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這座由Richard Meier設計,於2003年10月在羅馬郊區開放的千禧教堂,被評論家批評為缺少傳統教堂所具備的表征,如:講道壇、聖壇前的圍欄,和一般聖殿與教徒席間寬敞的分隔空間,甚至是用了太少的十字型及古羅馬長型廊柱大廳。然而,捨棄了幾百年來的建築原形,Richard Meier正走著較不為人知的戰後義大利建築之路。

基本信息

(圖)羅馬千禧教堂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Jubilee Church
羅馬,義大利Rome, Italy
建築設計:理察·邁耶 Richard Meier & Partners
建成時間:2003

特點

“白”是邁耶的作品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儘管白色派的建築未必白,就邁耶而言,這個稱號卻是名副其實的,在

(圖)羅馬千禧教堂羅馬千禧教堂

以色彩濃艷的牆,紅黃藍綠的管線,眼花繚亂的裝飾為標誌的種種時髦設計面前,他的白色建築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派。與二戰後開始流行的暴露材料本色的設計相反,他做的白色光潔表面具有明顯的非天然效果。這就是邁耶建築的特點,也是他建築的魅力所在——純淨。然而,純淨不等於單調,精練的設計可以同時是一個富於藝術表現力的設計,如果說密斯(Mise Van der Rohe)後期那些鋼加玻璃的大空間給人於冷峻之感,那么邁耶的作品卻有另一番情調。雖然他的局部素材來自於現代建築,整體卻沒有枯燥的氣氛,原因在於內外某些部分的體量被巧妙地增減,賦予建築明顯的雕塑風味。
一個個新穎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以直線為主,不時穿插曲線的幾何體中,透過比例優雅的玻璃牆面,清楚地顯現出內部的景象,這些又縱深感的空間與白色實牆的交替更迭,產生了某種特殊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它們不是出自同一構圖因素的多次重複,也不是出自單方面強調水平或垂直感,而是通過某種內在的呼應起作用,使他的建築充滿了某種藝術的品味,讓人有一種舒適,柔和的感覺,也讓人的心靈得到淨化。

遺憾

通往教堂南側的迴廊為了不輕易受外界打擾﹝教堂每日只固定開放幾小時﹞,以六呎高的欄桿圍在兩側,令人感到死板而有些多餘。建築師本欲建一個廣而淺的水池,池中的水可以別具特色地倒映出三座牆,這設計也被教廷主權者嚴重忽略了。然而,教堂最大的敗筆在於教堂的音效。Meier說,他非常注重聲音的問題,極力避免教堂關於麥克
(圖)羅馬千禧教堂羅馬千禧教堂

風或擴音器的需求。但教區的人卻隨後加裝了音效設備,也許是為了顧及現代性,造成了這種幽靜的地方,神職人員朗誦者的聲音聽起來卻像從便宜的爛廣播裡傳出的一樣。Meier批評道:「我們有許多問題是由於原本的設定被恣意更改,被來自各方的禮物代換。」音效系統便是禮物之一。

經典案例

這個案例新鮮之處,同時也是其成功之處,在於教廷有意委託一位現代建築大師設計。這樣的雄心壯志是顯而易見的,許多當代最頂尖的現代建築大師,除了Meier還有Tadao AndoGunter BehnischSantiago CalatravaPeter EisenmanFrank Gehry等,都被邀請來對這為了羅馬Tor Tre Teste郊區的民眾所建立的教堂提出構想。而當Meier的設計獲選後,教廷又再次展現了他們遠大的抱負,全力支持Meier貫徹他提出的建築理念。Meier曾特別提到這點:

(圖)羅馬千禧教堂羅馬千禧教堂

「這是對一位建築師而言能有的最好的支持了。」經過五年的建造過程,新的教堂於2003年十月正式揭幕了。經過這些年的等待,羅馬教廷終於等到了一個成功的融合了許多不同
的象徵與需求的曠世傑作。

基督教堂與天主教堂的區別

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對許多人而言,基督教與天主教似乎就是一回事,因為在國際上基督教與天主教統稱“基督

(圖)教堂教堂

教”。的確,從教會歷史上看,基督教與天主教原本就是一家,後來經過始於1517年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後,才分化為兩個教派;從信仰上看,基督教的信仰與天主教大致相同,都使用同一本《聖經》,同信三位一體的上帝,傳統的信仰上都認為人類有“原罪”(人所共有的罪性)和“本罪”(個人行為上過犯),只有經過耶穌基督十架救贖才能使靈魂得救。

儘管如此,基督教與天主教畢竟不再是一種宗教,主要區別是:

第一

基督教認為信徒可隨時藉著基督之死直接和上帝來往,向上帝祈求,並讀聖經。天主教則認為信徒離上帝甚遠,中間不僅需有基督做中保,還需聖徒在上帝面前代求、尤其是聖母——瑪利亞的代求、做中保;

