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料理

美國料理

《美國料理》是由Jean-Yves Pitoun導演,傑森·李主演的一部影視作品。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版本一

勞倫從小就受父親的薰陶,對美食的世界有著相當深的感受。而在他12歲時父親卻離家出走,這帶給勞倫相當大的刺激,他曾恨過父親,但卻無法放棄與父親相同的天賦。作為一個美國人,要想在法國“偷師”學藝,學到地道的的法式料理,則是一件更加困難的事情。所以在本片中,勞倫經歷了重重的考驗以及坎坷的心路歷程,方能得到眾人的承認,這種異地生存的個人奮鬥史格外感動人心。作為一部勵志片,本片還增加了許多喜劇元素,比如火爆脾氣的勞倫用自己的方式懲罰了傲慢的長官,布瓦耶因為自己的古怪和固執引起了不少笑料。

版本二

羅倫?科林斯的父親是一名廚師,但在他十二歲時父親就離家出走了。雖然如此羅倫從小還是受到美食的薰陶,立志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位名廚。

為了籌措學費,羅倫加入海軍成為艦上廚師,很快地又升為將軍的專用廚師,但因受不了長官無理的挑剔而起爭執,羅倫遂因毆打長官的罪名被勒令退役。

羅倫受同事米勒的介紹,前往法國迪戎,因當地一名國寶級的大廚路易斯?波耶正好缺副手。羅倫興沖沖趕去,但波耶正好與美食評論家發生爭執,連帶地也將剛到的羅倫趕了出去。羅倫沮喪之際正好遇上來法國打籃球的美國職業好手,他們送他一張球賽入場券。羅倫觀賞球賽時發現波耶也來坐在他身邊。經羅倫指點,波耶押了迪戎隊勝,果然贏了一筆彩金。波耶感激他遂邀他回去並作了菜請羅倫吃,但卻希望羅倫吃完後趕快回美國。羅倫表達欲跟他學藝的決心,波耶似乎受了感動,遂答應在新副手來到之前羅倫可以留下。

剛開始羅倫的速度趕不上,還不時受傷掛彩,但慢慢地也能夠符合波耶的要求。有一日波耶要羅倫陪他去市場,沒想到為了魚新不新鮮,波耶竟跟人打起架來,羅倫上前幫忙,兩人急急逃回。但波耶的女兒嘉貝兒責怪羅倫,甚至希望他趕快離開。當天晚上波耶竟裸體在廚房作菜,嘉貝兒及姑姑不得不求助羅倫。波耶告訴羅倫說他妻子在嘉貝兒四歲時就死了,他很想念她,這樣的交心,使得兩人更接近了。

嘉貝兒感謝羅倫與父親昨晚的交談,但隔天一名被誤為美食評鑑家的人到餐廳來,波耶親自下廚,但沒想到竟是查稅員,這使得波耶相當惱火,在見到查稅員帶罐頭食物入廚房時,憤怒地打傷他,然後將自己鎖在冰庫內。為了應付客人,由羅倫指揮作菜,甚至有客人點了他自己創作的一道「優酪乳油醬龍蝦義大利水餃」,而點的人正是美食評鑑家。

羅倫受到空前的好評,但也暴露了非法打工的身分,而嘉貝兒也感染了羅倫的真誠,兩人終於要結婚了,而波耶也將這家法國著名的餐廳交給兩人經營。

賞析

中國與法國均號稱美食冠天下,兩者都曾經將餐飲廚藝用不同的面貌推介給全世界,電影正是表現的手法之一。

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是飲食電影中相當難得的作品,而本片雖然不似芭比盛宴全套法國佳肴的展介,卻從廚師的心靈感受與愛情的觀念帶出法國廚藝的境界與風貌。

羅倫從小就受父親的薰陶,對美食的世界有著相當深的感受。而在他十二歲時父親卻離家出走,這帶給羅倫相當大的刺激,他曾恨過父親,但卻無法放棄與父親相同的天賦。導演並未對這點糾結提出一些詮釋,以致這段說理有些模糊。唯一可以呼應的是嘉貝兒的父親波耶也是最終離開餐廳;而波耶的父親也是如此。

一名國際的大廚最終都採取「離家」,這究竟是要透露什麼訊息?難不成在一生所追求的美味之外,從中參透了可貴的玄機?

