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怙羅尊者

羅怙羅尊者

羅怙羅尊者為十六尊者之十,為釋迦牟尼未出家做王子時所生。羅怙羅尊者的居地唐古特青藍洲據說是在南瞻洲的北面,他和一千一百位阿甸漢住在青藍洲護法,傳播佛陀的教法。

羅怙羅尊者簡介

羅怙羅尊者十六尊者之十。
羅怙羅尊者手中所持的王冠最初是尊者為了使眾神皈依佛法,到三十三天化緣時得到的。尊者到三十三天講法之後,天神及其子女獲得了從輪迴解脫的成就。為了答謝尊者。眾神脫下戴在頭上的王冠作為禮物送給他。尊者收下了這些禮物,進行了加持,使之變成一頂王冠作為自己的標誌。
每位戴過或者看見過王冠的信徒都將受到尊者的加持,使其能去除內心的慾念;理解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一切;受到所有佛和菩薩的佑護。王冠還具有其他的法力。據說祈禱羅怙羅尊者的人,還會受到護法神的保護。

羅怙羅尊者的生平

羅怙羅為釋迦牟尼未出家做王子時所生。其時,王子與其妻嬪妃住在王宮,妻子叫扎增瑪,是釋迦氏族的拉那帕君巾(守護宅院者)之女。釋迦王子二十九歲之時,在九月十五日吉日的晚上,王子閃定離開王宮過無家無業的苦行僧生活。當他作出這項決定時,也知道會有人指責他拋棄了妻子扎增瑪和其他一些可愛的嬪妃,還會有人把他撲克成缺乏正視生活的勇氣和丈氣的氣概的人。所有這些想法將會導致惡業。釋迦王子還認識到,如果他生一個兒子,由於羅怙羅前世祈禱所積善業,孩子將周身發出佛法之光。於是,釋迦三子將妻子扎增瑪擁入懷中,與之共寢,恰在此時,羅怙羅前世為神的壽數已盡,便進入扎增瑪的子宮而使之懷孕以後,釋迦王子人塵世的羈絆中解脫了出業,離開王宮,成為一名無家無室的流浪苦行僧,在尼連禪河畔苦修。
當扎增瑪知道釋迦王子丟棄了她和其他的妻妾而成為苦行僧的訊息時,極度的悲傷使得跳進火堆中尋求自焚。但多虧她腹內孩子的神力才絲毫沒有被火燒傷。
王釋迦王子釋達多出家為僧的六年時間內,扎增瑪一直艱難地度日。但儘管生活很艱苦,扎增瑪卻照顧好自己腹中的孩子不受傷害。同時,悉達多的父親淨飯王恐怕有關悉達多的訊息會刺激兒媳,影響她的身體,給她增加憂傷,於是就頒發了一道命令,有扎增瑪在場時,不準任何人提起悉達多的名字。當悉達多最終結束了苦行生活,精神一新地回來時,扎增瑪非常高興,一掃悉達多出家以後的愁容,吃了一頓豐盛的飯菜,精神狀態也隨之改觀。與此同時,她腹內的孩子有體眠很長時間後,也開始逐漸長大。
四月十五吉日,恰好月食,年紀三十六歲的悉達多王子證得成佛。也就在同一天,扎增瑪在迦毗羅地方生下一個男嬰,取名羅怙羅。名字中的羅怙是指一種能引起日月食的魔。羅怙羅在母親腹中整整懷了六年。
為了慶祝孫子出生,淨飯王興行盛大的宴會。但是,淨飯王和其他的人都猜想這孩子的父親不是悉達多而是其他的人,因為悉達多王子離開王宮已經六年了。扎增瑪聽到這些議論,心中十分悲傷。她走到過去與悉達多五子娛樂的水池邊,拿起王子以前練舉重的石柱,把剛出生的嬰兒放在上面。為了使眾人相信這個孩子是悉達多所生,扎增瑪作了祈禱,祈禱眾人能確信這孩子是悉達多之子。她祈禱說,如果孩子確係悉達多之子,那么這塊石柱放入水中就會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孩子不是悉達多之子,那么這塊石柱和石柱上的孩子都沉入水底。
一番祈禱之後,扎增瑪把上面放有孩子的石樣放進水池中。只見石柱非但沒有沉入水中,反而隨小漂流到水池的對岸。扎增瑪又說,如果孩子是悉達多之子,那么,石柱上的孩子還會漂到她這邊來,而且確信帶著孩子的石柱漂到這邊來時,在她身邊還要停下來。所有在場的人目睹了這一奇蹟都十分地高興和驚吧。然後,人們把羅怙羅從水池中抱出,放到她母親的懷裡。
