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齡宮

美齡宮

美齡宮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四方城以東的小紅山上,正式名稱為“國民政府主席官邸”,有“遠東第一別墅”的美譽。美齡宮於1932年竣工,其原定為國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後改作中山陵謁陵的高級官員休息室。國民政府從重慶[中國城市]遷回首都南京後,此處為蔣介石官邸,蔣介石常與宋美齡來此休息和度假,蔣介石也曾多次在此接待外國貴賓。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齡經常在這裡做禮拜,與蔣介石在此下榻休息,便稱之為“美齡宮”,名稱沿用至今。1984年3月,美齡宮室內陳設如舊布置,對外開放。1991年,美齡宮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評為中國近代優秀建築。2001年7月,美齡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美齡宮)修繕工程榮獲“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

基本信息

簡介

美齡宮美齡宮

美齡宮全稱國民政府主席官邸,因建於梅嶺,故簡稱為“梅嶺宮”,又因起初宋美齡常在此下榻或做禮拜,故又稱“美齡宮”。因所在地原為小紅山,又稱為“小紅山官邸”,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9號,鐘山風景區內,四方城以東200米。

這座建築建於1931年-1934年,共有3層,2000多平方米,外觀設計採用中國古典式,頂覆綠色琉璃瓦,瓦上雕有鳳凰。抗戰以前蔣中正夫婦居住在黃埔路陸軍軍官學校內的憩廬,此處只是作為前去中山陵謁陵的休息室。戰爭結束後,蔣氏夫婦常在此居住,並將客廳改建為內部教堂,稱為“凱歌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處長期被軍管,作為國賓級接待單位接待過包括胡志明在內的一些外國國家領導人。1984年3月,美齡宮成為對外開放參觀的旅遊景點,室內陳設均按原樣布置。2001年,“小紅山官邸”作為“原國民政府舊址”的一部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美齡宮美齡宮
1929年6月1日,宋美齡蔣介石一起參加孫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見明孝陵四方城東邊的小紅山一帶山河蒼茫,林海浩瀚,環境清幽,就要求蔣介石在這裡建造別墅,可供兩人去謁陵時半道休息小雅。因為紫金山又名蔣山,在蔣山建造別墅,國姓蔣,山姓蔣,別墅也姓蔣,正是天造地設,天巧地合,所以這個主張正合蔣介石的心意。

1930年秋,蔣介石正式對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提出:“擬建陵園小紅山建築別墅”。

1930年10月24日,陵園管理委員會召開第24次會議,由孫科主持,議決“照辦”。

1931年春開始,由南京市府工務局局長趙志游親自設計,技正陳品善負責主辦,所有工程計畫、預算及招標訂約等事,均由陳品善會商工務局局長辦理。整座建築由新金記康號營造廠負責承造,當時預算造價為261410元。

1931年3月7日,工務局長趙志游寫信給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說:“主席小紅山官邸業經敝局計畫就緒,亟待興工,所有該處基地內房屋自應先行拆除,以利進行,相應函達,請煩轉函貴會警衛處迅飭現住小紅山房屋之一部分警衛即日遷移,以便拆除興工。”陵管會隨即令飭警衛處將小紅山警衛遷移。

1931年冬,官邸工程全面鋪開。整座建築,因過於富麗堂皇,建築過程中經費大大超支,受到輿論的非議,以致一度停建,直至1934年才告竣工。

1932年竣工,原定為國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後改作去中山陵謁陵的高級官員的休息室。美齡宮是一座三層樓的建築,汽車可沿環山道直抵宮門,四周樹木蔥蘢,百花飄香。在淞滬抗戰期間,宋美齡一直陪著蔣介石住在美齡宮,日寇飛機曾多次轟炸這裡,最危險的一次,炸彈把距別墅僅10步之遠的另一小屋炸成平地。

“寶石項鍊”“寶石項鍊”

1947年,國民黨政府從重慶遷回首都南京後,此處為蔣介石官邸,因蔣介石常與宋美齡來此休息和度假,被稱作美齡宮。解放前蔣介石曾在此接待外國貴賓。東首是宋美齡的臥室,室內陳設一如舊式布置,遊人可領略昔日豪華景象。

