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縣建設局

負責全縣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建設領域工程質量監管、招投標。重大事件:川石小區開發、綠洲廣場建設、綠洲大橋建設、縣城慢慢游的取締、“三路”改造。

領導班子

綏寧縣建設局

副局長:陳順勇

副局長:鍾曉星

職能任務

重大事件:川石小區開發、綠洲廣場建設、綠洲大橋建設、縣城慢慢游的取締、“三路”改造。

工作活動

綏寧縣圍繞三個重點建設“生態經濟強縣”

綏寧縣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依託區域生態資源優勢,圍繞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目標,在生態林業、生態家園、生態旅遊上著力,加大工作措施和推進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加快林權改革,建設生態林業。綏寧縣是“中國竹子之鄉”、“三湘林業第一縣”、“全省林業十強之首”,林業資源優勢明顯。為加快林業科學發展,針對過去集體林權管理體制的不足,大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了集體山林的“三個轉變”,即在管理上,由村委會集體管理向林業專業合作社管理轉變;在處置權上,由村幹部作主向林農自己當家作主轉變;在收益分配上,由側重村集體利益向側重林農利益轉變。已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187家,擁有林農會員9.6萬人,吸引社會資金5000多萬元,完成造林面積12萬畝,新增100畝以上造林大戶110戶。同時,該縣加快推進“林工一體化”,竹木加工規模企業達26家,已形成板材、家具、造紙、竹藝、林化和藥材6大系列80多個品種,竹木加工產值由過去的不足6億元增加到18億元,林產工業已撐起縣域經濟的半壁江山,年新增稅收4000餘萬元。通過抓實“三個轉變”、“林工一體化”,促進了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實現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雙贏目標。

二、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生態家園。一是建設宜居縣城。圍繞“生態環境好、山水特色濃、人文風情足、宜居條件優”的縣城建設目標,針對過去縣城道路不暢、環境欠優、綠化不足、亮度不高等問題,大力推進“暢城、潔城、綠城、秀城、亮城”五項工程。投入2億多元啟動和規劃了二路(黃桑路、工業路)、二橋(興工橋、園藝場大橋)、一帶(沿河西路風光帶)、一場(體育廣場)、一園(滿頂界休閒公園)、一堤(縣城防洪堤)建設。投入1200餘萬元,完成了綠洲大道、沿河路、人民路等城市道路的提質改造。組織開展“大清掃、大清運、大拆違”縣城環境衛生秩序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縣城市容市貌得到很大改觀。二是創建農村“綠色家園”。針對過去農村道路不好走、農村飲水不安全、農村院落衛生難改善等問題,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三清四改”(清垃圾、清淤泥、清柴垛,改水、改廁、改灶、改圈),讓農民“走平坦路、住寬敞房、喝乾淨水”。已硬化村道630公里,通組道路460公里,新建了5個農村客運站,完成了10處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20000多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四改”戶810戶,新建、改建住房1200多棟,新建村幼稚園6所、村衛生室10個、村垃圾池160個、公廁8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三、保護開發並重,建設生態旅遊。綏寧縣生態環境良好,旅遊資源豐富,從於家古院、大園古村到寨市古城、上堡古國,從洛口山、花園閣到黃桑、天堂界,民俗風情令人觀止,民族文化神秘濃郁,原始次生林聞名於世,自然景觀奇險幽美。但過去因投入不足、宣傳不夠、開發不力,沒能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綏寧縣把發展生態旅遊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方面,實施保護與開發並重,加快生態旅遊建設。重新制定和完善了全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花園閣景區旅遊發展規劃及黃桑“對歌坪”設計規劃。完成了寨市古城、大園古村、上堡古國等旅遊景點規劃的編制和評審。正式啟動了寨市古城、李熙於家大院等一批民間古村落遺址的保護與開發。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項目融資,黃桑主景區游步道、花園閣大橋、黃桑苗族“四·八”姑娘節主題園和生態文化展示園等重大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苗族“四·八”姑娘節成功申報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寨市古城、大園古村申報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今年上半年,全縣共接待遊客18.9萬人次,同比增長18%;實現旅遊收入8100萬元,同比增長11%。生態游、民俗風情游、古村古鎮觀光游等正在推動綏寧縣生態旅遊向新的目標進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