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墓

羅榮墓

羅榮墓在縣城東9公里三貧鎮場口茶子園。這座小土山,也稱羅家坡,是古代播州宣慰司同知羅氏土官家族的墳山。羅榮,唐代人,系播州羅氏入播始祖,清代遷葬於此。

地理位置

墓在南(白)尚(稽)公路右側300米,坐北朝南,銀頂山為其後屏。墓左前是康家寨,右前是程家院,農舍繞山麓而建。

建築結構

從山上俯視,羅家坡地形如“飛鳳撲地”,羅榮墓適居“鳳頭”。墓前平壩中一片水田,古龍堰溪水橫貫壩中,蜿蜒西去。墓廬視野開闊,遙對遠峰。墓形賀頭魚尾,長5.7米,寬4.2米,墓頂封土。細鏨青石礅砌建墓裙,墓裙頂部有石檐。

墓前,一塊墨晶玉大理石方碑高聳於3級廠碑台上,通高4米,邊寬0.6米。碑帽為上圓下方的“將軍盔”,形制雄渾。

碑正面陰刻行書大字:“唐封播州侯始祖羅公諱榮字政卿之墓”,系民國年間貴州省文獻徵集館長、前教育總長任可澄題寫。

碑身東西側,分刻《羅榮自敘》、《大唐太師楊端公敘》碑文,由民國年間貴州文化名流李可達、桂詩成書丹。碑陰鐫刻遵義縣人民政府《重修羅榮墓記》。墓碑左右分立“羅氏世系”石碑2塊,均高1.7米。

碑石兩側石刻對聯:“善述先人德澤蔭,克昌後裔子孫賢;”“太原脈派職山固,古播源流似水長。”墓西石牆下,有1塊古碑,高1.86米,碑文詳載羅氏家庭淵源和入播始末,鐫刻族規家訓十六條。這塊碑刻於清嘉慶二年(公無1797年),已有200年歷史,頗具歷史和民俗研究價值。

墓園大門朝南,石柱1對,頂飾石刻金瓜,柱身刻對聯1幅:“帶礪早盟大曆分封承武烈,事功彪炳千秋古墓顯文謨。“門側嵌遵義縣人民政府樹立的文物保護標誌碑。墓園地坪以石板鋪墁,西北抵石牆,東南兩方砌矮石檻圍,整潔雅重。

1986年,當地政府招待文物保護政策,維修古蹟,集資萬餘元,按舊貌修葺了羅榮墓。這座墓葬,反映了古播州的歷史,是研究播州的社會民展,古代民族關係,土司制度的重要依據。羅榮墓附近,尚有明代羅氏同知衙遺址,播州宣慰司同知羅琛墓等古蹟名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