抗戰勝利後,將其翻修為別墅,並將主樓中的會客廳改為內部教堂,供蔣氏夫婦與美國大使等人使用。後蔣介石、宋美齡常在此居住,遂稱作美齡宮。

1950年,美齡宮由中山陵園管理局接收為公產,改作省高幹療養院。

1951年“借給”南京市衛生局作為市直屬幹部療養院使用。後來,由於對外交流工作的需要,美齡宮又“借給”東郊賓館招待重要外賓。“文化大革命”期間,為避諱“美齡”之名,曾將附近的公交汽車站“美齡宮”改為“梅嶺宮”。直至80年代初期,才又恢復“美齡宮”的名稱。

1990年9月1日,由江蘇省旅遊局將其併入金陵飯店

1991年,美齡宮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

1992年,美齡宮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7月,美齡宮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美齡宮)修繕工程正式開工,維修經費為2000萬元。

2013年9月,經過近一年的修繕,美齡宮於2013年國慶節重新對外開放。美齡宮還專門辟出宋美齡與美齡宮文物史料陳列館。經南京市物價局批覆,美齡宮門票試行價格為30元/人次。

2015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美齡宮)修繕工程榮獲“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

建築布局

宋美齡座駕宋美齡座駕

美齡宮主體建築是一座三層重檐山式宮殿,頂覆綠色琉璃瓦。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著1000多隻鳳凰,為中國國內首次發現。整座建築富麗堂皇,內部裝飾奢侈豪華。四周林木藏盛,終年百花飄香。汽車可直抵宮門,樓底層為接待室、秘書辦公室等,二樓西邊是會客室、起居室,東邊是蔣介石、宋美齡夫婦臥室。室內陳設均按原樣布置。

美齡宮的主樓是一座中國古代宮殿式建築,雕樑畫棟,飛檐翹角。在山南的空曠處遠遠就能望見這座覆蓋著綠色琉璃瓦的巍峨宮殿。主樓的正門在北側,南側是大平台,用花瓷磚鋪地,圍以漢白玉雕花欄桿。樓上是臥室、餐室、衛生間,樓下是會客廳,宋美齡、蔣介石常在此做禮拜,所以也稱“凱歌堂”。主樓底層還有一層地下室,主樓的外面有花園,門口有警衛室,步行入內有台階可上。另外,還辟有環形的汽車道,車輛可以直接駛到主樓大門前。

“遠東第一別墅”的美譽出自司徒雷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從歐美留學歸國的建築師,將傳統建築形式和新興建築材料結合,開創了民國建築一派,即所謂‘穿西裝戴瓜帽’,在中國建築史上獨樹一幟。作為中西合璧的典範,民國建築在上海、武漢、廣州等地都有,而南京得益於“首都計畫”,代表了民國建築的最高成就,盧海鳴和劉東華都視美齡宮為“完美作品”。

美齡宮採用傳統大屋頂,氣勢巍峨,裝飾以鏇子彩繪,富麗堂皇,特別是藍底雲雀瓊花圖案出自工筆畫家陳之佛之手,獨一無二。除卻“帽子”的傳統元素,美齡宮的主體很是西洋化——鋼筋混凝土結構,耐火磚外牆,大面積落地鋼窗,採光充足,低調奢華。二層西側有一個雕花月亮門,卻配上了移門做隔斷,細節處無不體現中西合璧的設計理念。

作為主席官邸,第一名副其實。美齡宮是南京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別墅,占地面積百餘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蔣宋夫婦不是唯一要求在中山陵里建別墅的人。與他們同一時期,不遠處還建有一個達官貴人的別墅區,叫陵園新村,汪精衛張學良何應欽張治中陳果夫等都在其中有別墅,從門牌看有200多戶。可惜,後來全部被日軍炸毀,只有美齡宮得以倖存,成為現存至今最完整的民國別墅。