此後,扎增瑪的孩子得到了精心地照顧。待孩子六歲那年,淨飯王請求悉達多(釋迦牟尼佛)到迦毗羅來看看他們母子,釋迦牟尼來了之後,羅怙羅第一次看到了他的父親。釋迦牟尼佛只在家跟父親呆了一天,吃了一頓午飯。在另一天,釋迦牟尼佛又去看他的妻妾,之所以這樣做,因為他知道羅怙羅已經六歲,是到皈依佛法的時候了。此名,還要去澄清外人對扎增瑪的謠言。那些妻妾們想利用釋迦牟尼來看她們的機會讓他返回宮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們給羅怙羅一塊糖果,讓羅怙羅送給他的父親,目的是以此來誘使釋迦牟尼回心轉意。釋迦牟尼知道了她們的計謀,將自己顯現為五百個相同的身形。儘管如此,羅怙羅還是從眾多的化身中找出了父親的真身,把糖果送給他。釋迦牟尼收下了兒子送來的糖果,又回送給兒子吃了下去。
釋迦牟尼佛臨行前進行了一次祈禱答謝眾人。當他要走時,羅怙羅要隨父親而去,家裡的人沒胡阻止他。
一天,釋迦牟尼佛在大弟子夏仁布導引羅怙羅進入佛籍。夏仁布遵釋迦牟尼之命,導引羅怙羅進入了佛門。
另有一次,當釋迦牟尼去參觀王宮時,扎增瑪想出了一個讓佛陀留在王宮的計謀,她和悉達多王子的其他妻妾如護魔女、香麝女及其六萬隨從施展出各種妖媚之態引誘釋迦牟尼。她們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身上灑了香水,用種方法施展魅力。但是,佛陀施用奇法平息了他們的慾念。這樣做的結果使得除了扎增瑪一人還繼續深深地迷戀著釋迦牟尼以外,其餘的妻妾則遵循佛法,進入了五道的見道。
經此一事,扎增瑪還不死心,她又想用給佛陀奉獻美食的辦法讓釋迦牟尼回心轉意。於是,扎增瑪親身準備了很多的美味食品。但釋迦牟尼屆時已徹底地解脫,不為美食所動,使得扎增瑪讓釋迦牟尼還俗為王子的計謀又一次落空了。
目此,扎增瑪徹底放棄了讓丈夫回心轉意的念頭。在極度的失望下,她從一間屋子的屋頂上跳了下來以求一死,但神通廣大的釋迦牟尼卻救了她。此後,佛陀覺得是到妻子扎增瑪皈依的時候了,就針對她的具體情況為她講說佛法。這樣,扎增瑪理解了“四聖諦”,人而獲得了預流果。即而,扎增瑪心生無限的信仰而被導入佛門。在此後的日子裡,她又獲得了阿羅漢果位。釋迦牟尼說她是“極度克制獲得解脫的女徒第一人”。扎增瑪的兒子羅怙羅學習了小乘和大乘的教法,也獲得了阿羅漢果位。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問佛陀,羅怙羅為什麼在他母親肚子裡懷了六年。釋迦牟尼解釋說這是羅怙羅產世的業力所致。羅怙羅前世為希比國王時,曾把一位聖者監禁了六天。
一次,羅怙羅回憶起自己前世的情景,對聚集在瑪法木聖湖畔的弟子說:“很早以前,在我做米提里國王的時候,一位大德聖者向我走來,對我說他因盜竊而獲罪,祈求我給予適當的處罰,我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但是聖者一再地祈求處罰,他說他對所作的事非常後悔,如果不予懲罰,他的心靈就不會得到平衡於是,我就把尊者放在一個叢林裡監禁了六天。這件事雖不是因我狂怒而囚禁尊者,但還是造下了惡業。作為報應,我在八大熱地獄中的一地獄度過了六十年。也因此惡業,使我在母親腹中懷了六年。”如此說法之後,羅怙羅尊者強調,沒有任何人能脫逃前世業力的報應。在阿難陀之前,羅怙羅尊者作了三年釋迦牟尼的個人侍衛。
