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支付

網際網路支付

網銀、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作為網際網路支付的主要表現形式。網際網路支付就屬於那種需要特別“照顧”的。因為從微觀層面上說,網際網路支付直接涉及到用戶的財產安全等切身利益,從巨觀層面上,還關係到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例如第三方支付公司擁有巨額的沉澱資金,獲得了開展金融業務的潛在能力,能夠對整個金融體系產生影響。從保證國家金融安全的角度看,政府監管肯定是必要的。

簡介

網際網路支付網際網路支付

當支付遇到網際網路,一場革命自然不可避免。成為現實的是傳統的現金支付已經“退居二線”,各種線上支付方式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主要支付方式。銀行推出的網銀以及民營企業推出的各種各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網際網路支付終端也從桌面電腦擴展到移動終端和電視等多種形式的終端上,網際網路支付變得無處不在。

擺脫“灰色地帶”尷尬

2010年,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部分民營第三方支付企業將獲得牌照,擺脫“灰色地帶”的尷尬。銀聯發力第三方支付,使第三方支付的競爭局勢更為複雜。誰最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誰能成為最賺錢的平台,誰將走得更快更遠,留給業界頗多懸念。2011年,陷入標準之爭的移動支付將變得明朗,不論最終的結果是銀聯勝出還是電信運營商勝出,抑或是兩種標準並存,移動支付都將站在新的起點。站在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高度上,由電信運營商主導手機支付標準更具合理性。因為銀聯不像電信運營商那樣在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鏈上具備強大的影響力,在發展支付衍生增值業務上缺乏優勢。

加強監管

網際網路電視支付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電視成為新的支付終端。只是現在的網際網路電視支付採用專用網路而非開放的網際網路,雖然安全性更好,但是未來發展會受到限制。在網際網路支付迎來新的發展局面的同時,網際網路支付的安全性再次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採用技術手段提升支付系統安全性,加強政府對網際網路支付的監管,都成為保障用戶利益、維護金融安全的當務之急。

支付格局

按支付方式分類

1.網路銀行直接支付: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

作為最早被接受的網際網路支付方式,由用戶向網上銀行發出申請,將銀行里的金錢直接劃到商家名下的賬戶,直接完成交易,可以說是將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式的交易模式完全照搬到網際網路上。早期的網路銀行服務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的不斷發展,在網路零售業中普通用戶更加傾向邀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參與交易從而起到監督的作用。但是在一些數額較大的B2B交易中,仍然普遍使用此種支付模式,主要原因是隨著交易金額的增大,對於第三方機構信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B2B支付要求有很高的資金收付速度。

2.第三方輔助支付:CHINAPAY、超級網銀等

此種支付方式除了用戶、商戶和銀行外還會經過第三方的參與,但是與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的是,在此種支付方式中,用戶勿需在第三方機構擁有獨立的賬戶,第三方機構所起到的作用也更注重為了使得雙方交易更方便快捷而存在的。就拿超級網銀為例,超級網銀是2009年央行最新研發的標準化跨銀行網上金融服務產品。通過構建“一點接入、多點對接”的系統架構,實現企業“一站式”網上跨銀行財務管理,是以方便企業金融理財操作為目的的金融服務產品。

3.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財付通快錢

所謂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一些和產品所在國家以及國外各大銀行簽約、並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達、進行發貨;買方檢驗物品後,就可以通知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因此買賣雙方均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擁有唯一識別標識,即賬號。第三方支付能夠對買賣雙方的交易進行足夠的安全保障。

網際網路支付並不完全等同於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只是擁有一定的交集,既不是等價關係也非從屬關係。網際網路支付除了包含第三方支付以外就還包括個人網路銀行直接支付方式,而第三方支付的本質是通過第三方參與交易使得交易更加安全、方便,因此除了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完成,如易付寶就已實現了離線支付,允許通過電話進行第三方支付。

