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發行機構郵電部。

郵票圖案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編12-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郵票信息

志編號12-20
版別影寫版
名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十周年
全套枚數9
發行日期1971-7-1
全套面值0.78元
全套售價0.78元
發行機構郵電部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整版枚數(12)-(17)40(4×10)、(18)-(20)36(9×4)/40(10×4)
設計者(12)-(17)許彥博、其它張克讓
備註連票N18-20的40(10×4)全張,每版左邊多出N20郵票4枚不成套。
此套票的舊票沒有真正意義的筋票,
(15)(18)(19)(14)(16)相對較少

郵票介紹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50周年,交通部郵政總局發行了這套紀念郵票。1971已是“文革”中期,當時正處在所謂“全國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和“批林批孔”階段。因此,這套郵票除重點表現革命紀念地之外,還要突出以工農兵為主的“全國各族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奮勇前進”的場面。其中,革命紀念地共6枚,由許彥博設計,圖案特點為紅底金字,以象徵建黨五十周年的喜慶、熱烈。而其餘3枚,由張克讓設計,採取三連張形式,運用大量圖解手法,以表現“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的主題。這3枚連張票版式特點為:除橫9豎4(9×4)共36枚一版外,還有一種橫10豎4(10×4)共40枚一版,即為節約用紙,在左邊空白邊紙上加印了編號201枚,從而使編號20票在整版中比其它兩枚(即編18、19)多了4枚。另外,這3枚連票從圖案內容和設計形式上看,與前6枚(即編12—17)截然不同,實際上是不同的兩套(兩組)郵票,只是為慶祝建黨50周年的同一個目的而發行。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此建築為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之兄。同情革命的李書城之寓所。當時為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村德里3號,後改為望志路106號,現為興業路76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這裡開幕。5天后,會議移到了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勝利結束了這次歷史性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之後,第一次國共合作迅速形成。在這種形勢下,全國的農民運動得到了積極發展。同年7月,國民黨農民部委派擔任該部秘書的中共黨員澎湃去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以為農民運動培養幹部。至1926年10月止,講習所共舉辦六期,畢業學員796人。主要學習有關農民運動的各項課程,還進行軍事訓練,參加農村實習活動等。第一二期所址在廣州市越秀南路惠州會館,三至五期在廣州東皋大道原1號。這幾期的主任分別為澎湃、阮嘯仙、譚植棠、羅綺園。第六期所址遷至廣州番禺學宮(即郵票上的建築物,現已改為中山四路),並改主任為所長,由毛澤東擔任。肖楚女任教務長,教員有周恩來、惲代英、澎湃、阮嘯仙、趙自選、張秋人、周其鑒、安體誠等。毛澤東的辦公室在東耳房,西耳房為圖書室,大成殿闢為教室,後面的崇聖殿做膳堂,東側房為軍事訓練部,東西兩屋為學員宿舍,門前增加木崗亭。該所址現已闢為紀念館,以供瞻仰參觀。
【井崗山】位於江西、湖南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迤逶連綿八百餘里。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崗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遵義會議會址】該建築物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老城子尹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紅軍在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是在極端危險的關頭召開的,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是革命成敗的轉折點。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延河中游,其標誌性建築物為延河之畔的寶塔山。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從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歷時10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中心。
【天安門】位於北京市區中心。原為中國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它是中國“五四”運動的發源地。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此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徵,為全世界所矚目。
【奮勇前進】畫面分別以工廠、人民大會堂和農田為背景,描繪了工農兵和全國各族人民正沿著毛澤東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