當釋迦牟尼即將圓寂之時,他來到雙名叢林,即上茅城(拘屍那城)或稱蓋吉城。羅怙羅尊者不忍心眼看著釋迦牟尼圓寂,於是他就出門往東北方來到聶巴卡巴佛面前,顯得異常悲痛。聶巴卡巴佛對他說,不要悲傷,應該到釋迦牟尼佛身邊去。又說:“所有的佛都要圓寂,這是很自然的事。在釋迦牟尼即將圓寂之時,你確實應該呆在你父親身邊。否則,你以後會後悔終生。”羅怙羅回答說:“在我不忍心聽到他圓寂訊息的情況下,如何能眼看著他圓寂呢?”
於是,羅怙羅雙來到台本佛面前,悲哭號啕。台本佛對他說:“不要悲傷,過去佛、現世佛和未來佛都要圓寂。釋迦牟尼佛和其他的佛都已經進入沒有悲苦的極樂世界,你也要努力修習以求得成佛。你,釋迦牟尼之子,應該到他那兒去。釋迦牟尼也很想見到你。”台本佛如此勸說之後,羅怙羅回答說:“我不忍心聽到別人說釋迦牟尼佛圓寂。從明天起,我們就看不見曾為我等僧侶說法、光照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了。”台本佛又對羅怙羅說:“記住我的話!去到釋迦牟尼面前去,不要使釋迦牟尼佛做難!”羅怙羅沒有聽台本佛的勸告。但在霎那間他卻被外力送到了監死的釋迦牟尼佛面前。羅怙羅極度悲傷,放聲大哭起來。釋迦牟尼佛說:“羅怙羅,你不要哭,不要悲傷!到這邊來!要知道,所有的聚合之物最終都要離散,各自東西。我與你是父子,假如你證得成佛,那么,你將不會再托生為他人之子。要記住多做有益於眾生有情的善事,不要做任何危害眾生有情的惡行。”羅怙羅又祈求佛陀再多活此時間,佛陀說:“記住!萬物皆不是永恆的,瞬息萬變,連佛也是如此。認識了惡中真諦,就不必憂鬱和悲傷,從世間萬物中解脫,不必依戀。斬斷世間雜念,從中尋求解脫之路。這就是我送給你的臨終遺言。”
此後,釋迦牟尼佛又指示羅怙羅以及其他十五位尊者就留在此世間護衛他的教法,並以各種方式佑護、救度所有眾生有情。十六尊者都答應了。
羅怙羅和阿難陀比其他的尊者更加悲傷,因為 釋迦牟尼給予了他們更多地恩惠。
佛陀對近前比丘陀泥律陀、羌姆普康保、須菩提、不空王、純陀、文殊、大肚羅漢迦旃延、梵波提、難陀、促西傑、從弟阿難及其他一方從眾說:“把你們的右手伸給我!”眾比丘把手都伸了出來,釋迦牟尼佛用左手握住一萬比丘的手;用右手扶著羅怙羅和阿難陀,對眾比丘和尊者說:“我要將阿難陀和羅怙羅委託給你們。”
正在此時,空中忽然傳來一陣悲聲。原來是那些看到羅怙羅無限悲哀的五百比丘因極度悲傷而死去了。此刻,住在各處聖地的五百佛也以右手向釋迦牟尼表示敬意。釋迦牟尼佛拉起阿難和羅怙羅以及其他尊者的手,將他們託付與五百佛。並對五百佛說:“羅怙羅,我的兒子;阿難陀,我的侍者。我把他倆託付給你們照看。”
五百位佛對羅怙羅和阿難陀說:“你們不僅完成了幫助眾生的使命,還要以自身的言行幫助眾生從煩惱中解脫。”
阿難陀和羅怙羅彎膝跪了下來,祈求五百佛用其法力使釋迦牟尼佛留在世間。 五百佛對慰他們說:“如此的悲痛是可以想像的,但是你們不要悲傷。如果你們二人到我等從佛的聖地叢林,我們將伸手給你們指明路徑;然而,如果你們繼續留在這兒,那么,我們將出現 在你們面前,為你們說法。不要悲傷!”如此說了之後,五百佛又表示了他們對佛陀的致意。

羅怙羅尊者的居地

羅怙羅尊者的居地唐古特青藍洲據說是在南瞻洲的北面。護光佛在世期間,有一座成千上萬戶人家的城市成了廢墟。城中央一座用五種寶石建成的宮殿,了逐漸深入水中。後來,當釋迦牟尼佛在世期間,又從廢墟遺址上重新出現了一座繁榮的城市,並由魔王統治。羅怙羅尊者為這些荒蠻之人說法,使得眾人對尊者心生信仰,於是就把重新修復的用五種寶石所建的宮殿送給尊者作為尊者的居地。尊者接受了他們的意旨,羅怙羅尊者沒有離開人世間,他和一千一百位阿甸漢住在青藍洲護法,傳播佛陀的教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