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天緯地

經天緯地

經、緯: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天地,縱橫天下。

基本信息

成語:

經天緯地
拼音:jīng tiān wěi dì
解釋
、緯: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規劃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
出處:
國語·周語國語·周語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經緯天地曰文。”《國語·周語》:“天六地五,數之常也。經之以天,緯之以地。”

示例:

想先生意中,必以為這一篇~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諸記者拜服得五體投地。 ★劉半農奉答王敬軒先生

國語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範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左丘明所撰,但現代有的學者從內容判斷,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國之交,前後約五百年。
相較《左傳》,《國語》所記事件大都不相連屬,且偏重記言,往往通過言論反映事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左傳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作品名稱《春秋左氏傳》外文名稱TheSpringandAutumnAnnals作品別名《左氏春秋》、《左傳》、《春秋左氏傳》創作年代戰國初期作品出處《春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