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緊張綜合徵

經前緊張綜合徵

經前期綜合徵(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婦女在月經周期的後期(黃體期D14-D28)表現出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適症狀,症狀與精神和內科疾病無關,並在卵泡期緩解,在月經來潮後自行恢復到沒有任何症狀狀態。經前期綜合徵是一種生理和社會心理等綜合因素導致的一種婦女疾病。治療目標主要是緩解或消除軀體、心理症狀,減少對個人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生活質量的影響,並使治療的副反應儘可能最小。

基本信息

概述

經前緊張綜合徵(premenstrualtensionsyndrome)是指少數婦女在經前1~2周之內,尤其經前2~3天出現的周期性臨床症候群,如頭痛、乳脹、精神緊張、煩躁易怒、腹痛、水腫等,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月經來潮後症狀即自然消失。

病因

經前緊張綜合徵經前緊張綜合徵

可能與卵巢雌、孕激素平衡失調;黃體期醛固酮過多引起水鈉瀦留;精神緊張以及維生素缺乏有關。

1.激素關係:最早認為本病是由於雌激素過高和孕激素不足所致,因為檢查這類婦女的子宮內膜組織時,提示黃體不健,但是以後的研究發現患者的促性腺激素、雌激素與孕激素都未見異常,故認為經前期緊張綜合徵常存在於有排卵型的月經周期中,可能是組織對孕激素、雄激素敏感性失常所致。因為當用人工合成孕激素治療婦科某些內分泌失調疾病時,也可出現類似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的症狀。

2.水鈉瀦留:許多患者出現體重增加,鈉鹽增加。在正常月經周期中,黃體期醛固酮的分泌增高,有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的婦女,醛固酮排泄增多,血漿中血管緊張素Ⅱ的濃度也增高,因此認為這種經前期症狀可能是一種一過性高醛固酮的表現。醛固酮的增多可能是受到雌激素直接作用於腎臟或間接作用於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然後使水、鈉瀦留。繼發醛固酮增多,使機體毛細血管水分漏出也增加,導致全身性水的瀦留。

3.催乳素濃度增高:催乳素有一定的調節滲透作用,其升高可能是致成本病的原因,有經前期症狀的婦女血漿催乳素水平高於對照組,乳房脹感、體液瀦留使局部皮下水腫,用溴隱亭治療可以湊效。但高催乳血症患者並沒有類似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症狀,而有症狀的婦女血漿催乳素濃度與對照組相比,亦無明顯差異。

4.維生素B6不足:曾考慮維生素B6缺乏是本病發病的一個因素,雖然至今沒有被確定,至少用維生素B6治療可以促進過多雌激素的廓清,增強腦的單胺基生物合成,調節行為與情緒。治療的臨床反應差異很大,有人感到明顯有效,有人則不見改善。

5.β內啡肽(β-endorphen)學說:現在認為內源鴉片系肽也有月經周期性變化,因此考慮是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的病理生理變化。因為內啡肽可抑制中樞胺系統,導致去甲腎上腺素或多巴胺的釋放減少,並產生情緒改變,內啡肽也能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其作用的變化可影響精神、神經因素,表現為經前期緊張症。內啡肽可抑制生物胺系統,減少去甲腎上腺素與多巴胺釋放結果產生疲勞,抑鬱感。如突然把內啡肽的抑制抽去,月經的來潮即伴有神經過度敏感,煩躁,易怒,對一切產生厭惡情緒。內啡肽在黃體期能抑制PGE1,使水鈉瀦留,肌肉活動力降低。當內啡肽的抑制作用突然消失或減退時,就增加前列腺素活性,表現為大便頻稀。

發病率

95%的生育期婦女都出現過經前期綜合徵症狀,其中症狀嚴重到被稱為經前期綜合徵者占5%。

臨床表現

經前緊張綜合徵經前緊張綜合徵

典型症狀常在經前1周開始,逐漸加重,至月經前最後2-3天最為嚴重,經後突然消失。

1、精神症狀:包括情緒、認知及行為方面的改變。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勞、睏倦、嗜睡。情緒變化有兩種截然不同類型:一種是精神緊張、身心不安、煩躁、遇事挑剔、易怒,細微瑣事就可引起感情衝動,乃至爭吵、哭鬧,不能自制;另一種則變得沒精打采,抑鬱不樂,焦慮、憂傷或情緒淡漠,愛孤居獨處,不願與人交往和參加社交活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斷力減弱,甚至偏執妄想,產生自殺意識。