按支付工具分類

1.電子信用卡網路支付

信用卡是銀行或其他財務機構簽發給資信狀況良好人士的一種特製卡片,是一種特殊的信用憑證電子信用卡網路支付模式可以分為無安全措施的電子信用卡支付模式、藉助第三方代理機構的電子信用卡支付模式、基於SSL協定機制的電子信用卡支付模式和基於SET協定機制的電子信用卡支付模式.電子信用卡網路支付模式覆蓋範圍寬廣,但對網路安全環境的要求較高。

2.數字現金支付

電子現金是一種以數據形式流通的、能被客戶和商家普遍接受的、通過Internet購買商品或服務時使用的貨幣。通過隱蔽簽名技術的使用,允許數字現金的匿名,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用戶的隱私。無需銀行銀行中介的直接支付和轉讓使得這種支付模式十分經濟。

3.智慧卡支付

智慧卡是使用計算機積體電路晶片(即微型CPU和存儲器RAM)用來存儲用戶的個人信息和電子貨幣信息,具有進行支付與結算等功能的消費卡。智慧卡的網路支付方式依據線上或離線可分為兩類,前者更多的是將智慧卡當做擁有中央處理器的信用卡使用,而後者的典型代表則是我們日常使用的公交IC卡。

4.虛擬貨幣支付

貨幣是社會生產發展的自然產品,是一種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主要有三種職能:價值度量、價值儲藏和交換媒介。因此從理論上來講,除去傳統的金本位,任何一種商品只要擁有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資格都可以作為支付工具。虛擬貨幣就是應運而生的。但因為2009年6月文化部、商務部今日聯合下發《關於網路遊戲虛擬貨幣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同一企業不能同時經營虛擬貨幣的發行與交易,並且虛擬貨幣不得支付購買實物。因此現在我們所說的虛擬貨幣並不包括網遊中的虛擬貨幣,主要指Q幣、U幣等。

5.網銀支付

網上銀行又稱網路銀行、線上銀行,是指銀行利用Internet技術,通過Internet向客戶提供開戶、銷戶、查詢、對帳、行內轉帳、跨行轉賬、信貸、網上證券、投資理財等傳統服務項目,使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夠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個人投資等。可以說,網上銀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虛擬銀行櫃檯。

6.電子支票網路支付

電子支票是客戶向收款人簽發的,無條件的數位化支付指令。它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或無線接入設備來完成傳統支票的所有功能。電子支票網路支付繼承了紙質支票支付的優點的同時又降低了交易的費用成本,而因為使用公用關鍵字加密簽名或個人身份證號碼(PIN)代替手寫簽名等方法確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因此,現在電子支票網路支付得到了B2B電子商務的認可。

7.電子匯票系統支付

電子匯票系統是依託網路和計算機技術,接收、登記、存儲、轉發電子匯票數據電文,提供與電子匯票貨幣給付、資金清算行為相關服務,並提供紙質匯票登記查詢和匯票公開報價服務的綜合性業務處理平台。該系統支持金融機構一點或多點接入

按支付終端分類

1.移動支付

用戶使用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目前移動支付業務主要是由移動運營商、移動套用服務提供商(MASP)和金融機構共同推出。手機支付分為近場支付遠程支付兩種。近場支付是指將手機作為IC卡承載平台以及與POS機通信工具從而進行支付。遠程支付僅僅把手機作為支付用的簡單信息通道,通過Web、SMS、語音等方式進行支付,又可分為手機話費支付方式、指定綁定銀行支付和銀聯快捷支付三種。除手機外使用平板電腦、上網本等其他移動終端也可以進行移動支付。

2.電腦支付

電腦支付是最先興起的網際網路支付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電腦支付的興起推動了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雖然近期隨著移動支付的興起,地位受到挑戰,但在目前仍然占據著網際網路支付中最多的份額。

3.網際網路電視支付

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將類似POS機的裝置植入到遙控器當中;二是將銀行卡的支付功能植入到數位電視機頂盒裡面。

銀聯網際網路支付

通道和環境

中國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支付時代。面對我國電子商務產業爆發式增長的局面,面對現代企業以及廣大持卡人日益廣泛的網際網路支付的現實需求,面對政府打造電子服務平台的迫切願望,作為中國銀行卡組織,中國銀聯積極聯合產業相關各方,構建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網上支付通道和環境。

