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絨產業

羊絨產業

靈武的確不產羊絨,在全寧夏,羊絨的產量也不過區區500噸,僅占國內原絨產量的4.5%。 靈武市羊絨園區羊絨加工量占世界產量30%左右,掌握了中國近50%的羊絨資源。 記者相信,靈武羊絨產業園區生產的高質量羊絨產業一定能開拓出更多的海外銷售市場。

(圖)羊絨產業羊絨產業
羊絨產業園區主要依托靈武原有14家羊絨企業和緊鄰國內羊絨主產區的優勢,為提高產業聚合效應、最佳化投資環境、解決社會就業而建立的勞動密集型特色產業園區。規劃面積3600畝,開發2000餘畝,完成水、電、路、通信等"五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15.6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企業5家,3000萬元以上企業18家;聖雪絨50萬件羊絨衫600噸紡紗、中銀年加工700噸無毛絨、60台電腦織衫、400噸羊絨條等33個項目已經投產;特米爾50萬件羊絨衫、盛源200噸羊絨條、道森500噸無毛絨等10個項目在建。2006年3月,園區被寧夏人民政府列為區級園區,2006年9月,靈武市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精品羊絨產業名城"稱號。2007年4月,成立中銀、嘉源、榮昌三大集團公司。2007年6月,靈武市被中國畜產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靈武優質山羊絨分梳基地"稱號。

靈武羊絨靠什麼騰飛

(圖)羊絨產業羊絨產業

一個並不產羊絨的縣級市,“偷偷摸摸”建起的羊絨工業園區卻演繹了一部“白色膨脹”的美麗神話———

從7億元到15億元,短短3年時間,靈武市羊絨產值如同駕上了“跟頭雲”,翻著番往前飆。3年前,全市只有一家企業可以從事簡單的羊絨條加工,而如今,羊絨分梳、絨條、紡紗、制衫、面料可以在一個園區內同時生產,無毛絨產量占到全國的30%%。

但誰曾想到,這個占地3000畝,基礎設施投資6800萬元的園區竟是在“偷偷摸摸”中建成的,奠基時連一個簡單的儀式都沒有。

“因為在當時有不少人反對,理由是靈武並不產羊絨。”靈武市市委書記白尚成說。

靈武的確不產羊絨,在全寧夏,羊絨的產量也不過區區500噸,僅占國內原絨產量的4.5%。是什麼讓靈武市的決策者們冒著風險去規劃一個大型的羊絨園區呢?

在一份調研報告上看到:靈武市活躍著一支龐大的收購隊伍,哪裡產羊絨哪裡就有他們的足跡。早在上世紀80年代,靈武年流通羊絨量就在2000噸以上。但當時靈武市羊絨產業只停留在“倒來倒去”的收購販運階段。上世紀90年代,一些資金上稍有實力的販運商開始嘗試無毛絨的加工,但這只是一種最初始的加工,根本談不上產業鏈的延伸。

而正是這一時期,在資金、技術、市場同樣相對貧乏的內蒙古,突然蹦出個“鄂爾多斯”,其品牌占據了國內40%%和世界25%%的市場,並成就了“世界羊絨看中國”的聚合效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靈武市的決策者們深知,在“巨鱷”面前,自己只是一條“小魚”,想贏就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高遠,機遇不容再次錯過。工業園從建設開始,就堅持“邊開發、邊建設、邊招商、邊生產”,當年就有15家企業入園,4家企業開始生產。

市場競爭是原材料的競爭,更是科技、人才的競爭。3年來,園區累計科技投入5545多萬元,其中企業投入約3000多萬元,政府配套200萬元,銀行貸款2000萬元,科技項目資金345萬元。去年10月,靈武市絨業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立,去年12月,與西安工程科技學院簽訂了科技合作協定,靈武羊絨產業產學研基地建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逐步建立使靈武羊絨產業走上了一條快車道。

經過3年的風雨洗禮,靈武羊絨產業開始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初級產品向終端產品邁進,整個園區從羊絨分梳、絨條、紡紗、制衫、面料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2005年,靈武市收購原絨近4000噸,生產無毛絨成品2000噸,絨條200噸,絨紗160噸,羊絨衫45萬件,羊絨產值15億元。無毛絨產量占全國的30%%以上,出口創匯9000多萬美元,上繳稅金1080萬元。