2、液體瀦留症狀:

(1)手足、眼瞼水腫:較常見,有少數病人體重顯著增加,有的有腹部脹滿感,可伴有噁心、嘔吐等腸胃功能障礙,偶有腸痙攣。臨近經期可出現腹瀉、尿頻。由於盆腔組織水腫、充血,可有盆腔墜脹、腰骶部疼痛等症狀。

(2)經前頭痛:較為常見,多為雙側性,也可為單側性,疼痛部位不固定,伴有噁心嘔吐,經前幾天即可出現,出現經血時達高峰。

(3)乳房脹痛:經前常有乳房飽滿、腫脹及疼痛感,以乳房外側邊緣為重。嚴重者疼痛可放射至掖窩及肩部,可影響睡眠。

3、其他症狀:

(1)食慾改變:食慾增加,多數對甜食的渴求或對一些有鹽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則厭惡某些特定食物或厭食。

(2)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症狀;出現由於血管舒縮運動不穩定的潮熱、出汗、頭昏、眩暈及心悸等。

(3)油性皮膚、痤瘡、性慾改變。

診斷依據

月經前1周左右出現頭痛、口乾、失眠、易激動、乳房脹痛、面部及四肢水腫等症狀,月經來潮後症狀自動消失。有的人在經前2~3天體重增加並有水腫,有些人在經前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判斷有困難,行動不協調,因而為影響工作而感到煩惱,特別是頭痛,可持續1~3天,使婦女感到難受。有的人在月經來潮後以上症狀很快消退,也有人須延續到月經淨時才消失.

治療

治療目標

緩解或消除軀體、心理症狀,減少對個人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生活質量的影響;並使治療的副反應儘可能最小。

治療方法

1、抗焦慮藥/非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非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較安慰劑能更顯著緩解經前期綜合徵,但一部分婦女因藥物副作用而中止治療。益處:多數研究認為抗焦慮藥/非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能顯著緩解一項和多項症狀。危害:大多數試驗中副反應如嗜睡、噁心、焦慮、頭痛等問題影響了患者的依從性。阿普唑侖會出現嗜睡現象,出現噁心和頭痛的比例相對較低。抗抑鬱藥常見的副反應有口乾、疲勞、噁心、頭暈。

2、溴隱停:溴隱停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噁心。

3、按摩療法:按摩療法治療婦女PMS效果的證據不足。

4、認知行為療法: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較對照組能顯著緩解經前期症狀。放鬆、行走活動、自我監督、教育、合作技巧等對婦女的症狀都有緩解,該療法有中長期治療的益處,且認知行為療法可能對較主動的患者更合適一些。

5、達那唑:評達那唑能緩解經前期症狀似乎非常明顯,許多堅持治療的婦女有一些症狀被達那唑治癒。

6、飲食補充:補充鈣劑較安慰劑能顯著緩解整體症狀,包括乳房脹痛、水腫、頭暈、腹部痙攣性疼痛。

7、利尿劑:普遍認為PMS的許多症狀是體液瀦留的結果!因此利尿劑被廣泛使用,但在患PMS的大多數婦女中。我們卻未找到有體液瀦留的確鑿證據。

8、子宮內膜切除術:月經過多的婦女行子宮內膜切除術可以緩解PMS症狀,但是對單純的PMS婦女的效果還不明確。

10、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類似物:布含瑞林、戈舌瑞林、亮丙瑞林)持續用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超過6@個月將帶來骨質疏鬆的危險,從而限制了它的長期使用。

11、子宮切除術伴或不伴雙卵巢切除術:子宮切除術伴雙卵巢切除術後幾乎所有的經前期症狀完全消失,除非同時存在婦科問題,否則外科手術很少使用。

12、腹腔鏡下雙卵巢切除術:雙卵巢切除術後通常會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和孕激素周期療法以防止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和子宮內膜癌。孕激素會再次誘發經前期綜合徵症狀。

