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公民行動

背景: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隆重召開以來,全球目光聚焦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焦點問題,這是事關地球和人類前途命運的大事,是每一位地球公民共同的神聖使命。
人類正在與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進行著頑強的抗爭,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減少、自然災害頻發……,在我國大多數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惡劣的生態環境仍然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改善生態環境已成為全國乃至全人類的共同目標,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中國政府莊嚴承諾:到2020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時,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中國在2005-2020年新增4000萬公頃森林資源,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這是中國政府為減少溫室氣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民的決心和雄心。
由中國綠化基金會賈慶林名譽主席批准,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等單位主辦的“全球綠樹運動---中國在行動”計畫已開展了兩年,“綠色公民行動”,作為“全球綠樹運動---中國在行動”的具體執行方案,已於2011年9月全面啟動,本行動計畫也將是“聯合國2011國際森林年中國行動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增加4000萬頃碳匯森林資源的一項持久、廣泛的中國民間行動。
我們鄭重向全社會發出倡議,號召社會企業和社會公民積極參加這行公益行動計畫。“綠色公民行動”將通過兩大途徑推動開展,一是發動大量有實力的企業戰略加盟,在企業減排條件能力受限的情況下,通過植樹造林抵扣碳排放指標,開闢一條有效的途徑,達到企業排放抵扣和生態環境發展的雙贏目標;二是通過便捷通道發動社會公眾大量參與,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規定每位有行為能力的公民每年有義務種植3-5棵樹,但多年來落實情況並不理想,主要瓶頸在於沒有一條公眾參與的便捷通道。隨著手機簡訊捐款平台10699969的正式開通,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手機簡訊捐款非常便捷地捐款植樹,履行每年義務植樹的責任。
二、“綠色公民行動”—10699969帶你走進阿拉善落地項目
阿拉善高原四周群山環繞,狼山余脈罕烏拉山和雅布賴山等乾燥剝蝕山地的插入,將阿拉善高原分割為大小不等的幾個盆地,盆地中心以流動沙丘為主的沙漠覆蓋,如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在全盟2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中,沙漠占28.10%、戈壁占34.16%、山地與丘陵占18.02%、灘地占19.71%。

1、阿拉善面臨的生態環境惡化主要表現為:
(1) 湖泊乾涸,濕地消失,綠洲萎縮。
分布於黑河下游額濟納旗境內以東西居延海為主體,面積為2485平方公里,包括湖泊、鹽化沼澤和泥碳地、蘆葦地等濕地,自1961年開始相繼消失。綠洲面積由6500平方公里退化到目前的3328平方公里,並且以每年13平方公里的速度遞減。
(2) 植被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自2000年以來,草場退化面積達334萬公頃以上,原有的130多種植物種現僅存30多種;植被覆蓋度降低了30—80%,大面積的草場已無草可食;180餘種野生動物(包括國家一、二、三類珍稀動物),或遷棲他鄉,或瀕臨絕跡。
(3) 沙漠化加劇,沙塵暴頻繁發生。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沙塵暴頻次越來越高,強度越來越大,危害程度也越來越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給阿拉善地區經濟社會帶來極大危害,並且也波及到西北、華北地區。
一是阿拉善地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沙塵源地。我國沙塵暴的北方路徑和西北路徑均通過阿拉善地區。
二是三大沙漠已有6處呈握手之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侵入額濟納綠洲,巴丹吉林向東南與騰格里沙漠在雅布賴山兩端握手,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及北部其它沙漠在吉蘭太附近交匯,已經發出了幾大沙漠連為一體的信號,國內外學者已經稱“阿拉善沙漠”
三是加重了牧民的貧困化程度,許多地區已失去人畜生存條件,部分牧民淪為生態難民
四是嚴重威脅到東風航天基地的生態安全,同時也直接影響到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三大商品糧基地和西北、華北及京津地區。
五是大量流沙年侵入黃河0.97億噸,使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
尤其90年代以後,“風起西伯利亞,塵起額濟納”,強沙塵暴次數愈發增多,波及範圍愈加廣泛,危害程度更為嚴重,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風沙源之一。
2、項目目標
首期目標(2012年3月-2012年7月)為期1年
1、在阿拉善盟左旗種植2萬畝(220萬株樹苗)梭梭;
梭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溫帶荒漠中生物產量最高的植被類型之一,有“阿拉善植被之王”的稱呼。它既能耐旱,耐寒,抗鹽鹼,防風固沙,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恢復植被,在維護生態平衡上起著不可比擬的作用。梭梭不但具有生態價值,在其根部寄生有傳統的珍稀名貴補益類中藥材肉蓯蓉,具有獨特的補腎、抗老年痴呆、保肝、通便、腫瘤輔助治療、抗輻射等10多中藥用功,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2、援助阿拉善盟阿左旗5000戶農戶,每戶負責開展肉蓯蓉嫁接,通過經濟利益推動牧區生態可持續發展;
3、建立首個“綠色公民行動—走進阿拉善育苗基地”;
4、由內蒙神州藥業公司、阿拉善盟宏魁蓯蓉公司負責收購農戶手中的肉蓯蓉,建立產業鏈循環;
5、引入電視媒體支持,引發生態保護關注話題的同時,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號召更多的人加入荒漠化治理隊伍。
項目終期目標(2012年3月-2014年12月)為期3年
1、在阿拉善盟左旗種植900-1800萬株梭梭和胡楊,每年300-600萬株。
2、總投資1800-3000萬元,每年500-1000萬。
3、援助阿拉善盟貧困家庭,通過勞動獲得經濟收入使瀕危生態環境得到可持續發展。
4、帶動當地林業產業經濟發展。
項目的量化收益
1、荒漠化量化指標:每年育苗140萬株,其中:胡楊50萬株(每畝50株),梭梭90萬株(每畝90株)。種植2萬畝,三年6萬畝,平均成活率達70%(國家林業局規定的荒山造林成活率驗收標準);
2、扶貧量化指標:援助5000戶貧困家庭,平均每戶嫁接80畝梭梭林,年增加純收入48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