大舉進軍網際網路支付業務

面對日益廣闊的網際網路支付發展空間,中國銀聯於近期採取了多種措施,大舉進軍網際網路支付業務,不僅成立了事業部機制的網際網路業務部,而且將網際網路業務列入中國銀聯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招兵買馬,擴充專業人才隊伍,並於日前集結全國各地分支機構於上海召開網際網路業務推進工作會議,為2011年網際網路業務發展布局,大有“舉全局之力”發力網際網路支付業務之勢。記者登入中國銀聯入口網站,在銀聯組織結構圖以及招聘信息中,均看到這一新成立部門赫然名列其中。而據了解,近期中國銀聯除了與各大商業銀行和全國各地區域性銀行以及航空、鐵路、保險、水電煤公共事業等各大重點行業就網際網路業務合作密切接觸與聯動,而且支付寶、快錢、環訊等第三方支付機構也正積極與中國銀聯溝通接入其網際網路支付轉接系統事宜。

網上銀聯

目前我國已有超過23億張銀聯卡,且已實現在全國範圍乃至境外的廣泛通用,現在,銀聯在積極發展POS、ATM等傳統的銀行卡支付業務同時,已經在其內部明確提出打造“網上銀聯”的目標,以實現銀聯卡在網際網路上的“聯網通用”。

“銀聯線上”悄然上線

記者查詢發現,銀聯網際網路商務門戶“銀聯線上”(www.chinapay.com)已經悄然上線。根據網上顯示的介紹材料:“銀聯線上”是中國銀聯傾力打造的網際網路業務綜合商務入口網站,依託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內領先的銀聯CUPSecure網際網路安全認證支付系統和銀聯ebpp網際網路收單系統,構建了銀聯便民支付網上平台、銀聯理財平台、銀聯線上商城三大業務平台。為廣大持卡人提供公共事業繳費、通信繳費充值、信用卡還款、跨行轉賬、賬單號支付、機票預訂、基金理財和商城購物等全方位的網際網路金融支付服務。

引人注目的重頭戲

在三大平台中,銀聯線上商城是引人注目的重頭戲。從官方網站資料看,銀聯線上商城定位於國內首個為中高收入人群和國內外企業提供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網上商城,涵蓋服裝、家居、數碼、百貨等萬餘種商品種類。海外館是該商城的最大亮點,日本館已經上線運營。而記者也在搜尋查詢到,目前,銀聯線上商城面向全球商戶的招商活動也已經啟動,面向持卡人的促銷活動也有不少。

重大亮點

銀聯正利用其延伸全球98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境支付清算通道,逐步與國外有關機構展開合作,向國內銀聯卡持卡人提供網上跨境支付服務,目前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網店大多已經開通了銀聯卡網上跨境支付服務。未來隨著銀聯網上支付業務開通國家和地區的擴展,網上跨境支付將成為銀聯網際網路支付業務的重大亮點。

“網上銀聯”呼之欲出

銀聯網際網路支付雖然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產品功能日益豐富完善,交易量迅速放大,但與成熟的線下支付相比,還有不少的距離。而銀聯線下網路的強大優勢和服務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一旦將其線下龐大的商戶群、銀行機構以及銀行卡支付服務資源“線上化”,其“網上銀聯”無疑將對其傳統業務構成重要支撐,線上線下形成合力,將很快形成無法比擬的優勢。

“網上銀聯”的端倪

從電子商務大會會刊的宣傳材料中看到了“網上銀聯”的端倪。在“網上銀聯”概念下,中國銀聯列舉了銀聯網際網路認證支付服務、便民支付服務、信用卡跨行還款服務、基金直銷支付服務、代收付服務、B2B對公支付服務、銀行卡輔助安全認證服務、收單外包服務等多項服務產品。

