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國

劉家福(約1870—1900),江山人。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江山大旱,奸商劣紳囤糧居奇,抬高米價。 七月十二日,家福撤圍,西攻江西玉山縣城,失利後在玉山八都又遭清軍圍攻,突圍至浦城縣九龍山遇難,一說下落不明。

元朝政權。
元大德元年(1297) 四月陳空崖與嫂蘇錦娘聚眾抗元,建立立“羅平國”,年號正治,十月失敗被俘。國亡。
羅平國在平陽州(今浙江平陽)一帶。

羅平國 劉家福所建

劉家福(約1870—1900),江山人。出身農家,少讀私塾,粗識文字,好習武藝,常以流星攀折枯木朽枝,以銅錢方孔為靶習飛鏢。成年後,拜終南會首領吳洪星為義父,與其子吳嘉猷拜福建浦城縣九牧終南會友程鐵龍為師習武。後充江山城守營兵勇,不久至浦城加入終南會為新副。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江山大旱,奸商劣紳囤糧居奇,抬高米價。家福率眾攻入縣城,打開萬昌米行糧倉,散米濟貧,繼又懲罰土豪劣紳兩家。遭官府緝捕,潛避浦城縣九牧,化名劉志標,以開飯鋪為業,與程鐵龍、羅有楷等終南會友廣交浙閩邊境義士。
光緒二十六年夏,北方義和團反帝鬥爭進入高潮,家福在九牧聚眾舉義,頭裹紅巾,稱“紅巾軍”,農曆六月十四日,率眾搶了九牧當地的兵庫,於農曆六月十九日(7月15日)起兵攻下楓嶺關、廿八都、仙霞關,直下峽口、鳳林等地。沿途民眾夾道歡迎,民謠雲“起義隊伍到鳳林,子民百姓出來迎”,四方人士群相擁戴,一時隊伍增至數千人。吳嘉猷綽號癲頭醜,亦自佛堂聚千餘人西來匯合,義軍聲勢大振。清湖渡口一役擊潰清軍游擊陸嗣愷部,六月二十三日,起義軍進入江山縣城,二十四日又奪得常山。後又稱國號為“羅平國”,“羅平”為江山方言,大意為“抹平”,力求絕對公平的民主制度。自二十七日起,家福、嘉猷率主力圍攻衢州府城7天,期間烏溪江裡面小湖南鎮的祝根壽,也率眾攻占龍游後與之匯合。朝廷聞報大為驚恐,急令浙江巡撫劉樹棠率軍鎮壓,又命蘇、閩、皖、贛督撫合力會剿。七月十二日,家福撤圍,西攻江西玉山縣城,失利後在玉山八都又遭清軍圍攻,突圍至浦城縣九龍山遇難,一說下落不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