建築風格

餐廳餐廳
臥室臥室

美齡宮是一座依山而築的中西合璧式建築,四周花木扶疏,鬱鬱蔥蔥,占地120畝,由正屋、門樓、警衛室、汽車間及花園等數部分組成。落成後的美齡宮是一幢中國宮殿式大屋頂建築。正屋即主體建築聳立在小紅山山頂,高大而巍峨,極富民族氣韻。巨大的古典式屋頂上,復蓋著綠色琉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流光溢彩,耀人眼目。據說工筆畫家陳之佛曾為其內部裝飾出謀獻策,別墅南裙裙檐天花板上的藍底雲雀瓊花圖案也被認為是陳之佛先生的傑作。主體建築二千餘平方米,主樓為地下室一層,地面三層。地下室的東部為職員用房,西部為廚房。地面第一層有接待室、衣帽間、秘書辦公室及臥室、廚房、配膳房、洗衣室、衛生間、服務用房等。第二層主要作會客室與休息室之用,設有大廳、客廳、大飯廳、配膳房、書房、秘書室等。通過大廳,可以至“凸”字形平台,平台四周圍以清式漢白玉雕鳳欄桿,顯得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大陽台場地開闊,可供露天活動與茶飲之用,也是欣賞自然景觀的最佳之處。

美齡宮平台雕鳳欄桿共有34根,每根立柱上各雕鳳凰一隻,象徵別墅的女主人。宋美齡自1897年出生至1930年提議建造這座別墅正是34周年,34隻鳳凰即寓此意。第三層為居住部分,高有女客廳、四間大臥室及小餐廳、廚房等。室內陳設考究,地上鋪有紫紅色地毯,牆上掛著名人字畫。客廳後來改為祈禱室,即凱歌堂。每逢星期日上午,蔣氏夫婦同政府高級官員中之基督徒們一起做禮拜。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馬歇爾夫婦也曾到凱歌堂做禮拜,有關經濟援助、協定、與共產黨談判的對策等,就在禮拜前後商定。

戰爭結束後,蔣氏夫婦常在此居住,並將客廳改建為內部教堂,稱為"凱歌堂"。因三四十年代宋美齡經常在這裡做禮拜,不時同蔣介石在這裡下榻、休息,便稱之為"美齡宮",相稱沿用至今。

建築特色

外景外景

美齡宮是蔣氏夫婦最喜愛的別墅,雖然只住了四年。有趣的是,“美齡宮”其實是老南京人的俗稱,正式的名字是“國民政府主席官邸”。1934年別墅建成時,蔣介石已經不是主席了,改稱“小紅山官邸”,供國民政府高級官員謁陵時休息用。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氏夫婦才搬入。

宋美齡住過的地方那么多,獨獨這裡會被稱作“美齡宮”的原因是,只因這座建築處處體現出女性特徵。民國建築研究專家盧海鳴認為,這都是蔣介石的一番用心美意。美齡宮是一座“鳳宮”——所有環繞琉璃瓦屋頂的1000多個勾頭滴水上,都雕有一隻展翅的鳳凰,這在國內是首次發現。屋檐下柱頭上一排鳳翎圖案,經過重繪,鮮艷奪目;二層南陽台“觀鳳台”周圍,34根漢白玉欄桿經過了仔細擦洗,每一根上的鳳凰形態生動。環著小樓的燈柱也是34根,“34”與宋美齡的生日3月4日暗合,美齡宮可能是蔣介石送給宋美齡的生日禮物。

樓內的功能分布,似乎也以女主人為尊。比如主臥室按照宋美齡的風格布置,而次臥室是蔣介石的;再比如,女主人貼身女秘書在二樓有帶獨立衛生間的專屬秘書室,待遇有別於與住地下室秘書間的秘書。邁出小樓,門前草地上豎著一塊遺族學校界石,不留神也許就錯過了。宋美齡百年華誕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成功創辦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是她一生中最滿意的事情。

空中俯視,依山勢修造的建築整體設計,猶如一串鑲有綠寶石掛墜的珍珠項鍊,兩邊通往美齡宮主樓、長滿了法國梧桐的環形路是“項鍊”,大門口是“項鍊”的連線處,深綠色的琉璃瓦猶如項鍊的寶石掛墜。