“世界羊絨看中國,精品羊絨在靈武”是靈武市提出的目標。白尚成說:“確切地講,現在只能是‘精品原絨在靈武’,從‘精品原絨’到‘精品羊絨’,將是靈武羊絨產業的一次更大飛躍。”

金融危機中“逆市而為” 靈武羊絨產業不退反進

(圖)羊絨產業羊絨產業

產品出口行業和紡織服裝業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內受影響最大的實體經濟行業。靈武的羊絨產業既屬於產品出口行業,又屬於紡織服裝行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靈武市羊絨產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居然“逆市而為”,不退反進。據了解,目前靈武市羊絨企業已接國外意向訂單成衣280萬件,高於今年的接單量。同時靈武市的羊絨企業也趁機“補倉”,大批招進熟練工人,解除多年來用工之難題。

靈武羊絨園區管委會主任周振勇說,這場金融風暴對規模小、進行初加工的羊絨企業有一定的衝擊,但對於產業鏈完整、有自主品牌、完成產業升級的嘉源絨業、中銀集團、榮昌集團園區三大集團企業,是挑戰也是機遇。根據目前達成的意向性協定,明年訂單不會減少,中銀集團和嘉源集團明年出口和內銷訂單均達到100多萬件。金融風暴前,園區因新上項目投產,造成一定的用工缺口。同時,隨著今年榮昌集團與鄂爾多斯集團合作年生產50萬件羊絨衫項目、中銀新上120台電腦橫機項目、嘉源集團300噸絨條、35萬米羊絨呢等大項目相繼投產,園區用工缺口進一步加大。東南沿海出現農民工提前返鄉潮,為羊絨園區破解用工難創造了良機,靈武羊絨園區各企業新近計畫招收1200名員工。其中,嘉源新招員工300名,並為了穩定職工隊伍,將工人基礎工資由原來的700元上調到900元。

做活做精做大羊絨產業。靈武市羊絨園區羊絨加工量占世界產量30%左右,掌握了中國近50%的羊絨資源。中國60%的精品無毛絨在這裡集散,歐洲70%的精紡絨在這裡生產,寧夏80%的羊絨產值在這裡創造。

(圖)羊絨產業羊絨產業

近年來,圍繞做大做強羊絨產業發展戰略,靈武市委、市政府高規格開發建成了靈武羊絨工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和提供優惠便利的條件,使多年來靈武勞動力最密集、資金最密集的羊絨企業有了統一的經營場所,直接和間接帶動了1萬餘人從事羊絨經營生產活動。該市引進企業43家,項目總投資14.8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企業5家,5000萬元以上企業13家,2000萬元以上企業18家。2007年4月,該市組建成立了中銀、嘉源、榮昌3家絨業集團公司。2007年,靈武市生產無毛絨2560噸,羊絨條280噸,羊絨紗300噸,羊絨衫120萬件,產值達到35億元,出口創匯1億美元。截至2008年10月末,靈武市無毛絨產量達到3000噸、羊絨紗407噸、羊絨衫194萬件,產值34.8億元。這4項指標中前3項已經大幅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成功舉辦的兩屆國際羊絨節,將靈武羊絨成功地推向世界,也使我市羊絨企業擁有了自己的產業品牌,打造培育了“千堆雪”、“菲羅士”、“絨典”、“帕雪蘭”、“靈州雪”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羊絨的知名度不斷提升,靈武市也由此先後獲得了“中國靈武優質山羊絨分梳基地”、“中國寧夏靈武國際羊絨之都”稱號。

目前,園區從羊絨分梳、絨條、紡紗、制衫、面料已經初步形成了加工產業鏈。今後將重點發展羊絨精深加工,提升羊絨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形成一個從原料資源到終端產品的交易市場,形成一個羊絨產業研發的聚集地,形成一個世界羊絨產業知名品牌的加工地,形成一個自治區在羊絨產業方面對內對外發布信息的中心。將園區建成區域特色突出、產業優勢明顯、投資環境最好、國際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羊絨深加工基地。

注重技術研發增強發展後勁。中銀絨業集團展廳內的170多個品種羊絨服飾中的一條裘皮樣式的藍色圍巾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企業負責人劉文藝自豪地介紹說,這條圍巾是他們採用羊絨裘皮加工工藝製成的,是由來自日本的技術員村田誠一帶領開發的,在國內只有這一家企業掌握該技術,目前這條圍巾在國際上能賣到2000元人民幣。

