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錦曲

大女身為織錦戶,名在縣家供進簿。 大女:成年女子。 絲羅:絲織物名。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織錦曲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體裁】樂府

作品原文

織錦曲
大女身為織錦戶,名在縣家供進簿。長頭起樣呈作官,
聞道官家中苦難。回花側葉與人別,唯恐秋天絲線乾。
紅縷葳蕤紫茸軟,蝶飛參差花宛轉。一梭聲盡重一梭,
玉腕不停羅袖卷。窗中夜久睡髻偏,橫釵欲墮垂著肩。
合衣臥時參沒後,停燈起在雞鳴前。一匹千金亦不賣,
限日未成宮裡怪。錦江水涸貢轉多,宮中盡著單絲羅。
莫言山積無盡日,百尺高樓一曲歌。

注釋譯文

大女:成年女子。《管子·海王》:“終月大男食鹽五升少半,大女食鹽三升少半,吾子食鹽二升少半。”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大小麥》:“大男、大女治十畝。”
絲線:以絲紡成的線。唐元稹《雉媒》詩:“剪刀摧六翮,絲線縫雙目。”曹禺《雷雨》第二幕:“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後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
葳蕤: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漢東方朔《七諫·初放》:“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南朝梁江洪《詠薔薇》:“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唐柳宗元《袁家渴記》:“搖颺葳蕤,與時推移。”
絲羅:絲織物名。質地輕軟,經緯組織呈椒眼紋,透氣透光性能較好。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一:“融融的燈光,映著絲羅的帷幕。”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