頭盔顯示裝置上。此種裝置首次套用是在AH一64,包括一個裝於座艙內的頭盔跟蹤系統,它可以讓武器控制官或者飛行員僅僅簡單轉頭盯住目標就可對目標進行跟蹤和瞄準。本來該系統可顯著地提高操縱火炮的效率,雖然義大利陸航的A一129(初期)並沒有裝備火炮。但因為可以顯示瞄準點所以其也可以用來發射無控火箭。

陶式飛彈和無控火箭的選擇

A一129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是BGM一71陶式反坦克飛彈。直升機裝備的陶式飛彈(BGM一7lA/B)後來升級為陶一I(BGM一71C)和陶一2II(BGM一71D/E)型。陶式反坦克飛彈的最大射程為3750米,最初這個射程足以保證直升機在蘇聯早期近程防空系統(如薩姆一7或者20—30毫米高炮)的有效射程外發射,但是在面對射程更遠的薩姆一15(9M330道爾)、薩姆一18(9K38針)以及通古斯卡等新型系統時,就顯得力不從心了。但就像所有的空地或者空空飛彈一樣,如果給予載體一個較高的發射速度(相對於固定載體),陶式飛彈的有效射程就會增加。在直升機以185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時發射陶式飛彈的射程會增加到大約4000米。此時,飛彈飛完全程需要至少20秒鐘。當發射飛彈時,直升機前座的武器控制官必須把具穩像式瞄準系統的十字線穩穩壓在目標上。飛彈飛行期間,其尾部的紅外信標發出強烈的紅外信號。位於直升機觀瞄裝置中的一個跟蹤器會隨著飛彈相對瞄準線角度的變化產生制導信號。該信號被轉換為控制指令,並通過細銅線傳輸到飛彈。信號控制飛彈逐步靠近觀瞄系統中的瞄準線,而瞄準線是一直壓住目標的。飛彈飛行過程中,操縱員唯一的任務就是將瞄準線始終壓住目標,此時飛行員不能調整觀瞄系統的角度(左右視野110度),否則目標會丟失。在A一129座艙中,這些調整限制十分醒目地標于飛行控制器的方盒子上。

就像其他任何一種武裝直升機一樣,貓鼬同樣裝有無制導火箭。A一129可以採用北約標準的70毫米火箭,最初採用Mk一40火箭彈,但是目前已由更大更先進的Mk一66 70代替。雖然70毫米火箭有利於北約國家武器相互兼容。但義大利陸軍航空兵還發展並且裝備了一種更火口徑的無控火箭系統,即SNIA BPD81毫米女妖。女妖系統將火箭參數輸入數字綜合武器管理系統(IAMS),該系統插入A一129原有的IMS系統內,允許火箭選擇不同的彈頭並計算發射、點火時間,並能夠讓火箭根據雷射測距儀和光學瞄準系統的提示進行發射。義大利的81毫米火箭裝有各種戰鬥部:高爆戰鬥部(7公斤)、預製破片戰鬥部(7公斤)、目標指示(內有含磷燃燒物)戰鬥部、高爆反坦克戰鬥部、反坦克/反人員子母雷戰鬥部(10公斤重,其中包括11個降落傘穩定的子彈藥)和訓練彈。通常情況下,貓鼬攜帶兩個8l毫米火箭彈吊艙,每個吊艙內有12枚火箭彈。當使用基本的7公斤戰鬥部時,無控火箭最火射程12公里。義大利飛行員對於精確發射這種火箭十分在行,即便是在遠射程情況下這些火箭也能較為精確地命中目標,這兒乎成為其炫耀的最大資本。81毫米火箭性能遠高於70毫米火箭系統。但其最大載荷只有38枚(混合攜帶12枚裝吊艙和7枚裝吊艙),而70毫米火箭的最大攜帶量為76枚。

項目發展

當A一129的設計工作展開之際,義大利對攻擊直升機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由於資金原因,義大利陸軍認為A一129應該是一種單一的反坦克平台,偵察任務可以由其他直升機(例如A109)完成,而且一個完整的約100架A-129的機隊也過於龐大。 1981年,義大利陸軍對反坦克/偵察直升機軍事需求的最後修改本確定。同年12月,A一129收到了官方項目預先撥款。A一129所需的一些先進系統(包括航空電子、前視紅外等等)開始在A—109試驗平台上進行初期測試。1982年到1983年間,阿古斯塔公司製造了一架A一129的全比例機身模型,主要用於安裝IMS電子設備,並進行測試。1983年3月,軍方同廠家簽署協定,協定規定製造原型機並進行飛行測試的具體事宜。1983年8月,貓鼬“鐵鳥”地面測試平台開始測試。