本片的羅倫與嘉貝兒的漸進愛情是一條主線,但波耶與蘇珊娜卻是另一條絕對不可忽視的副線,甚至可以大書特書並解釋前述廚師離家的原因。

人類的各種本能感覺雖因器官相異而有所不同的功能,但最終卻都與「愛」有關。以飲食而言,面對美味的佳肴而食指大動,這種令人倍感幸福的衝動都是為滿足欲望的前期指標;當欲望獲得滿足之際,也正是感官刺激儀式的完成。而這種內在心靈與外在感官的全然融合絕對會影響到人的思維與想法。「芭比的盛宴」中,村人在飽食佳肴後竟然可以化解幾十年的怨恨,其原因正是由舌頭的感官滿足引燃了「愛」的至善因子。

波耶相當愛他的妻子寶琳,只可惜寶琳生了女兒嘉貝兒後不久就死了。波耶曾有過自殺的念頭,因為他只想到死亡的世界看看寶琳過得好不好。這是相當令人動容的表白,也詮釋了波耶雖為法國國際大廚,但性情卻怪異及脾氣暴躁的原因。然而卻無人知曉這些不安的躁動其實都是因為波耶失去了愛。或許波耶自己也了解對妻子的真情,導致在廚房內早就愛上女廚蘇珊娜而壓抑著自己。導演在這份情感的鋪排曾不著痕跡地放置線索,細心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當蘇珊娜以數字推算誤以為羅倫是她的「真命天子」時,波耶在背後望著兩人的眼神是相當複雜而耐人尋味的。而當波耶住院時,蘇珊娜才發現她原來也早已愛上波耶,遂毫不猶豫地至醫院示愛。而這份愛的緣由正是兩人在廚藝中透過舌頭的全然滿足而延伸而出的。為了讓這份愛有著全新的生命與認知,於是波耶與蘇珊娜選擇離開那家舉世聞名的餐廳。

羅倫在當兵時任將軍的主廚,女軍官米勒就被他的廚藝所迷惑,兩人對美食有一段精彩的對話,不管是真心或開玩笑,男女約會也被界定在對美味的執著與喜愛,也踏實提供了美食慾望與心靈之間的緊密關聯。

波耶告訴羅倫,他與妻子曾在廚房作愛,而嘉貝兒也是在廚房受孕的,片尾導演也安排了羅倫與嘉貝兒在廚房作愛,這是相當標準的劇本模式,前後呼應的情節不但加重詮釋了劇中主旨,也讓觀眾感受到類比劇情的戲劇呈現。

波耶作菜主張天然的湯頭而不喜歡人工調配料,這是一代大廚的執著與創作理念,但也提供人性的一種真誠。相較於其他行業,波耶也向觀眾展現了他的人生哲學。「這裡一切都是最好的!」這是波耶餐廳的準則,但這並不只是餐點上的美酒與佳肴,更多的詮釋則是波耶的創作精神與理念。

查帳員的出現是本片令人發噱的情節。因波耶的妹妹誤以為是美食評鑑員,於是波耶親自上廚,但反而引來查帳的麻煩。而查帳員自己在廚房中吃罐頭食物,引起波耶憤怒的攻擊,因為罐頭食品是對講究廚藝的廚師一種極大的羞辱。從這個觀點也可以看出法國廚師是如何地以自己的職業為榮。

波耶在廚房中指揮其他廚師作菜時,就像一名統率三軍的主帥般發號施令,而接到指令的廚師則必須高聲回應,以示確實接收到訊息。國內有許多五星級飯店也聘有許多法國廚師,但這些廚師最惱怒的是本地的廚師在聽到主廚的訊息時幾乎是不回應的。這一點確實有必要全面檢討,因為這牽扯的不只是廚藝的問題;甚至有關人文素養也必須全面驗證。

嘉貝兒與未婚夫這段戲顯得刻意做作,如果是真的如此愛著對方,似乎不應這麼簡單就分手。這是因為嘉貝兒這個角色的塑造有了編排上的落差。她的裝潢設計師並無法在本片中提供太多的助益,甚至與未婚夫文森的醫生背景也沒有交集,因此這些位階的疏離,連帶地讓她與羅倫的交集也顯得較為勉強。

整體而言,本片雖屬小品,但卻技巧地呈現了法國佳肴;更將美國的飲食文化切入其中,甚至有凌駕其上的意圖。波耶與蘇珊娜離去時讚賞「漢堡」就是這種企圖。事實上美食永遠無法分出高下的,因為舌頭的滿足必然引動內在性向,而各自對各種美味的肯定都將源自於內心的「愛」,而誰能為「愛」分出高下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