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劇院

維也納劇院

維也納劇院(維恩河畔劇院)在維也納是一座建於帝王時代的歷史劇院。由維也納熟知戲劇的Emanuel Schikaneder所建造,1801年完工。被描述"具有最完整的設備以及當代最大的劇院之一"。

簡介

維也納劇院維也納劇院

維也納劇院(維恩河畔劇院)在維也納是一座建於帝王時代的歷史劇院。它是由維也納熟知戲劇的Emanuel Schikaneder所建造,他是最知道莫扎特1791年首演的歌劇魔笛的詞曲。在席克奈德(Schikaneder)的開場白之下,劇院於1801年6月13日啟用,緊接著演出Alexander Teyber的歌劇 “Alexander”。
僅管維恩(Wien)是劇院名稱的一部分,但它的來源是流經劇院旁的維恩河(Wien River、Wienfluss)的名字。例如“an der Wien”是來自“在維恩的堤岸上”(on the banks of the Wien)。今日河流是流經這一個地區,還有一座露天市場Naschmarkt。

1786年Schikaneder獲得建築新劇院的準許,但是他一直到1798年才覺得準備好要動工興建。該建物是由建築師Franz Jäger所設計,於1801年完工。它被描述“具有最完整的設備以及當代最大的劇院之一”。

在維也納是一座建於帝王時代的歷史劇院。它是由維也納熟知戲劇的Emanuel Schikaneder所建造,他是最知道莫札特在1791年演的歌劇魔笛的詞曲。在席克奈德(Schikaneder)的開場白之下,劇院於1801年6月13日啟用,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型歌劇院,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建於1869年,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其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木結構包廂劇院,1869年遷到市區的環行街旁。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國家歌劇院。二戰時被炸得只剩下幾處斷垣殘壁,戰後重建,整修10年,恢復舊觀。外貌古色古香,整個舞台區完全現代化,配有最先進的音響設備。1955年11月以演出貝多芬的費德利奧慶祝再生。歌劇院為羅馬式宏偉建築。前廳和側廳都用大理石砌成,內部繪有精美壁畫和有大音樂家和名演員照片。觀眾席共有6層,可容有座觀眾1600多人。
莫扎特兩百歲時,維也納劇院推出一系列莫扎特的歌劇,從這個時候在Roland Geyer的指導下,變成專門演出歌劇及其它古典音樂。第一個演出的歌劇是莫札特的伊多美尼奧
只有原來的一部分建物被保留下來:“Papageno gate”是紀念Schikaneder在魔笛中寫出Papageno的規則,他自己所寫且執行的規則。他讓他的三個小孩也在同一部歌劇中飾演三個小男孩。

首演節目

維也納劇院維也納劇院

1805年11月20日 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貝多芬應席克奈德之邀,成為駐院作曲家,住在劇院裡從事作曲工作。
其它貝多芬的首演作品:
1803年4月5日 第二號交響曲
1805年4月7日 第三號交響曲
1806年12月23日 小提琴協奏曲

1808年12月22日 第五號交響曲、第六號交響曲、合唱幻想曲以及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1817年 弗朗茲·吉爾帕澤的(Franz Grillparzer)女先人
1823年 羅莎蒙德,賽普勒斯的公主 (Rosamunde, Princess of Cyprus), 威爾海敏娜·馮·切爾希(Wilhelmine von Chézy)的戲劇,由舒伯特創作場景音樂。
1874年4月5日 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蝙蝠
1898年1月5日 里查德·海伯格(Richard Heuberger)的輕歌劇歌劇舞會
1905年12月30日 弗朗茲·雷哈爾的風流寡婦
1908年11月14日 奧斯卡·施特勞斯的朱古力士兵

歌劇院成員
維也納劇院維也納劇院

古斯塔夫·馬勒是維也納的一位有傳奇色彩的指揮家。他培育了一代歌唱家,例如Anna Bahr-Mildenburg,Selma Kurz和Leo Slezak。
歌劇院現在的音樂總監是小澤征爾。其他的指揮還包括漢斯·里赫特(Hans Richter),魏因加特納(Felix Weingartner),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克萊門斯·克勞斯(Clemens Krauss),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布魯諾·瓦爾特(Bruno Walter),卡爾·伯姆(Karl Böhm),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以及里卡爾多·穆蒂(Riccardo Muti)。
歌劇院與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有著很緊密地聯繫,因為維也納愛樂的樂手都是從歌劇院樂團里選拔的。

演出歌劇:

在莫扎特兩百歲時,維也納劇院推出一系列莫扎特的歌劇,從這個時候在Roland Geyer的指導下,變成專門演出歌劇及其它古典音樂。第一個演出的歌劇是莫札特的伊多美尼奧
引用Geyer說的,他希望:“present cutting edge directors and interesting productions”,還有他注意的三個部分是巴洛克歌劇、當代歌劇、以及莫扎特。

歷史變遷

衰退及戰後復興

劇院的黃金時期在維也納輕歌劇發達的時候,從1945年到1955年,它暫時替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到同盟國的轟炸而毀壞的維也納國家劇院
在1955年,維也納劇院為了安全理由而關閉。在幾年間沒有使用,在1960年代早期,一度有改建成停車場的危機出現(在此同時的美國都市更新時期摧毀了卡內基大廳)。
幸好在1962年劇院像其它同時期的歌劇院,成立了自己的規定。許多英語音樂劇在那裡使用他們的德語首演。在1992年,音樂劇Elisabeth首演(關於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太太,伊莉莎白,暱稱茜茜)。音樂劇貓演了七年。