1983年9月15日,A一129原型機(P1,編號901)在卡西尼亞科斯塔進行了首次正式首飛。此前它已經分別在9月11日和13日進行了兩次簡單的飛行。P1並沒有安裝生產型上的航空電子設備,主要用於載荷和動力性能測試。第二架用於飛行測試的原型機P2(阿古斯塔公司製造的第三個機體,編號903)於1984年7月26日進行了處女航,並且承擔了強度和部分飛行性能試驗,此後又進行了動力和機載系統的測試。1984年,最初的用於靜態試驗的902號機則被改裝為飛行測試機。第三架真正的原型機(904號)於1985年5月23日飛上藍天。該機首次裝備了IMS系統,主要用於電子和武器系統試驗。1986年7月18日,第4架原型機(P4,905號)加入了試飛隊伍,該機也裝備了IMS和武器系統。首次實彈射擊測試於1986年10月間在撒丁島的武器試驗場進行,當時使用了M65觀瞄系統和陶式飛彈。由於試飛效果非常好,1987年12月軍方同廠商簽訂協定購買15架A—129反坦克型及後勤保障支援系統(維護、備件及檔案)。這批飛機被稱為“批次1”型A一129,以與後來具備夜間作戰能力的“批次2”型A一129區分。

1987年,隨著採用新型的觀瞄系統,貓鼬具備了夜間作戰能力。如上所述,薩伯HeHTOW改進型被選中。1988年,當正在進行評估時,為了測定陶、81毫米火箭彈和晝問型HeliTOW觀瞄裝置的操作距離,貓鼬開始了其第二次和第三次實彈射擊試驗。1989年,軍方和廠家簽署契約,確定了晝夜武器系統。同年,貓鼬進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實彈射擊試驗,這次包括了A一129的所有武器(陶、8l毫米和70毫米火箭彈)並試驗了採用雷射測距儀的新型HeliTOW系統。最後,1990年,第六次和最後一次火力試驗增加了陶一IIA的發射。這種飛彈採用了改進的串連戰鬥部,可有效對付裝有爆炸式反應裝甲的坦克。

1990年10月6日,首批5架貓鼬直升機交付義大利陸軍航空兵訓練中心,陸航擁有自己的機型編號,即EA—l(EA是義大利語攻擊直升機的字頭縮寫),但是很少使用。當首批A一129交付時恰逢義大利陸軍航空兵成立39周年,眾多官員參加了交付儀式,其中包括義大利新任總統、國防部長和陸航司令。

義大利陸航部隊的總部位於羅馬以北的維特波,義大利陸軍航空兵訓練中心就設在這座城市,維特波也是陸軍航空兵司令部所在地,它直屬於位於維羅那的陸軍司令部。義大利陸航司令部擁有7個航空團,其中一個就是貓鼬團。其前線貓鼬單位是REA(攻擊直升機團)“織女星”陸航團,“織女星”團成立於1996年7月5日,其前身是第5團,“參宿七”(獵戶座獵戶座星群中的一顆明亮的雙星)。該團下轄兩個作戰單位,第48和第49攻擊直升機中隊。這兩個單位前身分別是陸骯5團第49和第44攻擊直升機中隊。當1992年貓鼬生產暫時停止時,阿古斯塔公司已經向義大利陸軍交付了45架基本型(包括“批次1”和“批次2”)A一129。

首戰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首戰索馬里——朱鷺行

在全部45架基本型貓鼬交付義大利陸航完畢後不久國際形勢風雲突變。華約集團的崩潰導致陸軍航空兵的需求和預算發生變化。這導致了A一129在未來的行動中角色的改變。1992年12月到1994年3月,貓鼬在索馬里的行動直接導致了義大利修改對A一129直升機的作戰需求。