設計者

美齡宮設計者趙志游是浙江寧波人,蔣介石的遠親,也是一位著名建築師,當時任南京工務局局長。早年加入同盟會,留學法國,是著名的土木工程師,曾出任南京市政府工務局局長、杭州市市長。從趙志游留下的一張美齡宮圖紙來看,整個建築最初設計更像水滴形。從1931年建成初期的老照片來看,當時環形路兩側的法國梧桐樹還有沒有長好。

保護維修

美齡宮平面設計圖美齡宮平面設計圖

白崇禧之子、台灣作家白先勇先生參觀完美齡宮後,回憶起當年宋美齡的綽約風姿,對比眼前的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景象,不禁發出了“宮花寂寞紅”的感慨。

1991年,美齡宮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1992年,被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2月,始建於1931年春的南京美齡宮終於迎來了80年來的首次大修,整個修繕保護工作預計持續到2013年年底前。

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處長劉華東表示,美齡宮建成以來曾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進行過一次修繕,但由於受到條件限制,那次的修繕只是局部的保養,效果並不算好,而這次的修繕保護是整體性的,小到地磚,大到整個建築的安全加固都在修繕考慮的範圍之列。

美齡宮服務公司總經理周中行介紹說,為了更好的完成修復,他們幾乎跑遍了南京十多處可能存放相關歷史資料的檔案機構,找到了一份1931年始建美齡宮時的設計平面圖。這份設計平面圖共有四張。設計圖中將美齡宮分為下層、中層、上層。下層指的是美齡宮的地下室,中層是的臥室房間的樓層,而上層則是屋頂設計。從這張設計圖來看,美齡宮的設計布局功能完善,僅屋頂的設計形式就標註了27處要點。

此次美齡宮保護修繕中,對受損彩繪的修復被公認為是整個保護工作中的最難點。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處長劉華東說,美齡宮的彩繪在南京眾多民國建築中獨一無二。這裡的彩繪面積至少有上千平方米。有的彩繪還出自名家之手。金陵大家陳之佛就曾為這幢別墅的內部裝飾出謀獻策,建築南部裙檐天花板的藍底雲雀瓊花圖案,被確定就出自這位著名的工筆畫家之手。

劉華東透露,為了恢復美齡宮部分脫落和失色的彩繪,在此次修復中將專門請為故宮修復彩繪的專業人士來寧修復美齡宮的彩繪,另外在顏料上也將會選擇礦物質原料,因為這種原料不僅環保而且“保鮮期”長久。

在修繕保護方案中,重現美齡宮負一層的歷史原貌也是此次文保工作的內容之一。這處地下室位於美齡宮一樓門廳的西側,地下室門口的上方寫著食堂莫入的字樣,此處約200餘平米的地下室,就是一處飯店食堂後場的樣子。周中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美齡宮的負一層原先設定有配菜間、鍋爐房、洗衣間,僕役的休息室等,而的負一層則是職工食堂。而根據修繕方案,他們將重現美齡宮負一層原來的模樣,並提供給遊客參觀。

交通信息

1. 捷運2號線“下馬坊”站下,向北步行20分鐘到達。若覺得步行時間略長,可從捷運“下馬坊”站2號口出,沿龍宮路向北步行80米到“下馬坊”公交站坐201路、34路,或在該公交站邊上的“下馬坊捷運站”公交站坐旅遊專線2號線,到“中山陵停車場”站下,再沿博愛西路向西步行5分鐘到達。

2. 旅遊專線1號線“明孝陵博物館”站下,再步行3分鐘即到。

人物簡介

宋美齡與蔣介石宋美齡與蔣介石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出生於中國上海,廣東文昌縣人。宋美齡是蔣介石的第3任妻子(亦說第4任,包括妾姚冶誠),中華民國時期的第一夫人,憑藉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留學背景,活躍於政治、外交等領域,對近代中國歷史與中美關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美齡於台北時間2003年10月24日5時17分在美國逝世,享年106歲。

蔣介石浙江奉化人,原名瑞元,後改名中正。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49年在反共內戰徹底失敗後去台灣,歷任“總統”與國民黨總裁。1975年4月5日於台北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