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琴尾魚

羅氏琴尾魚

羅氏琴尾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熱帶魚之一,宜弱酸性軟水。對硬度極高的水質極為敏感,如進入硬水,魚鰓會動個不停,並浮在水面遊動,不久即死亡。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文名:羅氏琴尾魚

學名:nothobranchins rachovii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
別名:羅氏齒鯉、琴尾魚

產地:西非洲的江河流域

水溫:22~26℃

PH:6.0~6.4

食物:水蚤蚯蚓等活餌料

性情:性情兇猛,單獨品種飼養

體形特徵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

羅氏琴尾魚體長4~5厘米,體表的鱗片為藍色,鱗片邊緣是紅色,背鰭、臀鰭藍色鑲有棕色斑點。全身紅藍相襯,吻部淡黃色,眼睛藍色,背鰭、臀鰭藍色有棕色斑點,尾鰭藍色有紅色和黑色邊緣。

喜歡活食,卵生,適合水草密植的水族箱,可以和小型魚混養。

詳細介紹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的水族箱
羅氏琴尾魚原產地非洲東部,體長5--7cm,最適水溫24-26攝氏度,這種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熱帶魚之一,也是最難養的魚之一。適合弱酸性的軟水。對硬度高的水質極為敏感,如進入硬水,魚鰓會動個不停,並浮在水面遊動,不久即死亡。這是因為此魚的鰓絲極為纖細,容易被破壞,且很難恢復飼養時需特別注意。由於其原產地是在雨季旱季有顯著變化的地區。他們只能在雨季活動,一到旱季就會死亡。若移到魚缸中,能飼養1-2年算長壽的了。

繁殖方法此類極難繁殖,在原產地,魚卵黏附在湖地的泥塊中,有殼保護,以保證生存與孵化。

飼養

羅氏琴尾魚雌雄羅氏琴尾魚
飼養特點

最適水溫24-26攝氏度,適合弱酸性的軟水

喜吃魚蟲、紅蟲等活食,在有水草的水族箱中生活安靜。日常飼養時不應與其他品種魚混養。

飼養方法

選購

買羅氏琴尾魚除了看顏色外,還要看眼睛身材比例,身上有無病變,是否張開。買魚時把手在缸前晃一晃,魚過來,有反應,找食吃,不亂竄,愛遊動,表明魚無病,其碼當時健康。撈魚時,撈那不好逮的。跑得快說明健康,千萬別因為不好逮就放棄。另外別一見到好魚就不考慮前邊的因素馬上買,如果魚漂亮但不符合前邊說的因素,就先別買,過兩天再去看有無變化,去兩趟,羅氏琴尾魚仍好好的,再買。也許別人捷足先登,也不要遺憾,好過買了病魚更遺憾。不管離家遠近一定要充,最好每袋兩條。外袋遮光,可保羅氏琴尾魚不受驚嚇。

過水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的水族箱
羅氏琴尾魚買回後連袋一起泡在缸里1小時,其間每十分鐘加一點缸里的水進袋,從袋中抽一點水倒掉,直到袋裡的水幾乎被缸里的水替代為止。最後把魚小心撈進缸里。有人認為連袋一起沉入缸里不傷魚,但袋裡的水免不了剩有原來的水,帶進病菌更不好。撈時小心,用手或大點的就行了。

檢疫

檢疫無非是隔離和加。隔離是可以的,但加藥就不必那么著急,不放心,放點亞甲藍呋楠希林,這些藥是沒大負作用的,這也許就是簡單的檢疫。過三兩個星期甚至更長些,無問題再讓它與其它的魚放在一起,放時別忘了兩缸水溫要一樣。在隔離期間水溫保持30-32度,比正常稍高一點。2-3天內別餵。如一周后魚吃食正常就不必下藥,否則,說明此魚來前就有病,再對症治療也不遲。

