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開放的道路--東南亞國家經濟開放順序研究

經濟開放順序的含義與內容一、含義與實質二、經濟開放的基本項目第三節 經濟開放的進程一、印度尼西亞二、馬來西亞三、菲律賓四、泰國第三節 東南亞四國與中國經濟開放的比較一、相同點二、不同點第三節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經濟變革的實踐與問題
一、經濟變革的實踐
二、實踐提出的問題
第二節 經濟開放順序的含義與內容
一、含義與實質
二、經濟開放的基本項目
第三節 影響經濟開放順序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發展水平
二、國內產業結構
三、經濟運行體制
四、國際經濟環境
第四節 經濟開放程度與本書安排
一、經濟開放的一般順序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三、本書內容安排
第二章 東南亞四國經濟開放的背景與發展
第一節 經濟開放的引入
一、初始環境的經濟類型
二、轉向開放的經濟起點
三、經濟開放的推動力
第二節 經濟開放的進程
一、印度尼西亞
二、馬來西亞
三、菲律賓
四、泰國
第三節 經濟開放與東協經濟圈
一、東協組織的開放取向
二、東協對東南亞四國開放的推動作用
第四節 經濟開放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人均GDP增長率變動
二、經濟效率
三、結構變動
四、外部市場與外部資源的利用程度
第三章 轉向出口鼓勵體制
第一節 出口鼓勵體制與政策的理論限定
一、出口鼓勵在經濟開放中的定位
二、東南亞四國鼓勵出口的背景
三、鼓勵出口政策的內涵
第二節 東南亞四國的基本做法
一、財政性優惠措施
二、鼓勵出口的金融制度
三、經濟自由化中的出口鼓勵措施
第三節 東南亞四國鼓勵出口的效果
一、出口績效
二、工業製品出口增大
第四章 逐步放開進口管制
第一節 放開進口管制的背景
一、進口貿易自由化的含義與方式
二、東南亞四國的貿易保護政策
三、進口管制政策的經濟影響
第二節 東南亞四國放開進口管制的做法
一、印度尼西亞
二、馬來西亞
三、菲律賓
四、泰國
第三節 進口自由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進口自由化對進口的影響
二、進口自由化對經濟效率的影響
三、進口自由化對就業和收入分配的影響
第五章 擴大外國直接投資的政策與效果
第一節 政策轉變的背景
一、戰後東南亞四國對外國直接投資管理
政策的演變
二、80年代以來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動
第二節 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做法與政策
一、對外部環境變動的積極反應
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基本政策
三、逐步放鬆限制性措施
第三節 外國直接投資的進入效果與影響
一、彌補了國內投資與儲蓄差距
二、推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三、得到了國際上相對成熟的技術
四、推動了東南亞四國的出口增長
第六章 放鬆資本項目管制的過程與影響
第一節 放鬆資本項目管制的背景
一、放鬆資本項目管制的一般規定
二、外部拉動因素
三、內部推動因素
第二節 資本項目及相關金融領域的放開過程
與做法
一、印度尼西亞
二、馬來西亞
三、菲律賓
四、泰國
第三節 放寬資本項目及金融市場的影響
一、對間接資本流入的影響
二、資本流入與經濟政策的相機調整
第七章 開放順序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 經濟開放順序安排的一般邏輯
一、貿易經營放開的過渡安排
二、開放貿易經營與資本市場的順序
三、開放資本項目與國內金融自由化的關係
四、經濟開放與巨觀經濟穩定之間的關係
第二節 東南亞四國開放順序比較
一、開放順序中的兩種類型
二、不同類型的成因
第三節 東南亞四國與東亞國家(地區)的開放
順序比較
一、共性
二、差異
第八章 東南亞四國的金融危機與開放順序
第一節 金融危機的產生與擴散
一、泰國陷入金融危機的背景
二、金融危機的波及效應
第二節 金融危機與資本市場開放
一、對東南亞國家資本市場開放的兩種看法
二、東南亞四國開放順序中的問題
第三節 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前景與反應
一、經濟前景
二、東南亞四國作出的反應
第九章 東南亞四國開放順序與中國經濟開放
第一節 中國經濟開放的歷程
一、試點與放權相結合的起步階段
二、價格機制調整與擴大開放區域相結合的
發展階段
三、以建立開放機制為核心的規範化階段
第二節 東南亞四國與中國經濟開放的比較
一、相同點
二、不同點
第三節 東南亞經濟開放及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
開放的影響
一、發展機會
二、競爭壓力
三、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
第四節 新時期中國經濟開放的措施
一、中國要沿著經濟國際化方向繼續走下去
二、中國經濟開放要有效 有序地推進
第十章 結論
附錄1 韓國的經濟開放順序研究
附錄2 台灣經濟開放的過程及方向
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