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大學

綜合性大學

綜合性大學是指學科比較齊全,文、理、工、商、法、醫科皆有,學科門類齊全,辦學規模宏大,科研實力強勁,往往是以理論性見長,綜合實力上乘的大學如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要了解綜合性大學的內涵和特徵,有必要對現代意義的大學的產生作一簡要回顧。近代意義的大學起源於中世紀歐洲的教師和學生行會。隨著中世紀這一黑暗時代結束,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

歐洲人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思想逐漸覺醒,加之自由城市的興起,世界性貿易發展的影響,一個泛歐世界逐漸形成。人們亦隨之對某些事物產生廣泛興趣與需求。在一些城市、少數著名學者周圍,逐漸匯集了許多來自各方的學者和學生,進行講學和學習。師生為維護自身的權益而各自組成自己的團體(universitas)。神學的、法學的、醫學的及為進行這些專業教學而須事先進行的基礎(文科)教學的師生團體組合起來即成為當時的大學。universitas一詞亦逐漸專指這種師生的團體並成為大學(university)的詞源。

最早出現的近代大學為12世紀義大利的波洛尼亞大學。19世紀初,洪堡倡導建立的德國柏林大學開創大學的新模式。新型大學一般由多個不同科類的學院(或學部、系、培訓與研究單位等)組成。主要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層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亦常提供一定的各級各類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及某些全日制專科教育。各國具體的設定標準不盡相同。在美國,卡內基金會把綜合性大學(comprehensiveuniversity)看成高等學校的一種。

清華大學清華大學

在綜合性大學中又可分兩類:第一類在校學生在2500人以上,除個別的能授碩士學位外其餘均授予學士學位。第二類在校學生在1500—2500人間,均授予學士學位,且一半以上在職業性、專業性學科領域裡授予,這類大學有許多亦可授予碩士學位。一般須有三個文理學院和2個或2個以上的學院,並被認可在廣泛的領域裡有權授予學位。但有少數實際只是獨立的文理學院。在前蘇聯,往往把大學專指綜合大學(УНИВЕРСИТЕТ),只設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其些社會科學科類的系。側重進行基礎學科的教學和科學研究。這是前蘇聯高等學校的主導部分。

學校介紹

綜合性大學是指學科比較齊全,文理科皆有,而且往往是以理論性見長的傳統型大學,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要了解綜合性大學的內涵和特徵,有必要對現代意義的大學的產生作一簡要回顧。近代意義的大學起源於中世紀歐洲的教師和學生行會。隨著中世紀這一黑暗時代結束,歐洲人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思想逐漸覺醒,加之自由城市的興起,世界性貿易發展的影響,一個泛歐世界逐漸形成。人們亦隨之對某些事物產生廣泛興趣與需求。在一些城市、少數著名學者周圍,逐漸匯集了許多來自各方的學者和學生,進行講學和學習。師生為維護自身的權益而各自組成自己的團體(universitas)。神學的、法學的、醫學的及為進行這些專業教學而須事先進行的基礎(文科)教學的師生團體組合起來即成為當時的大學。universitas 一詞亦逐漸專指這種師生的團體並成為大學(university)的詞源。

最早出現的近代大學為12世紀義大利波洛尼亞大學法國巴黎大學。19世紀初,洪堡倡導建立的德國柏林大學開創大學的新模式。新型大學一般由多個不同科類的學院(或學部、系、培訓與研究單位等)組成。主要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層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亦常提供一定的各級各類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及某些全日制專科教育。各國具體的設定標準不盡相同。在美國卡內基金會把綜合性大學(comprehensiveuniversity)看成高等學校的一種。在綜合性大學中又可分兩類:第一類在校學生在2500人以上,除個別的能授碩士學位外其餘均授予學士學位。第二類在校學生在1500—2500人間,均授予學士學位,且一半以上在職業性、專業性學科領域裡授予,這類大學有許多亦可授予碩士學位。一般須有三個文理學院和2個或2個以上的學院,並被認可在廣泛的領域裡有權授予學位。但有少數實際只是獨立的文理學院。在前蘇聯,往往把大學專指綜合大學(УНИВЕРСИТЕТ),只設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其些社會科學科類的系。側重進行基礎學科的教學和科學研究。這是前蘇聯高等學校的主導部分。