靈武羊絨產業發展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由廣大農民販運羊絨起步,經歷了收購販運、初加工、深加工、產業聚集4個發展階段。正是因為有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素質的企業管理人員加入,助推著羊絨企業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前行。

“我們在微懸浮體染色技術的基礎上,研究開發的混膠染色技術,不僅使染色時間縮短兩個小時,而且大大提升了羊絨纖維的光澤度,固色率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靈武市嘉源絨業副總經理李惠琴說。“世界羊絨看中國,精品羊絨看靈武,並非只是一句廣告詞,由公司設計研發的聯合分梳機,使分梳的山羊絨的長度在現在分梳技術的基礎上提高了2至3毫米,無毛絨的提取率提高了4%。”嘉源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據了解,公司自主設計研發、已投入生產環節的第六代聯合分梳機,生產出的無毛絨羊絨出絨率由54%提升到60%以上,這主要是從洗淨絨“餵入”到出絨一次性完成,一台聯合機只需1人,比單機分梳機少用3人,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產品在歐洲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

靈武市科技局局長楊振中介紹說,靈武市羊絨企業有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有8家企業擁有自己的工程技術中心,15家企業成立了研發小組,多項研發成果具國內領先水平。第六代聯合分梳機對靈武羊絨企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目前,第六代聯合分梳機已經在國際最大的精品無毛絨生產企業——中銀集團及區內外十多家企業開始裝配。這項技術的套用,可使每噸羊絨銷售價格提高10萬元左右,靈武羊絨園區將新增產值5000萬元左右。

逆勢境外併購謀求國際定價權。金融風暴、紡織行業的低谷,也為併購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今年11月份,中銀絨業稱有意收購英國道森國際公司的下屬企業鄧肯紗廠,承接後者的客戶資源和相關資產。目前雙方已經就收購事宜簽署框架協定。

中國羊絨衫年加工能力占到了世界總產量的2/3以上。但大部分企業都停留在為國際客戶提供羊絨原料和貼牌加工的層級,由於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終端,定價權往往在下遊客戶手中。同時,國外羊絨企業因為沒有原料優勢,產品也在向中國市場轉移。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在我國羊絨產業界,品牌的缺失已成為制約整個羊絨產業發展的瓶頸。中銀絨業顯然已經不滿足於繼續在低端層級競爭,而寄望於國際高品質原料市場和高端羊絨製品市場。
中銀絨業董事長馬生國表示,中銀絨業目前盈利能力最強的產品是替許多國際品牌代工生產的羊絨衫,而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品牌客戶獲取了產業鏈的大部分利潤。因此,中銀絨業將逐步改變目前以銷售羊絨初級加工品和代工為主的盈利模式,嘗試通過引入國際品牌,尋求戰略突破,向高端羊絨衫市場推廣自主產品。這一決策是想改變“優質羊絨出產在中國,而中國人說了不算”的局面,以提高公司的利潤空間。

靈武羊絨產業今後趨勢

(圖)羊絨產業羊絨產業
靈武市境內流通原絨5000餘噸,全市生產羊絨條25 0噸,羊絨紗200噸,羊絨衫100萬件,產值達到2 2.8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解決就業6 300餘人。2007年上半年,靈武市羊絨產業整體運行情況良好。到6月底,全市共生產無毛絨1 4 0噸,產值14.2億元,出口創匯3500餘萬美元。目前園區從羊絨分梳、絨條、紡紗、制衫、面料已經初步形成了加工產業鏈。今後將重點發展羊絨精深加工,提升羊絨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形成一個從原料資源到終端產品的交易市場,形成一個羊絨產業研發的聚集地,形成一個世界羊絨產業知名品牌的加工地,形成一個自治區在羊絨產業方面對內對外發布信息的中心,將園區建成區域特色突出、產業優勢明顯、投資環境最好的、勞動密集型的、國際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羊絨深加工基地。記者相信,靈武羊絨產業園區生產的高質量羊絨產業一定能開拓出更多的海外銷售市場。

相關連線

可參考此網站:{1}  中國精品羊絨網 http://www.cn-cashmere.cc/index.htm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