因為現在的索馬里、吉布地和衣索比亞都是義大利的前殖民地,而且義大利與這些國家仍然保持著緊密的關係。1992年11月,義大利政府要求其國防部長向索馬里部署武裝直升機。三架第49攻擊直升機中隊的A一129作為義大利陸航營的一個先頭分隊部署於索馬里,此次任務代號“朱鷺行動”。參與行動的義大利航空力量包括4架CH一47C、6架AB一205,兩架AB一412和三架貓鼬。參加“朱鷺行動”的直升機都是從維特波抽調,並從義大利西部港口城市裡窩那通過海路運抵摩加迪沙的。1993年1月,所有裝備運抵。為了運輸,每架A—129需要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包括卸下鏇翼葉片並密封發動機,以防海水進入。

A一129在索馬里的任務主要是進行武裝巡邏、支援地面的聯合國部隊並為沒有武裝的義大利陸軍航空兵運輸直升機護航,也能進行有限的近距支援任務。在這次實戰部署之前,義大利陸軍航空兵曾經於1989年向納米比亞派遣部隊,並於1990年向海灣地區投送力量,這些都是沙漠地區。但是索馬里的氣候和環境又有所不同,這裡有大量的沙渦流,有時會像暴雨一樣。在摩加迪沙機場,這些沒有裝沙塵濾清器的直升機主要停放在跑道兩邊,經常被C一5、安一124和其他重型運輸機起降時掀起的沙塵吞沒。而且這裡的乾燥氣候使平均氣溫達到35-40攝氏度。由於這些原因,A一129的起飛重量要遠小於4070公斤的最大起飛重量。裸露在外的金屬件受到腐蝕和磨損,細沙粒還破壞了液壓系統,而且由於貓鼬常緊貼海面飛行而受海水的腐蝕。但由於設計之時就考慮了野外維護的問題且意軍的後勤保障工作十分出色,在“朱鷺行動”期間,三架A一129飛行了844小時,完成了493次任務,進行了878次出骯。而且相當數量的任務是在夜間進行的。其戰備率接近100%,任務率實際上高於平常在基地執行任務的飛機。

A一129部隊經常受到地面火力攻擊,曾經三次被地面的12.7毫米機槍命中。但是這些飛機隨後都在當地修復了。1993年1月13日,一架A-129被一發7.62毫米子彈擊中,當飛機完成任務著陸後,進行維護的技師進行例行檢查時才發現傷痕。

“朱鷺行動”表明,貓鼬的最大弱點就是缺少一門機炮(或者機槍)以對付輕火力,支援友軍同時減少附帶損傷。此外,乘員經常發現沒有機載視頻重放系統大大限制了其偵察識別能力。索馬里行動也強調A—129需要全面的識別能力和GPS導航能力,因此應該將GPS導航綜合進IMS系統,並增加數字地圖。阿古斯塔公司立刻投資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改進機身、動力艙,並增加其正在發展的新系統,這些因素推動著A一129國際型的發展。

另外,A一129還在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和伊拉克執行過任務,並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催生A-129國際型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儘管/~-129在歷次行動中表現不錯,但實際上最初僅有義大利陸航裝備了45架基本型貓鼬。而缺少資金一直是制約貓鼬發展的關鍵因素。要想改變這一情況,必須將貓鼬推向國際市場。通過阿古斯塔公司對海灣戰爭的研究發現,未來國際市場需要的武裝直升機必須可以執行護航、偵察、反坦克和近距支援等多項任務。這就需要直升機裝備各種武器來適應不同的任務環境。為了能夠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阿古斯塔公司開始著手改進,推出了A一129國際型貓鼬。

國際型貓鼬A-129武裝直升機

此前,阿古斯塔公司利用902號飛機試驗了很多新概念。這些試驗中最重要的是裝備T800發動機和在機鼻下方裝備機炮。國際型貓鼬將裝備兩個額定功率1362軸馬力(1016千瓦)的LHTEC CTS800—2渦輪軸發動機,傳動裝置輸出功率提高到1700馬力(1268千瓦)。一種新型的空氣過濾裝置也在研製中,該機還可以安裝紅外抑制器。國際型的基本任務總重4800公斤,最大任務重量5100公斤,機體內燃料增多,延長了續航時間。

首次為國際型貓鼬試驗機安裝新型發動機花費了9個月的時間。1992年,飛機安裝了一挺單管盧卡斯12.7毫米機槍,它裝于飛機的“下顎”處,並進行了火力試驗,其彈藥裝於機槍後部的整流罩內。依靠安裝了新型發動機和機槍的A一129直升機,1994年阿古斯塔公司進入了出口市場,並第二次嘗試向荷蘭出口,但荷蘭最終仍選擇了AH一64。