發展歷程

在中國,最早建立的現代大學是天津西學學堂(頭等學堂)(1895)、京師大學堂(1898)。1912年《大學令》規定,大學分文、理、法、商、醫、農、工七科,

浙江大學浙江大學

以文、理二科為主;必須文理二科並設,或文科兼法商二科者,或理科兼醫、農、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方能稱大學。1917年改為設二科以上者得稱為大學,但其設定一科者稱為某科大學。1929年改科為學院,並規定必須具備3個以上學院,且其中至少包括理、工、農、醫之一,方能稱大學。1948年《大學法》規定:大學設文、理、法、醫、農、工、商等學院,凡具備三學院以上者稱大學,否則稱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後,中國的綜合性大學與蘇聯的綜合大學相同。至80年代新建的與由學院改稱大學的學校日益增多。1986年國務院發布《普通高等學校設定暫行條例》,規定:大學的設定須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審批,稱大學者須符合:(1)主要培養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2)在文科(含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政法、財經、教育(含體育)、理科、工科、農林、醫藥等8個學科門類中,以3個以上不同學科為主要學科;(3)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力量和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4)全日制在校生計畫規模在5000人以上。

科目設定

在中國,最早建立的現代大學是天津西學學堂(頭等學堂)(1895)、京師大學堂(1898)。1912年《大學令》規定,大學分文、理、法、商、醫、農、工七科,以文、理二科為主;必須文理二科並設,或文科兼法商二科者,或理科兼醫、農、工三科或二科、一科者方能稱大學。1917年改為設二科以上者得稱為大學,但其設定一科者稱為某科大學。1929年改科為學院,並規定必須具備3個以上學院, 且其中至少包括理、工、農、醫之一,方能稱大學。1948年《大學法》規定:大學設文、理、法、醫、農、工、商等學院,凡具備三學院以上者稱大學,否則稱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後,中國的綜合性大學與蘇聯的綜合大學相同。至80年代新建的與由學院改稱大學的學校日益增多。1986年國務院發布《普通高等學校設定暫行條例》,規定:大學的設定須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審批,稱大學者須符合:(1)主要培養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2)在文科(含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政法、財經、教育(含體育)、理科、工科、農林、醫藥等8個學科門類中,以3個以上不同學科為主要學科;(3)具有較強的教學、 科學研究力量和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4)全日制在校生計畫規模在5000人以上。

由此可知,綜合性大學是在大學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才出現的一種社會產物。目前,儘管對綜合性大學中所包含學院的性質和數量還存在著分歧,但是把綜合性大學僅僅理解為只含蓋文、理二科(學院)的看法顯然欠妥。大多數人傾向於將綜合性大學理解為多學科(學院)有機融合的大學,學院多綜合性就強,至於學院的數量到底多少適宜,目前尚未定論。

從上文的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出,綜合性大學有這樣幾個特徵:

多學科性。指在綜合性大學裡,應當包括多個學科(學院),而且這些學科須有一定程度的內在聯繫。雖然我們不能說綜合性大學的學科越多越好,但學科數量太少確實不是綜合性大學的本意,更不用說單科性大學了。

科學研究性。指在綜合性大學裡,教學與科研並重,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科學研究工作走在教學的前面,為教學工作提供基礎性的條件和支持,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研究意識和能力。

基礎性。指在綜合性大學裡,所從事的科學研究側重於基礎科學,教學內容側重於普通教育,重在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

二、大學教育綜合性的必要性

從學科發展的歷史來看,其經過由粗到細的細化過程和由細化到細化與綜合化相結合的過程。在西方的古代與中古代的學校課程,多重神學與拉丁語、希臘語等古典文科課程,最多發展到“七藝”、“武士七技”等學科。而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科學知識普遍發展,到文藝復興即工業化時代,已有近20個學科。從工業化到20世紀中期,學科的分化更為廣泛。