13、低劑量雌激素:雌激素能緩解經前期症狀。為了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和腺癌的發生,每28天給予12天的孕激素是必需的,但在一些婦女孕激素又可能誘發PMS,為了避免這種循環作用,孕激素應局部給藥(使用含左炔諾酮的IUD或孕激素凝膠)。其副反應有乳房脹痛、噁心、體重增加、頭痛及月經周期改變。經皮貼藥試驗還有皮膚敏感、色素沉著的副反應。

14、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與安慰劑相比,對於緩解一系列經前期症狀都有益處。

15、口服避孕藥:口服避孕藥較安慰劑改善經前期症狀的證據不足,剛開始使用口服避孕藥時一些婦女的PMS症狀有所嚴重。

16、孕激素(合成的孕酮樣藥物):比較孕激素與安慰劑效果的證據不足。

17、VitB6:發現VitB6治療經前緊張作用效果的證據不足。

18、反射療法:反射學療法在緩解症狀方面有一定的療效,反射療法包括對身體特定反射區域的人為施壓的一種方法。

19、放鬆療法:肌肉放鬆治療與閱讀休閒雜誌能顯著緩解生理症狀,肌肉放鬆療法和按摩療法較初始症狀有改善。大多數人都把放鬆療法它作為一種其他治療的補充治療手段。

20、選擇性的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選擇性的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能顯著改善經前期症狀。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羅西汀有明顯的效果,文拉法新被認為是一種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劑。

祖國醫學對經前期綜合徵的治療

古代中醫學中無經前期綜合徵病名,但有如“經前發熱”、“經前煩躁”等的論述。現代中醫婦科常將此類症狀統稱為“月經前後諸證”。其臨床表現症狀眾多、複雜,如經行頭痛、發熱、吐衄、口糜、浮腫、咳喘、情誌異常等。另如經後瀉水、抽搐、呃逆、唇青、腫脹、癢症等雖較少發生,但在古籍及現代臨床都有所見。根據古人認識結合現代臨床實際,目前認為月經前後諸證之所以隨月經周期發作,與經期氣血盈虛變化及體質有密切關係。

1、肝鬱氣滯型:經前乳房脹痛,似有硬結或有塊,小腹脹痛連及兩脅,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鬱,善嘆息,甚或狂躁不安,失眠,或頭痛劇烈,或肢體腫脹,苔薄白,脈弦或弦滑。治法:疏肝理氣。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白芍20g,枳殼l0g,川芎l0g,香附15g,甘草10g,陳皮l0g,鬱金15g。乳房脹痛為主加路路通15g,王不留行15g;乳房脹痛有結節者加橘核15g,夏枯草15g,穿山甲15g;若肝鬱化火致頭暈頭痛者,減香附、陳皮,加菊花15g、黃芩15g、鉤藤15g、代赭石30g;若肢體腫脹者,可加澤蘭15g,澤瀉15g,檳榔15g;若狂躁不安者加磁石30g,琥珀25g,石菖蒲15g。

2、血瘀型:經前經期頭痛劇烈,或腰膝關節疼痛,得熱痛減,遇寒痛甚,或經行發熱,腹痛或肢體腫脹不適,按之隨手而起,常伴月經量少或行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舌紫暗或尖邊有瘀點,脈弦澀。治法:理氣活血,化瘀通絡。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15g,紅花15g,川芎l0g,赤芍15g,牛膝l0g,柴胡15g,枳殼15g,甘草l0g,益母草20g,當歸20g,生地15g,丹參15g。若肢體腫脹者加澤蘭15g,澤瀉15g,大腹皮15g;若身痛明顯,加桂枝159,雞血藤15g。

3、血虛型:經期或經後頭暈頭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軟,或發熱,形寒自汗,少氣懶言,或風疹頻發,皮膚瘙癢,面色不華,肌膚枯燥,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治法:益氣養血。方藥:八珍場。熟地25g,白芍15g,當歸20g,川芎l0g,黨參25g,白朮15g,雲苓l0g,甘草l0g。若經行身癢起風疹者加首烏20g,防風15g,荊齊15g。

