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

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

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1884年1月26日-1960年3月11日),美國探險家、博物學家,曾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他以20世紀初對中國、蒙古等地的科考探險而知名,從中他得到了許多重要發現,包括首次發現了恐龍蛋化石。

早年

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
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於1884年1月26日出生於威斯康星州伯洛伊特(Beloit)。童年時期,他便對化石等發生興趣,喜歡在野外探險,並且練就了一手好槍法。同時他還自學了動物標本剝製術,並從中賺得了一筆錢。靠這些錢他進入伯洛伊特學院(BeloitCollege)就讀,並成為ΣΧ兄弟會的成員。
1905年3月31日,大學三年級時,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曾在惡劣的條件下在羅克河上划船,後來船不慎被傾翻,他的朋友蒙提·懷特(MontyWhite)因此不幸溺水身亡,而他則倖存了下來。畢業後,他憑著剝製動物標本賺得的一些錢前往紐約,並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找到了一份工作。由於沒有空缺的職位,他只能在動物標本剝製部門做門衛工作,並開始為博物館收集標本。在以後幾年時間中他邊工作邊學習,後來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哺乳動物學碩士學位。

職業生涯

1909年至1910年間,他隨信天翁號(USSalbatross)前往東印度群島,在那裡他收集蛇、蜥蜴等動物,並對海洋哺乳動物進行觀察。1913年,他隨女冒險家號(adventuress)帆船一同前往北極地區。他們原本是想為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獲得一份弓頭鯨標本。雖然最後沒能達成目的,但他還是成功地拍攝了一些以前未曾見過的海豹鏡頭。
1914年他與伊維特·博勒普(YvetteBorup)結婚。1916年至1917年間,他們二人帶領博物館的一支亞洲動物考察團(AsiaticzoologicalExpedition)前往中國,曾到過雲南西南部以及中國境內其他一些地方。他此後在《在中國的宿營和行蹤》(CampusandTrailsinChina)一書對此段經歷有記載。
1920年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再度前往中國,從北京乘坐道奇汽車往西去蒙古考察。1922年考察團發現了巨犀化石並於同年12月19日送回博物館。1920年代期間,他曾希望在蒙古發現一些人類起源的痕跡。雖未得嘗所願,不過他還是發現了珍貴的恐龍骨頭。在1922年至1925年間四次在戈壁的探險中,他發現了原角龍、一窩原角龍蛋(後來實證是偷蛋龍的蛋)、繪龍、蜥鳥龍、偷蛋龍、伶盜龍等,這些都是以前不為人知的。
1923年7月13日,探險隊在歷史上首次發現了恐龍蛋。最初人們認為它們是屬於角龍下目的原角龍的蛋,但最終在1995年被證實這些蛋其實是屬於獸腳亞目的偷蛋龍的。沃特·格蘭傑(WalterW.Granger)還發現了白堊紀的一副頭骨。1925年博物館寄回一封信說這副頭骨是屬於稀有的哺乳動物。1926年至1927年間探險告一段落。1928年探險隊的發現曾在張家口為中國當局所收繳,從而引發美國駐華外交官與中國當局間的交涉,最終這些收藏的古物被退還了回來。1929年探險隊最終被取消。1930年,他又在最後一次旅行中發現了一些乳齒象化石。影像師詹姆斯·沙克爾福德(JamesB.Shackelford)為安得思拍攝了許多探險途中的影像。(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探險的六年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又受蒙古政府之邀回到蒙古繼續探險考察。)此後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回到美國並與他的妻子離婚。
1927年美國童軍授予他“榮譽童軍”(honoraryScout)稱號,這一新設立的稱號是授予“在戶外活動、野外探險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能滿足兒童們想像的美國公民”。

1908年時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加入了紐約在探險家俱樂部(TheExplorersClub)。1931年至1934年間他曾任俱樂部主席。1934年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出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1942年退休後在加利福尼亞州卡梅爾(Carmel-by-the-Sea)居住。在那裡他撰寫了自己一生的經歷並於1960年去世。死後他被安葬在家鄉伯洛伊特的奧克伍德墓地(OakwoodCemetery)中。

與印第安那·瓊斯的聯繫

雖然有許多人認為安得思是印第安那·瓊斯這一角色的最初原型,不過無論是喬治·盧卡斯還是電影的其他創作人都未曾對此予以證實。長達120頁的電影文字記錄中也未曾提到過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史密森頻道(SmithsonianChannel)的一項分析認為兩者的聯繫是間接的,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與其他探險家)是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一些探險電影中英雄形象的原型,而這些形象又賦予盧卡斯等人靈感從而創造了印第安那·瓊斯這一角色。

著作

《太平洋鯨類專題》(MonographsofthePacificCetacea,1914年至1916年)
《用槍和相機捕鯨》(WhaleHuntingWithGunandCamera,1916年)
《在中國的宿營和行蹤》(CampsandTrailsinChina,1918年)
《穿過蒙古大草原》(AcrossMongolianPlains,1921年)
《踏上古人的足跡》(OnTheTrailofAncientMan,1926年)
《地球的末端》(EndsoftheEarth,1929年)
《對中亞的新征服》(TheNewConquestofCentralAsia,1932年)
《探險事業》(ThisBusinessofExploring,1935年)
《安得思的探險》(ExploringwithAndrews,1938年)
《神奇的地球》(ThisAmazingPlanet,1939年)
《吉星高照》(UnderaLuckyStar,1943年)
《與你的祖先相遇》(MeetyourAncestors,ABiographyofPrimitiveMan,194年)
《探險者回家》(AnExplorerComesHome,1947年)
《我最喜愛的戶外故事》(MyFavoriteStoriesoftheGreatOutdoors,1950年)
《沙漠中的探險》(QuestintheDesert,1950年)
《亞洲的心臟》(HeartofAsia:TrueTalesoftheFarEast,1951年)
《自然的方式》(Nature'sWay:HowNatureTakesCareofHerOwn,1951年)
《關於恐龍的一切》(AllAboutDinosaurs,1953年)
《關於鯨魚的一切》(AllAboutWhales,1954年)
《探險之外:三位探險家的一生》(BeyondAdventure:TheLivesofThreeExplorers,1954年)
《搜尋雪豹》(QuestoftheSnowLeopard,1955年)
《關於古代陌生野獸的一切》(AllAboutStrangeBeastsofthePast,1956年)
《恐龍的日子》(IntheDaysoftheDinosaurs,1959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