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洞

羅漢洞

羅漢洞,始建於北魏的佛教石窟寺,以16羅漢洞著名,在綿延5華里的涇河北岸石崖上鑿有窟龕200多個,是涇川佛教聖地規模宏大的禮佛中心之一。開窟後寺名即成地名,近代成為鄉名。高平塬至羅漢洞之坡,名羅漢洞坡。羅漢洞又名羅漢洞石窟,位於涇川縣羅漢洞鄉羅漢洞村, 西至霍家溝口千佛嘴,東至韓家溝,東西約2公里,254個大小窟籠中,以千佛嘴與清霄洞為最,洞內外尚存高大造像石胎和洞內殘存壁畫、泥塑彩繪高浮雕壁塑、壁題等;窟窿設計奇巧,選址險要,結構複雜且神秘,如“自然”小麥積山 。

基本信息

概述

羅漢洞羅漢洞
古有盛名,稱江南安慶府太湖縣北鄉羅漢洞。據清康熙年間著名山水詩人陳起源的《司空山見聞錄》記載:“羅漢洞尚居司空之麓,開深壑西南。中多?f岩怪石,懸空欲墜,綠樹參天,洞居其下,可容十餘人,樓閣高低,依岩層立。右有清泉從石隙中出,滴瀝僧廚方牖間,左鄰深壑,右岸陡絕,澗底山茶一株,直上撐殿角,四時清碧,儼如翠蓋, 斜罩珠宮,遊人至此,早已神飛心蕩”。
羅漢洞真乃洞天福地矣!樓閣無存,山茶是否無恙?考察羅漢洞是“司空迷”林匆匆十八年的心愿,二○○三年“五一”假期,我倆請司麓村黃老伯做嚮導,探訪了人跡罕至的司空山羅漢洞。

景況

至冶溪鎮司麓村余家大屋,有條向北的三輪車道直通汪家沖黃家稻場。向山上行約五十米,便見一口大山塘,水面二畝有餘,山風撲面,水起漣漪,清澈見底的塘內,青鯽紅鯉,白鰱花鱅及五色雜魚讓人頓覺神清氣爽。沿塘西邊山岡上行里余,東行有一小道通下羅漢洞。該洞低處僅容一人匍匐而行,高處約二米,此洞深不可測,上通二三百米,洞前瀑布不大,僅十幾米高,四季川流不息,洞前為一小潭,旁有石階三五級,坐可觀蝦蟹漫遊、雜魚嬉戲,可聽流水潺潺、萬籟歡歌,潭前峭壁灘,灘下有大水潭,開發之後,定為佳境。
羅漢洞因形得名,三個巨石構成長百餘米,高四十米的山崗,如疊羅漢登天狀,懸崖嵌空。此石又名雷打石,相傳在西漢時期,這裡是劉姓的田地,每到糧食成熟季節,便有幾隻司空山玄妙觀的仙鵝在晚間來此偷吃稻穀,一年的八月十五明月夜,晴空霹靂,三隻在此偷吃稻穀的仙鵝飛天逃竄時,被雷電擊斃,便成為如今的羅漢登天石。從下往上看,疊羅漢石似一巨鯨下山,羅漢石之間有穿心洞和試心洞,下有大羅漢洞,前有升子洞,升子洞下為一水簾洞,水簾洞後為心石和肝石,心石長約二十多米,最大寬約十二米,頗似心形,大大小小的藤蔓似脈絡般將心肝二石纏繞,如同跳動的心肝,頗為奇特,只是有點歪心眼,它可與十八羅漢在此修行,頓悟升天有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