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爾,W.

羅雪爾,W.

德國歷史學派的創始人。

正文

德國歷史學派的創始人。
生平和著作 出生於漢諾瓦的高級法官家庭,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專攻歷史學和政治學。1840年任哥廷根大學歷史學及國家學講師。1843年出版了被稱為“歷史學派宣言”的代表作《歷史方法的國民經濟學講義大綱》,該年他升任副教授,1844年任教授。1848年他應萊比錫大學之聘擔任政治經濟學講座,在這裡任教達46年。他的主要著作還有:《國民經濟學體系》(1854~1894),共五卷:第一卷《國民經濟學原理》(1854),第二卷《農業及類似初級產品生產的國民經濟學》(1859),第三卷《商業和工業的國民經濟學》(1881),第四卷《財政學體系》(1886),第五卷《貧民救濟和濟貧政策體系》(1894)。他的經濟學說史著作有《16和17世紀英國國民經濟學說史》(1851~1852),《德國國民經濟學史》(1874)。此外,1892年他發表了《政治論,君主政治、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歷史自然論》。他死後,他的兒子C.羅雪爾將他平生的宗教訓話等彙編成書《一個經濟學家的精神世界》(1895)。
經濟思想羅雪爾認為國民經濟學絕不單純是致富術,而是尋求去分析人類、判斷和控制人類的一種政治科學,其目的在於記述各國國民在經濟上想些什麼、要求些什麼、感受些什麼、做了些什麼努力、獲得了些什麼、又為什麼去努力和怎樣才達到成功。這種記述並且要和法律史、國家史以及文化史相結合,才能做到。他稱他的經濟學的方法是歷史的方法或歷史的生理學的方法,因此他的經濟學是“國民經濟的解剖學和生理學”。他認為歷史的方法對任何一種經濟制度決不應輕率地一律予以頌揚或一律予以否定,只有從歷史的類比中獲知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他主張國民生活和動植物一樣,要經過四個發展時期:幼年期、青年期(開花期)、成年期(成熟期)和老年期(衰老期),每個國家的發展要受三個主要經濟要素即自然、勞動和資本所決定。他認為資本這一要素最占優勢的時代是各國國民最幸福的時代。但不久它將進入衰老期,要採取國家干預的人工治療。
羅雪爾的經濟學是建立在國民經濟有機體的觀點和歷史的相對主義的基礎上的,是當時德國資產階級和封建容克貴族相妥協的產物。馬克思曾經批判羅雪爾的所謂“解剖生理學的方法”,認為它是一種“教授式的折衷主義空談”(《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0頁)。

配圖

羅雪爾,W. 羅雪爾,W.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