綜合服務能力非常突出

業內人士分析,銀聯上述網際網路支付產品是一個既有綜合性、又有針對性的豐富體系,綜合服務能力非常突出。這其中,既有“認證支付”這樣承擔網上交易轉接清算職能的基本產品,又有針對不同類別客戶需求的具體產品;具體產品中不僅有滿足普通用戶不同支付需求的產品,還有針對發卡銀行需要的輔助安全認證服務、滿足收單機構需要的收單外包服務。

中國銀聯將充分挖掘自身優勢

目前,我國電子支付對線下支付的資金滲透率很低,電子支付交易額占非現金支付交易總額的比重仍然不高。資金流通的網上快速通道並未完全打通,服務功能仍需進一步豐富,企業和個人用戶的網上電子支付需求還未得到有效滿足。未來,中國銀聯將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技術、平台等優勢,基於網際網路渠道,為發卡機構、持卡人、收單機構和商戶,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網上綜合支付服務,相關服務具有安全支付、便捷支付、全球支付等顯著特點。

國內唯一的銀行卡組織

“國家隊”發力有助市場“又快又好”發展。中國銀聯作為經央行批准、國內唯一的銀行卡組織,其在電子支付領域的一舉一動,都將影響電子支付行業的整體發展。對於中國銀聯對網上支付的悄然加力,業內人士普遍持歡迎態度。

行業規則的聯合制定和維護

一家電子商務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網上支付是電子商務提升用戶體驗、促進交易的重要環節。這個領域上,參與者眾多,服務能力良莠不齊,行業也缺乏統一的標準規範。中國銀聯最突出的特點是善於行業規則的聯合制定和維護,它的更深介入,有利於促進網上支付在快速發展同時,更加規範、更加健康。

實現產業各方的“合作共贏”

中國銀聯有責任積極支持主管部門規劃電子支付的技術及業務規範,統一標準,同時,促進各類參與主體間的合作,有效地規避網際網路交易風險,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秩序,努力擴展電子支付結算體系的覆蓋面,更好地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網上支付需求,實現產業各方的“合作共贏”,推動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境外支付服務

現在銀聯卡不僅可以在境外實體商戶內使用,藉助銀聯網際網路安全支付系統(CUPSecure),您還可以在境外購物網站以銀聯卡購買正宗海外產品,讓您足不出“境”,盡享安全和便利!目前可使用銀聯卡消費的海外網站有日本佰宜傑網路商城www.buy-j.com,2009年下半年將有更多的海外網站、更多的網上商戶受理銀聯卡!

佰宜傑網路商城簡介

佰宜傑網路商城是日本知名商家直接面向中國消費者的購物平台,由日本SBIVeriTrans股份公司經營,將有多家知名零售商和製造商在此商城開設網上店鋪。未來將有100家日本零售商和製造商參與,出售超過一萬種日本商品,包括深受中國人青睞的數碼產品、電器、化妝品、服裝等。在佰宜傑www.buy-j.com,您可以盡情選購最正宗的日本直銷商品

佰宜傑網路商城購物流程

第一步:選購商品
登錄佰宜傑網路商城www.buy-j.com,選定商品,您可使用關鍵字或按類別搜尋所需商品。

第二步:完成支付
目前佰宜傑只支持銀聯卡(銀聯網上安全支付CUPSecure),暫時不支持其他付款方式。支付流程請點擊

第三步:商品配送
在完成支付後,佰宜傑會傳送電子郵件到您指定的信箱並告訴您大致的出貨日期。郵寄服務由EMS提供。郵寄所需時間大約在7至10天左右。

銀聯卡網上支付 人民幣結算

佰宜傑所列商品均以日元標價,以銀聯卡完成支付後,將根據當日匯率直接從持卡人的銀聯卡賬戶扣除人民幣。結賬實際使用的日元匯率請諮詢各發卡銀行,佰宜傑頁面上的日元/人民幣換算功能僅供參考。

可受理的銀聯卡種類

佰宜傑現在支持以下發卡行的網上支付業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武漢商業銀行、哈爾濱銀行、濰坊商業銀行、晉城商業銀行、堯都農信、珠海農信。中國銀聯和各銀行正大力推廣銀聯網上安全支付,支持銀聯網上安全支付的發卡行會隨時增加。