用藥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省時,省事,省錢,羅氏琴尾魚是供觀賞的,不能今天下藥明天倒缸,它反而受不了,有些小病,它自己就會治好。防病勝過治,實在不行了,再抗生素高錳酸鉀等藥,而且要隔離後單下藥。平時,羅氏琴尾魚有些擦缸,厭食,在缸里,不必撈出,下點亞甲基藍或夫楠西林(別同時下)既無副作用又保魚兒平安,一般它有些不舒服也就過去了,另外,病了先停食,餓兩天,它往往不藥自愈。

過濾

從困水時開始過濾器24小時開著。過濾器好,就能保持水清。其實沒必要天天換。三天一換沒問題。水蒸發掉一些,抽出一些,新加的水別超四分之一。俗話說老水養好魚。只要別讓老水變綠水就行了。雖然是清水,但變質了。有良好的過濾器,水是不會那么快變質的。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
餵養

羅氏琴尾魚入缸後2天內不要餵。別老開燈。讓它適應。餵食數量和次數不要太多,定時,定量,定質,定位。

1、定時:一天一次羅氏琴尾魚長得也挺快,它有飢餓感才有活力。早晨餵比晚上餵好,餵一次比餵多次好。次數多,水質不易保證,比較起來水質出問題的麻煩大過魚有些飢餓感。

2、定量:比較難掌握,但有幾次就習慣了。一般講,10-15分鐘吃完為好,一旦羅氏琴尾魚在正常時間內吃不完,就表明部分或全部魚有病了,要停食,觀察,甚至治療。

3、定質:問題比較複雜。

4、定位:很重要。這也是為了建立羅氏琴尾魚的條件反射。羅氏琴尾魚每天同一時間在缸的同一位置餵食,它們就都聚在餵食的位置。

雌雄分辨

雌、雄魚差別明顯,特別是繁殖期,雄魚具有鮮艷的婚姻色體色鮮艷,雌魚色淡。

屬於水草卵生魚類。屬水草卵石生魚類。雌魚每次產卵50-100粒,約7天左右才能產卵完畢。

繁殖

繁殖特點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的水族箱
雌雄親魚易辨別。雄魚體色鮮艷;雌魚體小,體色平淡,無漂亮的琴尾。繁殖水溫28℃,可選金絲草金魚草等鋪在繁殖缸底作產巢,雄魚追逐雌魚,在草叢中互相纏繞,當雌雄親魚安靜不動時,雌魚產卵完畢。受精卵在光線暗淡的環境中,經12-14天孵出仔魚。

繁殖方法

羅氏琴尾魚極難繁殖,在原產地,魚卵黏附在湖地的泥塊中,有卵殼保護,以保證生存與孵化。在魚缸中繁殖時繁殖水質要求較高,水的硬度、酸鹼度、含菌量都要控制在一定範圍,繁殖時光線的強度也應予以控制,而且仔魚的護理要求較特殊。雌,雄比例為2:1。缸內放入細砂,也可選金絲草、金魚草等鋪在繁殖缸底作產巢,水溫保持在23-24℃,水質要求pH5.6-6.5,硬度1-3.5的軟水。pH值調節應緩慢進行,使魚體有一適應過程;繁殖用水須經擱置數天,或用容氧充足的蒸餾水。種魚可以配對,也可以群體繁殖。繁殖前,要將親魚雌雄分開餵養一般時間,每天餵給它們足量的活水蚤,特別應該注意的是飼養親魚的水、硬度和酸鹼度要逐漸地調整到產卵時所需的數值。產卵期間親魚要停食,以免使水質變壞。一切準備好後在晚間將配對的種魚放入繁殖缸,兩周后即可產卵。待產出的粘性透明卵附著在細砂之後,用管吸出,用潮濕的水草包好密封,約經50-60天,將卵取出放入呈弱酸性水中,約經兩星期後便可孵化。小魚吃蚊子的幼蟲和小型昆蟲,生長迅速,孵化後一個月就可達到5CM,這種魚色彩變化豐富,在原產地相隔幾公里也會有不同的品種。