1993到1994年阿古斯塔公司因為資金問題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1996年12月,其所有權由國有EFIM公司轉為私營公司。在同一時期,義大利國防部長宣布由於義大利陸航的A一129項目資金削減,將放緩向陸航交付貓鼬的速度。這一系列的變故阻礙了阿古斯塔公司向英國和荷蘭的推銷計畫。從商場和戰場得到教訓後,阿古斯塔公司捲土重來,1995年1月9日,其最終版本A一129國際型原型機試飛。

國際型貓鼬的特點

同早期的原型機相比,“國際型”貓鼬最大不同在於其五片槳葉的主鏇翼和機槍(炮)。主鏇翼使用了阿古斯塔公司成熟的、並已經過測試的專利全鉸接設計,擁有5個彈性軸和複合材料葉片。 1996年晚期,902的地位被第二架飛機代替——I-INTR/800。這個機體最初是為義大利陸軍製造,為未完成的第三批次飛機中的一架,阿古斯塔公司編號29052。它一開始就裝備了T800發動機並在1997年初換上了新型的鏇翼。因此它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型”。

國際型貓鼬同義大利陸軍原有型號的不同還包括改進的SRTl70M6和SRT65IN無線電台和新的乘員內部通話器。新的導航系統採用了利頓LN 1002G慣性/GPS雙模導航裝置。直升機增加了新型的ANV353都卜勒速度感測器,另外還有義大利阿萊尼亞公司的24MWl001無線電高度表。大氣數據系統升級為通用電氣公司馬可尼航空電子公司的HADSl553B。

國際型的座艙變化十分明顯。每個乘員的儀錶盤將安裝兩個阿萊尼亞公司的6×8英寸(15 x 20厘米)彩色平板顯示器,包括一個移動數字地圖。阿萊尼亞公司還在發展一種新的基於ADA語言的中央計算機,使用摩托羅拉68040或者060處理器。同時還有用於下視顯示器的顯示處理器,另外還為貓鼬發展了數據和圖像數據機。目前廣泛裝於座艙的直視光學觀察系統也將被一部CCD電視相機代替(工作在近紅外波段以便在低光度條件下使用)。新直升機採用了一種融合了自動駕駛儀的火控系統,允許脫桿攻擊。雙目綜合頭盔顯示系統也處於發展之中,該系統具備全面的夜間超低空飛行能力。飛行員還將獲得ANVIS-6護目鏡,以防止雷射傷害。

阿古斯塔公司正在為A一129國際型選擇一種瞄準線攻擊前視紅外觀瞄系統,該系統能夠將跟蹤距離提高50%以上。已經服役的A—l29原有前視紅外系統採用8一12微米的設計,這是為了夜間使用而選擇的最佳波長,但是此波長在空氣中衰減較大。不過,隨著熱成像技術的發展,3—5微米波長的前視紅外系統已經比較適合高濕度環境,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為自己的海妖直升機選擇了這樣的系統。

對於國際型貓鼬來說,比較適合的火控系統有兩種,瑞典薩伯公司的HeliTOW+海爾法和以色列塔曼NTS—A。前者已經在美國通過MBB BOl05試驗機成功地進行了發射試驗。薩伯公司除了製造釹釔鋁雷射器,也正在發展對人眼更安全的拉曼雷射器,這種系統在未來將被整合進HeliTOW。一種自動目標跟蹤裝置和TEACV一80一AB—F視頻記錄儀也將被加入系統中。由以色列設計的塔曼NTS(夜間目標系統)將前視紅外系統、雷射測距儀、電視顯示、CCD電視和視頻記錄儀添加入基本型M65系統。NTS是現成的產品,並且已經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和以色列國防軍空軍的AH—1。阿古斯塔公司很可能設計兩種系統兼容的接口,而最終選擇哪種將由客戶決定。

無論採用哪種火控系統,A一129國際型都將裝備AGM—114海爾法飛彈,並且允許客戶在一架飛機上混裝四枚海爾法和四枚陶。正式的檔案表明國際型貓鼬可以攜帶8枚海爾法,但是它實際上可以安全的攜帶最多16枚這種飛彈。兩側的短翼上安裝M299發射架,這使其可以兼容毫米