支付寶整合

手機安全支付

2010年10月19日,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宣布與手機晶片商、系統方案商、手機硬體商、手機套用商等60多家廠商聯合成立“安全支付產業聯盟”,旨在通過支付寶建立一個產業鏈級的利益分享機制。同時,支付寶針對移動網際網路發布業內新一代的無線支付產品——“手機安全支付”,為手機套用開發者提供一個開放式隱形平台。這是國內首個無線支付領域的聯盟,標誌著支付寶在無線支付領域完成縱橫布局,同時意味著支付寶移動網際網路支付開放戰略正式啟動。

此次支付寶發布的手機安全支付產品方案,解決當前手機環境下的支付難題。手機用戶只要安裝帶有支付寶接口的套用軟體,即可通過支付寶賬號完成該套用軟體的所有付費操作;對開發者來說,通過與支付寶線上上快速簽約,並在軟體上添加一個支付寶接口,使用即時到賬、大額支付等支付方案,而且開發者可獲得整個產業鏈中90%以上的收益,這遠高於國際通行的七成慣例。

“如果說客戶端僅僅是支付寶在無線支付領域的橫向布局,那本次安全支付產品則使得支付寶進一步縱向切入移動網際網路,通過對套用軟體的開放式扶持,打通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的利益,完成縱橫雙向的深度布局。”業內分析人士表示。

發展簡史

準備期(~1992)

網際網路進入大規模商用之前,電子支付系統已經得到相當充分的發展,並為後來網際網路支付系統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終點在1992年,以WWW獲得廣泛接受、全球IP伺服器數量超過100萬為標誌。

自80年代起,以取代現金與紙票據為目的,多種電子化支付手段已得到發展。最初,人們期望發明一種象現金一樣的支付手段,價值可以通過電子網路或某種介質(如智慧卡)流動。最重要的先鋒工作來自DavidChaum,1982年Chaum完成關於盲簽名用於不可追蹤支付的論文,之後開始進行匿名電子現金的研究與測試,並於1989年在荷蘭創辦DigiCash。公鑰密碼體系也早在1976年由WhitfieldDiffie與MartinHellman等共同開始研究。

儲值智慧卡也在80年代開始發展,以取代70年代的磁條卡,起初面向單一用途,1983年法國首張預付電話IC卡推出。電子錢包的概念隨之出現,1991年英國NatWest銀行啟動Mondex項目;1992年丹麥推出全球第一個全國性儲值卡方案Danmønt。這類電子錢包方案期望在POS支付領域與現金以及信用卡/借記卡進行競爭。

可視圖文(videotex)服務於80年代開始提供,如法國的Minitel、德國的BTX。家庭銀行的概念開始出現,並一度被視為可視圖文服務的關鍵套用,計費系統也作為服務的一部分開始得到發展。

當網際網路的商業前途開始被發現時,多種電子化支付系統已經出現,包括POS、軟/硬體電子現金、預付款機制、計費系統、電子錢包等。未來的挑戰是將這些系統移植至網際網路環境,即在開放的網路中調試以前在私有網路或封閉群體中運行的系統。

初創期(1993~1995)

信用卡是傳統環境最成熟的消費支付工具,無卡交易模式(如郵購、電話購物)早已存在,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新型信息交換渠道出現時,信用卡支付便開始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起初的實現方法非常簡單而幾乎沒有任何防護,只是通過網際網路傳遞卡號碼從而實現交易。1994年Netscape開發SSL標準增強了信息互動的安全性,即使後來出現了更多的安全手段,這種由消費者向商家呈遞卡號碼的交易模式仍然沒有根本上的改變。

這個階段創造了多項網際網路支付的歷史。DigiCash開始發行電子化符號貨幣Cyberbucks,這種“私有網際網路現金”的出現使第一代網際網路用戶非常興奮。作為消費者、商家、信用卡網路之間交易中介的網際網路支付服務商開始出現,如FirstVirtual、Cybercash等,其角色類似於傳統環境的POS服務商。

