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門

但在美國媒體公布的另一段視頻中,阿米里表示,他是為了進行學術研究而到美國的,“在美國生活學習得很好”。 日前現身美國本月13日,阿米里突然出現在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並在那裡接受了伊朗國家電視台的採訪。 現在,阿米里對美國的“可恥綁架行動”發出指控,美國官方不得不正式出面表態。

慨況

去年在沙烏地阿拉伯失蹤、本月13日突然在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露面並要求回國的伊朗核科學家沙赫拉姆?阿米里,15日凌晨飛抵德黑蘭的伊馬姆-霍梅尼機場。半年後,伊朗外交部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去年12月公開指稱美國特工“綁架並拘押”了阿米里,為的是獲取有關伊朗核技術發展方面的情報。

基本信息

去年在沙烏地阿拉伯失蹤、本月13日突然在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露面並要求回國的伊朗核科學家沙赫拉姆?阿米里,15日凌晨飛抵德黑蘭的伊馬姆-霍梅尼機場。新華社/法新
失蹤一年多後,聲稱“被美國特工綁架”的伊朗核專家沙赫拉姆?阿米里14日返回祖國。
在阿米里失而復返的背後,是美、伊之間的明里暗裡的激烈較量。與一周前美、俄“間諜門”一樣,伊朗核專家“綁架門”事件也留下了一連串的不解之迷。
伊朗指責綁架 美國說是投誠
32歲的阿米里,是德黑蘭莫萊克?奧什塔爾大學的核技術專家。2009年6月,篤信伊斯蘭教的阿米里出國赴麥加朝聖期間,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失蹤。
當時,他的失蹤並未引起外界關注。
半年後,伊朗外交部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去年12月公開指稱美國特工“綁架並拘押”了阿米里,為的是獲取有關伊朗核技術發展方面的情報。
由此,美、伊兩國打了半年多的口水戰。
今年3月,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報導說,阿米里“並非被綁架”,而是為了配合美國中央情報局了解伊朗核項目而“主動向美國投誠”。
隨後,美國和伊朗媒體不斷曝出相互矛盾的新聞,並配有視頻證據。
在一段視頻中,阿米里稱自己“被美國特工綁架”。但在美國媒體公布的另一段視頻中,阿米里表示,他是為了進行學術研究而到美國的,“在美國生活學習得很好”。
去年沙特失蹤 日前現身美國
本月13日,阿米里突然出現在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並在那裡接受了伊朗國家電視台的採訪。
阿米里說:“綁架我,是美國人實施的可恥行動。在過去14個月中,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遭受著武裝特工的監管。”
14日,阿米里返回伊朗。
在阿米里7月13日現身華盛頓前,美國官方從未公開承認過阿米里在美國境內。
此前美國媒體報導阿米里“投誠”時,並非引用正式的官方訊息來源,只是提到“據一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透露”。
現在,阿米里對美國的“可恥綁架行動”發出指控,美國官方不得不正式出面表態。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3日證實,阿米里向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提出庇護,並要求返回伊朗。她否認有關“綁架”的指控:“阿米里自願來到美國,也可以自由地離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也表示,阿米里確實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也持續與他保持聯絡。
在反駁有關“綁架”的指控時,克勞利以問代答:如果真是美方“綁架”了阿米里,他又怎么會出現在巴基斯坦駐美大使館?!
怎么到的美國?為何堅持回來?
美伊兩國官方及當事人的言辭極為矛盾,再與極為矛盾又撲朔迷離的行為混雜在一起,就產生出種種尚待破解的疑團。
首先,阿米里到底是怎么到了沙特和美國的?
如果阿米里是伊朗核技術的關鍵性人物,那么當初美、伊正在為核問題明爭暗鬥之時,他怎么會只身前往沙特,而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美國特工是如何準確掌握他的行蹤,並制定周密的“綁架”或策反計畫的?

事件原因

其次,伊朗的“綁架說”和美國的“投誠說”好像都講不通。
如果是綁架,他如何能頻頻現身視頻之中,還表示在美國生活得很好?而且如克勞利所言,他如何能夠擺脫以高效和周密著稱的美國強力部門的控制,而走進巴基斯坦使館?如果是投誠,那他為什麼又通過視頻說自己被綁架、被監控,又為何要執意回國?
第三,32歲的阿米里到底對伊朗的核項目了解多少?
有分析認為,如此年輕的他遠沒有資格進入伊朗核項目的核心圈子。那么,美國費盡周折把他弄到美國是為了什麼?難道中央情報局不能選一些更有價值的目標?
而且,如果他真是知情人,那么在美國與伊朗有關核技術的國際鬥爭中,美國應該會拿出有關證據,更有力地說服俄羅斯與中國支持對伊朗採取更嚴厲的制裁措施。
事實上,美國在與俄羅斯和中國協調的過程中,並沒有什麼“鐵證”。
第四,為什麼他堅持要回國?
無論是“綁架”還是“投誠”,阿米里失蹤一年多並確實在美國滯留了,這中間他與美國方面,尤其是中情局肯定有扯不清的關係,那么他為什麼還要回國、還敢回家?他真的不怕受到伊朗當局的懷疑與處理嗎――為什麼?
咬住伊核問題 美伊明爭暗鬥
雖然有眾多謎團,阿米里事件畢竟再次折射出美伊兩國圍繞核問題展開的激烈鬥爭。
伊朗的核計畫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大部分是從當時關係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79年伊朗變天后,從90年代初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核電站的有關問題。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當然對伊俄核合作極為警惕與憤怒,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9?11”事件之後,美國又將伊朗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和“邪惡軸心”國家之一。
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雖然表示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但一直對伊朗實施嚴厲的制裁措施,而且從未排除對伊動武的可能性。伊朗也不斷通過搞軍事演習、繼續開展鈾濃縮活動等,對抗美國的壓力,同時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合作。
歐巴馬2009年上台之初曾表示,通過外交手段與伊朗領導人直接接觸,比單純加強制裁更有利於解決伊核問題。
但2009年一整年,歐巴馬這“軟的一手”並未使美伊在核問題談判上取得多大進展。美國堅決要求伊朗“證明其核計畫出於和平目的”,停止在伊朗境內的鈾濃縮活動,並把低純度濃縮鈾運往國外進行濃縮。但伊朗在這一問題上一直沒有妥協。
今年6月9日,在美國的強力斡旋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制裁伊朗的第1929號決議。這也是自2006年以來安理會通過的第四輪制裁決議。美國方面稱,這份制裁決議“比以往更加嚴格”、“更有約束力”,將會對伊朗“產生重大影響”。
無論阿米里的“失而復返”是美伊雙方談判妥協的結果,還是雙方精心策劃的一場“戲”,有一點可以肯定:阿米里事件被美伊雙方賦予了高度的政治象徵意義。事件的前後發展,都與雙方圍繞核問題進行的明爭暗鬥攪成了一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