繁殖期間要注意給繁殖缸遮光,這是繁殖是否成功的關鍵。

疾病

疾病的預防
預防的辦法,做到無病防有病,患病早治療既要加強平時的管理,增強羅氏琴尾魚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要注意減少和和杜絕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對羅氏琴尾魚的危害,使飼養的羅氏琴尾魚生長的更好。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
增強羅氏琴尾魚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抵抗,是預防羅氏琴尾魚患病的重要措施。只要羅氏琴尾魚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強了,它們才能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才能養活患病的機會,因此,在飼養和繁殖魚兒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水質的管理,如果偏差過大,要及時調整,城市自來水的硬度一般為7,是中性水,酸鹼度大多是6.5-7.0,是弱鹼性水,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的變化。但有時也會例外,所以要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檢測,以防發生意外。同時要注意經常換水,保持水質的清新。有的愛好者換水次數過少,甚至長期不換水,使魚缸里的水含氧量減少,造成魚兒因缺氧而大量死亡,這種教訓是應該吸取的。

要使羅氏琴尾魚身體強壯,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餵好羅氏琴尾魚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給羅氏琴尾魚餵食要做到定時,定量,一般每天餵二次,第一次早晨7時左右。第二次晚上7時左右。這樣可以使它吃飯吃好,增加食慾,增強消化能力,保持消化系統的正常工作。魚食在投餵加前一定要衝洗乾淨,以免將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帶進水中。千萬不要用變質的魚食餵魚。

消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是預防魚病的重要措施。如果發現魚兒遊動緩慢,體色減退,食欲不振等現象,便是患病前兆,應及時將這些有患病先兆的魚撈出另養,以防止疾病傳染和蔓延。對這些魚要及時進行消毒,讓它們多接受光照,餵給小量鮮活餌料,待其徹底恢復健康後,才可將其放回原缸。如果發現病魚或死魚,則應立即撈出,進行治療和處理,如果病魚患的是傳染病,而且病情較重,則也應將其處理掉。同缸里的其它未患病的魚也應撈出進行清洗。同時將缸里的水全部換掉。對缸體進行消毒處理後。,再換上新水。缸里的底沙、花盆、水草等也要分別進行消毒和清洗。常用的消毒藥及其使用方法如下:

高錳酸鉀:用百萬分之五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一小時,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孔雀石綠:用百萬分之三十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三十分鐘,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食鹽:用千分之一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硼砂:用百萬分之五的溶液浸泡魚和魚缸等可起到消毒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以上是常用並容易買到的藥品,其它還有:甲基藍、鹽酸奎寧、呋喃西林、土黴素、硫酸銅、硫酸亞鐵、生石

羅氏琴尾魚羅氏琴尾魚的水族箱
灰、漂白粉、敵百蟲等。也可以用作對熱帶魚及其用具進行消毒的藥品。

常見病

羅氏琴尾魚魚病多數是由於飼養方法不當和飼料不衛生引起的。下面介紹兩種常見病的治療方法:

①白點病:發病率較高,約占70%左右。發病時先在頭尾部、上下鰭部出現1毫米大小的小白點,然後很快發展到全身。這種病傳染很快,須及時治療。可用4-5克呋喃西林,加40克食鹽,放入小杯溶化後,倒入魚缸中,3-5天即可見效。

②感冒由水溫驟變或換水引起。魚得病後,來回搖擺,鰭尾併攏,漸漸消瘦,食欲不振。可用青黴素針劑80萬單位加食鹽40克,溶解後倒入缸內,3-5天即可見效。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http://www.xici.net/b782278/d52281165.htm

http://www.haizhimeng.cn/info/html/3_400.htm

http://www.wszw.com/blog/myArticle.jsp?BLOG_ARTICLE_ID=407475&BLOG_ID=858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