初創階段對於銀行業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歐美出現了眾多不由銀行發行的電子錢包方案,網際網路現金的試驗開始為銀行敲響了警鐘。當驚慌與憤怒消退後,銀行開始接受挑戰,並主宰了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回歸期(1995~1998)

初創期的領先者來自非銀行領域,下一階段的回歸期指銀行業奪回支付領域控制權的時期,最重要的一步是卡組織開發並推廣SET。SET是一個真正的金融支付標準,它按照現實環境中支付交易的要素構建出一個適用於網際網路的完美模型,交易過程中各方之間依賴數字證書相互進行身份驗證。SET的開發目的在於防止早期信用卡通過網路簡單呈遞這一模式中已出現的欺詐行為,期望對整個交易鏈條進行系統性控制。初期的SET方案依賴客戶端功能複雜的本地錢包,也稱為“富錢包”方案。第一筆SET交易於1996年12月完成。

政府與央行注意到電子貨幣的試驗與擴散,開始考慮電子貨幣與網際網路支付的法律問題。1997年德國的電子貨幣業務被明確視為銀行業務;1998年歐盟委員會開始起草電子貨幣法律。

一些初創期的先行方案被金融機構所接納,1995年馬克·吐溫銀行開始接受符號電子貨幣,但長遠來看並不成功。至1998年,FirstVirtual與DigiCash相繼停止服務。同時,各國銀行業開始嘗試將其他傳統支付工具(如直接借記、貸記轉帳)進行改造以適用於網際網路,網上銀行業務出現初步增長。

發展期(1999~)

2000年之前,大多數金融與非金融機構的創新行動並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電子現金”無論在現實與網際網路環境都相繼失敗,希望通過新技術創造出革命性新型貨幣的願望很快落空。網際網路支付系統並沒有沿著最初的構想發展,而是在多個方向、多個細分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信用卡占據了網上支付的統治地位,從全球範圍來看占有70%至90%的份額。SET標準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革新方案開始出現,卡組織各自開發自身的系統,如3D-SET。1999年第一個SET瘦錢包出現,客戶端越來越簡化,錢包系統朝著中央伺服器的方向發展。2002年,兩大卡組織回到合作的道路上來,以3D-Secure為基礎統一了信用卡線上認證標準。

2000年以後,電子商務出現飛躍,線上拍賣的盛行帶動了P2P支付的增長,以PayPal為代表的虛擬帳戶機制獲得了空前的機會,定位於以前未被開發的中小型商家與國際支付市場。

目前,網際網路支付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基於銀行帳戶的線上支付方案在多個市場取得初步成功,對信用卡支付形成重要的補充。EMV遷移在全球多數市場的進展擴展至網際網路環境,2003年英國BarclayCard開始測試EMV卡線上支付。音樂與視頻下載以及數字內容市場的興起使微支付機制獲得新生。結合移動通訊、智慧卡、網際網路等多種技術的移動支付前景看好,2004年日本DoCoMo“錢包手機”計畫開始啟動。在現實環境,卡基電子貨幣並沒有很快成為廣泛接納的現金替代品,而是首先在移動、交通、政府等不同領域得到充分套用,目前這類系統正在向零售領域擴展。

法律領域,歐盟電子貨幣指令於2000年正式頒布,2002年開始生效並逐步在歐盟各國推行。

中國支付系統

中央銀行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具有三大職能:

■制定與實施貨幣政策
■執行金融監管
■提供支付結算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運行三個跨行支付系統,包括2000多家同城清算所、全國手工聯行系統、全國電子聯行系統。提供的服務包括:

■支付處理服務:為銀行結算大額與零售支付交易;
■提供結算帳戶:人行各級分支機構為商業銀行各級分支機構以及其他機構(如郵政儲匯局)提供結算帳戶服務;
■提供信貸服務:各銀行可從人民銀行分行拆藉資金。

中國支付系統

中國支付系統與演變受到環境、文化、經濟條件、基礎設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決定因素來自銀行結構與中央銀行帳戶結構:

■銀行結構:儘管中國銀行機構數量不多,但每家國有商業銀行都擁有數目眾多的分支機構,依據地域範圍按照規定的等級進行運作。每個分支機構都可看做獨立的實體,從而在一家銀行機構記憶體在不同的標準與業務處理程式。每一個分支機構都作為獨立的支付業務處理單位在央行當地分支機構開設獨立帳戶,因而形成了複雜而分割的支付環境。
■中央銀行帳戶結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與央行具有類似的多層次式結構,包括總行與多家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分行、城市/地區級中心支行以及數目眾多的縣級支行。每級商業銀行都在相應的央行分支機構開設帳戶。

受到多層次管理和高度分散式中央銀行帳戶結構的影響,中國支付系統可區分為6個系統:

■全國手工聯行系統(央行)
■全國電子聯行系統(央行)
■同城清算所(央行)
■全國電子資金匯兌系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銀行卡系統(銀行卡中心)
■郵政匯兌系統(郵政儲匯局)

1、全國電子聯行系統
全國電子聯行系統(EIS,TheNationalElectronicInter-bankSystem)由人民銀行擁有並運行,採用VSAT衛星通訊技術,為分散式處理系統,全國2000多家人民銀行分/支行聯入全國總中心,參與者為各商業銀行分/支行。支持各種支付類型,但只辦理貸記轉帳,所有資金轉帳指令必須在帳戶餘額足以支付的情況下才能被執行,支付系統無信用或流動風險。

2、全國手工聯行系統

人民銀行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全國手工聯行系統(Paper-basednon-localfundstransfersystems)。1996年以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全國電子資金匯兌系統取代手工聯行,但人行依然運行自己的手工聯行系統,用以處理跨行紙憑證異地支付交易以及人民銀行分/支行之間的資金劃撥。

商業銀行的系統支持貸記與借記支付;人行的系統辦理人行各分/支行間的資金劃撥、國庫款項的上繳下撥及劃轉,以及商業銀行內大額資金轉帳。手工系統分為全國、省轄與縣轄三級聯行,採用電匯或信匯方式直接交換支付工具。

3、同城清算所

全國2000家同城清算所(LCHs,LocalClearingHouses)分布在中心城市和縣城/鎮,全部同城跨行支付交易和大部分同城行內支付業務經由同城清算所在商業銀行之間進行跨行清算後,再交行內系統進行異地處理,參與者包括轄區內絕大多數銀行分支機構,支持貸記與借記支付,支票是主要的套用,只允許在同城內使用。

4、電子資金匯兌系統

1996年起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建立行內電子資金匯兌系統(Electronicintrabankclearingsystems)以取代原來的手工聯行,具有類似的多級樹型結構,大多採用淨額批處理方式。

上述系統都為跨分行的系統,並非真正意義的跨行系統與行內系統。一個重要特徵是,對於異地紙憑證支付,先在同城範圍內各商業銀行間進行跨行結算,再由商業銀行辦理異地行內清算,即“先橫”(跨行)“後直”(行內)的處理方式。

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

90年代以來人行主持的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China’sNationalAdvancedPaymentSystem)項目是對原有支付系統的改造,採用了先進的設計與技術以適應未來的需求。

CNAPS項目包括建設覆蓋全國的金融數據通訊網(CNFN)這一基礎設施,將眾多銀行機構聯結到全國和地區支付業務清算和結算中心;以及開發一系列支付套用處理系統,如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等,以逐步取代原有分散的各個支付系統。

大額支付系統(HVPS,HighValuePaymentSystem)由央行擁有和運行,是所有支付套用系統的核心,採用RTGS方式,為跨行資金轉帳、金融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提供當日資金結算,也為小額支付系統、同城清算所、銀行卡網路以及商業銀行電子匯兌系統提供日終淨額結算。系統於2005年中完成全國推廣,1500家金融機構作為直接參與者,覆蓋6萬多分支機構。原有分散的銀行帳戶結構需要進行合併與集中化改造以適應全國統一市場的需求。

小額支付系統(BEPS,BulkElectronicPaymentSystem)基於批處理方式,支持各類借記與貸記業務,2005年底系統開始試點,預計2006年中完成全國推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