波制導的AGM—114L型海爾法。儘管海爾法飛彈性能先進,但是其價格昂貴,使用操作的費用也很大。據說荷蘭的阿帕奇飛行員曾被明確告知,在訓練中不可能讓他們發射實彈!而陶式飛彈則擁有更好的性價比。國際型貓鼬仍然保持其70毫米和8l毫米火箭,但是通常不會一次攜帶兩種。

貓鼬國際型的20毫米機炮(通用電氣的M167或地面武器工業集團的M621)裝在位於機頭下方的簡易炮塔上,該炮塔在方位上可鏇轉±90度,俯仰角為+20度/-45度。902號機的機頭兩側寬大的整流罩已經由位於機頭左側的一種簡單但更有效的U形彈藥艙代替。如有必要,火炮可以在野外安裝或者拆卸,安裝最多需要約30分鐘,拆卸需要15分鐘。1997年10月的試驗驗證了頭盔顯示的精度符合夜間行動,射擊時的紅外信號、彈藥裝填均符合要求,火炮在l100米內的精度相當高。U形供彈裝置可以容納300發炮彈,為無動力裝填。

A一129國際型增加的另一種新型武器是空空飛彈。阿古斯塔公司最初試驗了響尾蛇、毒刺和西北風,最終出於重量和尺寸原因選擇了後兩者。西北風具有較強的離軸發射能力,而且戰鬥部更大,使用近炸引信。而毒刺更輕,更便宜。由大約10人組成的美國綜合系統專家幫助阿古斯塔公司為A一129國際型整合BlocRII空對空型毒刺ATAS飛彈。毒刺ATAS能夠由頭盔瞄準器和前視紅外系統操縱,並且具備最大30度的離軸發射能力。然而最初測試結果相當令人失望,隨後對該彈的導引頭進行了改進,採用了更複雜的算法,一個更有效的戰鬥部,更好的自動駕駛儀和飛行控制程式。每架直升機將可攜帶2或4枚空空飛彈,飛彈以雙聯裝的方式掛在標準掛架上。義大利陸航對直升機載空空飛彈的需求來自在前南斯拉夫的一些經驗。1992年1月7日,一架在克羅埃西亞上空執行維和任務的意軍AB一205A直升機被一架南斯拉夫空軍的米格-21擊落,直升機上所有5名乘員全部遇難,南斯拉夫戰鬥機發射了三枚紅外製導飛彈,其中一枚命中。

令人失望的推銷之路

儘管阿古斯塔公司認為需要貓鼬的國家很多,但是當他們試圖向這些國家推銷國際型貓鼬時才發現,事情並不如想像中的那樣樂觀。

1996年,土耳其計畫大規模擴充其武裝直升機力量,計畫裝備最多145架武裝直升機,價值40億美元。過去,美國以保護人權為名禁止向土耳其出售AH一1W,但在1997年12月23日,美國出於經濟利益考慮決定AH-64和AH一1W可以進入土耳其市場。當時參加第一輪招標的除了義大利阿古斯塔公司、美國貝爾公司、波音公司外還包括歐洲直升機法國公司、俄羅斯卡莫夫公司。士耳其表示它一定要獲得所選型號的生產許可,並可以自由出售給外國。而這個條件不可能被波音公司接收,但因為希臘正在使用AH一64,很難想像土耳其會使用更差的系統。貓鼬此次名落孫山,土耳其攻擊直升機項目最終被俄國人奪走(最開始是俄羅斯和以色列合作的卡一50—2,但後來土耳其又移情別戀米一28N)。

阿古斯塔公司隨後又轉向澳大利亞。在1998年5月的預算中,澳大利亞決定徹底改變其陸軍航空兵結構。阿古斯塔公司將A—129國際型同A—139戰場運輸直升機一同推出參與競標,其對手包括貝爾AH—l和UH一1,南非CSH一2荼隼和AH一2G,歐洲虎式。經過一系列對比,並衡量各方面因素,最終,貓鼬再次落選,這次歐洲虎式笑到了最後。

