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德角歷史

維德角歷史

維德角共和國位於大西洋維德角群島,由18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4033平方公里,人口31萬(1985),有70%是葡-非混血種人。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首都普拉亞, 維德角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1976年4月25日同中國建交。

維德角歷史

維德角歷史

正文

維德角共和國位於大西洋維德角群島,由18個大小島嶼組成。該群島因鄰近塞內加爾的維德角而得名。面積4033平方公里。人口31萬(1985),有70%是葡-非混血種人。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首都普拉亞
15世紀60年代,葡萄牙人占領維德角群島,作為王室采邑,開闢種植園,運入非洲奴隸為其勞動。1587年,該群島由葡萄牙政府管轄,設總督統治。15~19世紀該群島是重要的奴隸轉運站,聖維森特島的明德盧是著名的商業中心。1879年葡萄牙宣布維德角為其殖民地,1951年改為海外省。
維德角旱災嚴重,1747~1960年有50多年受災,約有25萬人死於飢餓。1968~1974年又發生特大旱災。農業生產十分落後。
維德角人民與幾內亞比索人民一道,在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鬥爭。1975年7月5日維德角共和國成立,由幾佛獨立黨總書記A.M.佩雷拉任總統。維德角與幾內亞比索在一黨領導之下,兩國有各自的議會和政府。1980年11月,幾內亞比索發生政變,排除黨政軍各部門的維德角籍官員。1981年 1月,幾內亞和維德角獨立黨維德角全國委員會改組為維德角非洲獨立黨,幾內亞比索與維德角關係惡化。1982年 6月,幾內亞維德角兩國首腦在馬普托會晤,宣布恢復國家之間的關係,但兩黨之間的分歧仍未解決。
維德角90%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獨立後,政府重視水土保持,興修水利工程,但特大旱災持續發生。糧食依靠進口或國際援助。80年代初約有50萬人在歐美和其他非洲國家謀生,國外僑民超過國內人口。維德角共和國奉行不結盟外交政策。1976年4月25日同中國建交。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