4、脾虛型:經行面浮肢腫,腹脹納減,便溏,或經行前後頭暈沉重,胸悶泛惡,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淡紅,苔白滑,脈濡滑或沉緩。治法:健脾溫陽利水。方藥:苓桂術甘湯加味。茯苓20g,桂枝15g,自術25g,甘草l0g,黃芪20g。若經行泄瀉者加山藥25g,扁豆15g,蓮子肉15g,薏苡仁15g;若浮腫為主者加澤瀉15g,巴戟天15g,豬苓15g,防己15g。

5、腎陽虛型:經行面浮肢腫,腰膝酸軟,便溏,畏寒肢冷,尿少,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淡苔白,脈沉遲。治法:溫腎助陽利水。方藥:真武湯加味。白朮15g,茯苓15g,白芍15g,附子15g、生薑l0g,巴戟天20g,澤瀉l0g,仙茅15g,仙靈脾15g。若浮腫為主可加防己15g,桂枝15g;泄瀉為主者加補骨脂20g,吳茱萸15g,肉豆蔻15g,五味子15g。

6、腎陰虛型:經行或經後潮熱,盜汗,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或乳房作脹,或口舌糜爛,口燥咽乾,或音啞,五心煩熱,月經常先期,量少色紅,或經期延長,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滋腎育陰。方藥:左歸丸。熟地25g,山藥20g,山茱萸15g,枸杞15g,牛膝lOg,菟絲子25g,鹿角膠15g,龜膠15g。心煩失眠加棗仁15g,柏子仁15g,龍骨25g;經行口糜者加知母15g,黃柏15g,五味子15g;頭痛甚者加枸杞子20g,菊花15g;月經先期加女貞子15g,旱蓮草15g。

影響

情緒對經前期綜合徵的影響

並不是所有的育齡婦女都表現有經前期綜合徵的症狀,究其原因,還與婦女的情緒有關。有研究認為,經前期綜合徵的嚴重程度與情緒因素有關,當患者情緒緊張時,會使症狀加重。婦女在月經前與經期經常會煩躁、抑鬱或易激動,這些情緒變化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緊張則直接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產生水、鈉儲留出現水腫,於是經前期綜合徵就產生了。婦女對月經出血的異常反應造成的恐懼、擔心、害怕等情緒,會增加她們對經前主訴和適應不良性逃避習性的易感性,並進一步演化成每月定期的焦慮、抑鬱、軀體不適和行為無能(behavioralincompetence)症狀。不良情緒會加重和誘發婦女經前期綜合徵,而婦女經前期綜合徵又會通過更加不良的情緒反應表現出來。

個性特徵對經前期綜合徵的影晌

婦女的個性特徵也是導致經前期綜合徵的重要因素。經前期綜合徵發生時以心理症狀為主的比率相當高,甚至高於軀休症狀的比率。越保守、安靜、孤僻、說謊,缺乏同情心、仇視、情緒過分、易激動的人,其經前期綜合徵臨床症狀越嚴重。而情緒不穩定和神經質的人格特徵與經前期綜合徵的發生有密切聯繫,尤個性與腦活動的固定模式有關,進而影響下丘腦的活動,使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抽活動受到影響,雌激素分泌發生變化,所以形成不良的個性特徵會影響經前期綜合徵的嚴重程度。

心理壓力對經前期綜合徵的影響

經前期綜合徵的發生與心理壓力大小緊密相關,壓力大的婦女,最易患經前期綜合徵。心理壓力過多、焦慮值過高的婦女是經前期綜合徵的易發人群,心理壓力導致經前期綜合徵的原因是心理壓力造成的內分泌失調而引發出了病症。

心理治療對經前期綜合徵的影響

經前期綜合徵的心理治療的研究目前學術界研究甚少,有研究認為通過心理疏導、情緒調適以及尋求家庭支持幫助,有助於婦女經前期綜合徵的改善。根據婦女經前期綜合徵患者存在不良適應性應付方式,故在治療中應進行心理干預,可借心理治療來幫助克服經前期綜合徵。可以通過培養良好個性和心理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來達到治療目的。增加解決問題應付方式的有效成分,如應付技巧訓練、生物反饋訓練、放鬆訓練及合理化情緒療法等,對經前期綜合徵患者很有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