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

導絲和導管未能插過血管狹窄(閉塞)段。 用導絲試通過狹窄段,成功後將導管跟進。 球囊導管沿導絲送入狹窄段。

【 適應證 】
原則上影響器官功能的血管狹窄(閉塞)均為適應證。
【 禁忌證 】
1. 嚴重出血傾向。
2. 缺血器官功能已喪失。
3. 大動脈炎症活動期。
4. 導絲和導管未能插過血管狹窄(閉塞)段。
【 操作步驟 】
1. 先行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狹窄的程度及長度。
2. 用導絲試通過狹窄段,成功後將導管跟進。通過困難時可換用超滑或較細的導絲和導管。腔靜脈閉塞者可試用導絲硬頭或房間隔穿刺針穿過,此操作應在雙向調線透視下進行,以免假道形成或損傷心包。
3. 導管通過狹窄段後,先注入造影劑顯示狹窄後血管情況,然後注入肝素6250u。插入超長導絲撤出造影導管。
4. 球囊導管沿導絲送入狹窄段。困難時可採用超硬導絲協助,或可先採用小球囊導管對狹窄段進行預擴張,再送入大球囊導管。
5. 確定球囊準確位於狹窄段後即可開始擴張術。用5ml注射器抽取稀釋為1/3的造影劑,注進球囊使其輕度膨脹。透視下可見狹窄段對球囊的壓跡。如壓跡正好位於球囊的有效擴張段可繼續加壓注射,直至壓跡消失。一般每次擴張持續15s~30秒,可重複2次~3次。
6. 撤出球囊導管時套用20ml注射器將其抽癟,以利於通過導管鞘。再插入導管行造影觀察。
7. 對於中心靜脈狹窄者可在術前後行血管內測壓,以藉比較。對於肢體動脈狹窄者可在術前後分別測患肢血壓。
8. 術後處理:術後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及穿刺部位情況,以防出血等併發症的發生。對病變血管的隨訪觀察可採用超聲都卜勒檢查。繼續抗凝治療採用口服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