此外,貓鼬在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來西亞、新加坡、芬蘭和瑞典的推銷也不成功。

貓鼬國際型在國際市場的暫時失利實際上並非完全由貓鼬性能所致。目前攻擊直升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而且決定勝負的往往並不僅是直升機的性能。對於一些高端用戶,他們可以選擇AH一64,如果沒有足夠的錢,俄制米一28和卡一50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在中輕型武裝直升機方面,歐洲虎式由於研製年代近,技術先進,參與國多,傳統的買方多,而容易推銷。美國的AH一1系列更由於身經百戰和美國的政治影響而占有優勢,在通過高技術改造後性能也毫不遜色。對於一些處理低強度衝突的小國來說,類似米一17武裝型這樣的直升機算是物美價廉了。因此,貓鼬儘管性能不俗,但卻在與眾多對手競爭中缺乏“賣點”,所以屢挫於國際市場也就顯得合情合理了,而這也為其未來的發展甚至阿古斯塔公司獨立的軍用直升機研發能力蒙上了一層陰影。

系統結構

A-129的座艙內配備有紅外夜視系統,即使在夜間,A-129也能貼地飛行。最與眾不同的是 A-129的飛行員配備有頭盔式瞄準系統,前視紅外感測器觀測到的目標可立即傳給駕駛員及副駕駛員的頭盔瞄準系統,並在眼鏡上顯示出數據來,飛行中的一些數據資料也可以傳輸到頭盔瞄準系統上。副駕駛員兼射手可以利用頭盔瞄準系統直接瞄準,並負責操作電視、紅外觀測系統和雷射測距系統。這些設備賦予了A-129全天候及在惡劣天氣下的作戰能力。
A-129的武器也很強,共有4個掛架,每個掛架可掛接300千克,一次最多可掛8枚飛彈,可選掛“響尾蛇”、“標槍”、“毒刺”、“西北風”等飛彈。A-129武裝直升機的機首航炮並非固定武器,而是根據情況加裝。為了使A—129到下個世紀也不落後, 義大利計畫對A-129進行改進, 包括加裝桅桿瞄準具和雷射測距系統等。

作戰能力

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義大利A-129貓鼬武裝直升機

全鉸接式的4片槳葉組成了A129的鏇翼系統,尾部則為2片槳葉的半剛性三角鉸接式尾槳。鏇翼和尾槳都採用彈性軸承和低噪音槳尖,槳葉由碳纖維和凱芙拉(Kevlar)製造的大梁、Nomex蜂窩芯製造的前緣的後,A-129武裝直升機緣、不鏽鋼製造的前緣抗磨包條、易更換槳尖和複合材料蒙皮製成。這種鏇翼槳葉振動水平低,能經受住12.7毫米子彈的射擊,估計能經受住23毫米炮彈的射擊(這要比AH-64的生存能力差)。
鏇翼槳轂用複合材料製成,包括玻璃纖維板和4個不需要潤滑的彈性軸承,結構簡單,重量僅86~87千克。槳轂也有與槳葉相同的抗彈擊能力。所有機械連桿和活動件都裝在鏇翼主軸內部,以防外來物損傷、結冰,並可減弱雷達信號。尾槳槳葉也由複合材料和不鏽鋼前緣製成,能經受12.7毫米子彈的射擊。
A-129有著完善的全晝夜作戰能力,這來源於由2台計算機控制的綜合多功能火控系統。它控制/監控著飛機各項性能、自動駕駛儀、預警/報警系統、通訊、發動機狀態飛行指引儀、電傳操縱、導航電子戰、武器點火控制系統,以及電子、燃料和液壓系統的狀態。機上裝有霍尼韋爾公司生產的前視紅外探測系統,使得飛行員可在夜間貼地飛行。頭盔顯示瞄準系統使駕駛員和武器操作手均可迅速的發起攻擊。為了夜間執行反坦克任務,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可以增強“陶”式飛彈的目標截獲和制導能力。這種探測系統也可在白天使用。A-129在4個外掛點上可攜帶1200千克外掛物,通常攜帶8枚“陶”反坦克飛彈、兩挺機槍或81mm火箭發射艙。主要反裝甲武器是裝在短翼上的“陶”式飛彈,瞄準具安裝在機頭,但還可安裝鏇翼主軸瞄準具。另外A129也有攜帶“毒刺”空空飛彈的能力。
主動和被動自衛系統是A129的標準設備。被動電子戰系統包括雷達告警接收機、雷射告警接收機。積極對抗手段包括雷達干擾機或紅外干擾機或干擾箔條布撒機。

世界著名武裝直升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