學科本身的發展與分化反映了人類活動領域的擴大和科學研究的新成就,也說明人類對世界本質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今天人類社會已逐步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過渡,由於信息技術涉及到眾多學科

特徵

多學科性

指在綜合性大學裡,應當包括多個學科(學院),而且這些學科須有一定程度的內在聯繫。雖然我們不能說綜合性大學的學科越多越好,

四川大學四川大學

但學科數量太少確實不是綜合性大學的本意,更不用說單科性大學了。

科學研究性

指在綜合性大學裡,教學與科研並重,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科學研究工作走在教學的前面,為教學工作提供基礎性的條件和支持,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研究意識和能力。新中國首批綜合性大學幾乎都是早期老牌重點大學,如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等,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國院系大合併,出現了許多新興綜合性大學,他們大都為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有舉足輕重作用,在全國高校中實力上乘的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如西北大學,西南大學,蘇州大學,上海大學,鄭州大學,山西大學等。

基礎性

指在綜合性大學裡,所從事的科學研究側重於基礎科學,教學內容側重於普通教育,重在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素質。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武漢大學

由此我們也發現有些過去專門培養某一領域高級人才的高校,典型的如師範大學等,也具備了某些綜合性大學的特質,如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從學科發展的歷史來看,其經過由粗到細的細化過程和由細化到細化與綜合化相結合的過程。在西方的古代與中古代的學校課程,多重神學與拉丁語、希臘語等古典文科課程,最多發展到“七藝”、“武士七技”等學科。而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科學知識普遍發展,到文藝復興即工業化時代,已有近20個學科。從工業化到20世紀中期,學科的分化更為廣泛。

學科本身的發展與分化反映了人類活動領域的擴大和科學研究的新成就,也說明人類對世界本質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今天人類社會已逐步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過渡,由於信息技術涉及到眾多學科。

綜合性大學是在大學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才出現的一種社會產物。儘管對綜合性大學中所包含學院的性質和數量還存在著分歧,但是把綜合性大學僅僅理解為只含蓋文、理二科(學院)的看法顯然欠妥。大多數人傾向於將綜合性大學理解為多學科(學院)有機融合的大學,學院多綜合性就強,至於學院的數量到底多少適宜,目前尚未定論

分類標準

針對2000年我國高校合併重組後的格局,提出了由類和型兩部分組成的中國大學分類標準。類反映大學的學科特點;按教育部對學科門的劃分和大學各學科門的比例,將現有大學分為綜合類、文理類、理科類、文科類、理學類、工學類、農學類、醫學類、法學類、文學類、管理類、體育類、藝術類等13類。型表現大學的科研規模;按科研規模的大小,將現有大學分為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等4型。每個大學的類型由上述類和型兩部分組成,類在前型在後。

例如:按各學科比例情況,北京大學屬於綜合類,按科研規模、北大屬於研究型,故北京大學類型是綜合類研究型、簡稱綜合研究型。

星級大學

全國共有63所大學入選“2010中國大學星級排名”綜合研究類大學,其中,內地高校有56所,港澳地區高校有7所。入選“2010中國大學星級排名”綜合研究類的大學均是我國綜合性、多科性和單科性的創新型、研究型大學,是我國創建世界一流或高水平大學、世界一流或高水平學科的主體,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地,是自主創新的國家隊,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培育和發展先進的創新文化的發源地,“產出一大批重大突破性基礎研究成果、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是國家賦予綜合研究型大學的歷史使命。

大學名單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武漢大學

南開大學

香港大學

四川大學

中山大學

山東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廈門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重慶大學 湖南大學 鄭州大學 西北大學 安徽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中南大學

蘇州大學

南昌大學

西南大學

福州大學

江蘇大學

上海大學

海南大學

山西大學

濟南大學

河南大學

河北大學

湖北大學

雲南大學

貴州大學

新疆大學

西藏大學

青海大學

寧夏大學

深圳大學

石河子大學

延邊大學

遼寧大學

黑龍江大學

廣西大學

湘潭大學

暨南大學

西華大學

廣州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