擴音系統

維也納劇院維也納劇院

維也納的Raimund劇院有著15年表演及上演音樂劇的歷史,著名音樂劇包括Les Miserable,以及Phantom of the Opera。為了9月份新的奧地利音樂劇Wake up的首演,劇院最近對Meyer Sound系統進行了升級。“Wake up”是一出現代版的睡美人故事,是奧地利歌唱家及表演家Rainhard Fendrich所作的一出音樂劇,他同時參與了該劇的演出,作曲的還有葛萊美獲得者Harold Faltermeyer。

Andreas Fabianek是奧地利音響設計者,他無論在演播室還是現場演出方面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他與Raimund劇院的Hans Czarnik一道為委派對新的系統進行設計。按照劇院的要求,音響系統需要提供“非常強有力的人聲而又避免出現反饋問題,同時還要有完美的聲音覆蓋效果”。
“技術人員在劇院裡與Andreas及Hans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效的測試”Meyer Sound奧地利代理商ATEC的工作人員Erich Hofbauer說“劇院已經有一定數量的Meyer Sound自帶功放的UPM-1P及UPM-1P,另外還有傳統的UPA-1C,UM-1C及USW-1,總數大約有20隻。將M2D及CQ-1所使用的新的線陣列技術及規範與已有的揚聲器相比較非常有趣。” 測試完畢後,Fabianek及Czarnik選擇了用4隻M2D作為中央音箱組,4隻CQ-1作為基本的主左/右系統,另外配合一些劇院永久性音響系統中已有的揚聲器。選擇新系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劇院很長時間以來都是Meyer Sound的客戶,對ATEC所提供的產品擴服務都充滿信心。
“在初步完成了對整個系統的安裝後,技術人員進行了第一場試聽會。新舊系統組合所產生的效果令人印象非常深刻,”Fabianek說。“因為技術人員只將CQ-1用於樂隊,而將UPA用於人聲及樂隊。技術人員很好地分開控制整個系統,同時可以提供額外的均衡及路徑選擇。另外,在其中的幾幕技術人員可以使用CQ-1/UPA組合系統作為A-B系統,這可以使技術人員避免歌手之間頭戴耳機的定相問題。”
1200座的Raimund劇院新的Meyer Sound系統由10組分開的揚聲器“組”構成。4組側音箱組,每組包括1隻CQ-1及2隻UPA-1C,主要用於前排座位及第一層飄台的。一組由4隻M2D及2隻USW-1組成的中央音箱組負責覆蓋前排座位及第一層飄台。前排座位的超低音由兩個機櫃完成,每個機櫃裝有2隻USW-1。分配器中裝入了4隻UPM-1P在前區補音中將觀眾席及管弦樂隊分開。而4隻UPA-1C則負責第二層飄台。舞台監聽系統由7隻UM-1C揚聲器組成。其中2隻吊在舞台前部水平面(proscenium plane)中,2隻吊在離舞台前方3米遠的舞台側面上方,三隻吊在7米高的天花板上。
Wake up有40名的演員陣容,包括歌唱者,舞蹈演員及9個主要角色,還有35篇管弦樂曲Fabianek說,“將CQ-1用於鼓,低音吉它電子吉它鍵盤樂器及號角樂器,而將UPA-1P用於人聲,弦樂,木管樂器,兩者結合使人們在劇院音樂流行演出中的能量及清晰度上獲得了最佳的平衡。在中央位置的M2D人聲系統給了技術人員極佳的清晰度。聲像來自舞台。USW-1為管弦樂隊提供溫和及平滑的超低音以及所有特殊的音樂效果。UM-1C監聽可以提供給觀眾非常好的音質,而且在舞台上可以很容易地對其進行控制。”
“一句話,所有的Meyer Sound產品結合得非常好,為演出提供了所需的音樂”。

世界知名歌劇院

國家歌劇院名稱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節大會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民俗歌劇院維也納美泉宮劇院格拉茲歌劇院維也納劇院
加拿大多倫多四季演藝中心溫哥華伊利莎白女王劇院
中國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保利國際劇院上海大劇院
捷克布拉格國家歌劇院布拉格國立劇院
法國巴黎歌劇院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巴黎喜歌劇院里昂新歌劇院
德國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杜塞道夫萊恩德意志歌劇院
義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威尼斯鳳凰劇院羅馬阿波羅劇院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佛羅倫斯市立劇院羅馬歌劇院帕爾馬王家劇院都靈王家劇院那不勒斯聖卡洛劇院維羅那露天劇場斯卡拉大劇院
日本東京日本放送協會會堂;東京日本新國立劇場
摩納哥蒙特卡羅歌劇院
葡萄牙里斯本聖卡洛斯國立劇院
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
西班牙巴塞隆納里西奧大劇院馬德里查瑞拉小歌劇院馬德里王家劇院
瑞典王后島宮劇院斯德哥爾摩瑞典王家歌劇院
瑞士日內瓦大劇院蘇黎世歌劇院
英國倫敦皇家歌劇院加的夫威爾斯千禧中心愛丁堡節日劇院格拉斯哥王家劇院
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芝加哥歌劇院;華盛頓市甘迺迪演藝中心歌劇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