第二

基督教認為基督徒若干人聚集在一起禱告就是教會,教會也是一個社會團體,它的任務是傳福音,使天國早日降臨。天主教則把教會看得極為重要,教會就是天國,教會在世上的擴大就是擴大天國的疆界,當疆界擴大到全世界,天國就完全實現了;

第三

基督教傳統上按聖經認為人死後因信主得永生、升天堂。天主教則認為人死後有“煉獄”過程,暫不能升天堂,又不夠下地獄的,尚有爭取改變的機會,經過“煉獄”考驗之後,再定上天堂或下地獄,故教會要為死者代求;

第四

基督教認為牧師等職只是一個信徒靈性生活的指導者。天主教則認為教會應由神職人員組成,主教、神甫等握有神權,掌管“天堂之門”的鑰匙,只有通過他們,信徒才能赦罪,聖經的解釋權也屬於教會神職人員;

第五

組織機構方面,基督教雖有一些鬆散的國際組織,如世界基督教協進會,但不是各地教會的領導。基督教在世

(圖)教堂教堂

界上教派繁雜,各有其自己的組織體系,天主教則有世界性的統一領導機構——梵蒂岡羅馬教廷,世界各地區、各國家的教區、教會一般都隸屬“羅馬教廷”領導,沒有明顯的派別,內部組織結構嚴密。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天主教自獨立自辦以後,自辦教會,自選自立自聖主教以後,已和羅馬教廷斷絕聯繫;

第六

基督教的職務區分簡單,主要有主教、牧師、長老、執事、傳道等,而且還因不同教派而異。天主教教內職務區分相當複雜,上至教皇(教宗),下至信徒形成聖品教階制教堂
第七,基督教的教會生活鬆散、自由,方式靈活,教會場所因陋就簡。天主教的教會生活嚴謹、莊重,教堂大都裝飾豪華,富麗堂皇;

第八

基督教神職人員如牧師、長老、執事、傳道員,包括主教在內全都是過世俗生活,可以結婚成家。天主教神職人員如司鐸、神甫、修士、修女,包括主教在內全都是過脫俗生活,終生獻身於教會,絕不能結婚成家;

第九

宗教活動的一些名稱不同。如天主教一般在教堂的大小聚會都叫——彌撒,基督教在教堂的聚會叫作——禮拜;

第十

基督教堂一般在聖殿前方置備一醒目十字架。天主教堂不但裝飾各類大小十字架,往往還要恭奉耶穌背負十字架的雕像或畫像,還有聖母瑪利亞及聖徒的畫像,有的教堂還有耶穌背負十字架上各各他的“耶穌苦路像”,供人們瞻仰。天主教堂聖殿一側還專設有“告解亭”供神甫接待信徒懺悔告解之用。

建築大師個人資料

姓名:理察·邁耶
(圖)羅馬千禧教堂理察·邁耶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34
國籍:美國
專業:建築設計 畢業時間:1963

邁耶的代表作品有法蘭克福裝飾藝術博物院海牙市政廳中心圖書館密執安州道格斯拉住宅(1974)、紐約州布朗克斯發展中心(1976)、新哈莫尼文藝俱樂部(1978)和亞特蘭大高級美術館(1983)等。

美國新現代主義建築師,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曾就學於紐約州伊薩卡城康奈爾大學,早年曾在紐約的S.O.M建築事務所和布勞耶事務所任職,併兼任過許多大學的教職;1963年自行開業。邁耶是“紐約五人”之一,其作品常被稱為是“白色派”作品。
邁耶的作品以“順應自然”的理論為基礎,他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綠色的自然景物襯托,使人覺得清新、脫俗。他善於利用白色表達建築本身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關係。在建築內部運用垂直空間和天然光線在建築上的反射達到富於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觀點解釋舊的建築語彙,並重新組合於幾何空間。他特別主張回復到20年代荷蘭風格派和勒·柯布西耶倡導的立體主義構圖和光影變化,強調面的穿插,講究純淨的建築空間和體量。

由於興趣使然,理察·邁耶對於“剪貼畫”(Collage)也是相當有研究,邁耶本身也認為從“剪貼畫”中他學到了許多啟示,而事實證明在他的設計中,也不時可看出他運用了許多如“把物象經解析再重組”的剪貼畫手法。邁耶本入亦承認,在造型上他並沒有作什麼創新,他只不過將前人所曾使用的語彙加以重組,而產生某種新的意義罷了;例如史密斯住宅,只不過是勒·柯布西耶的多米諾(Dom-ino)與西楚漢(Chitrohan)兩種原型的重組罷了。

多角度圖片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圖)羅馬千禧教堂 羅馬千禧教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