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以後的德國外交政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世界知識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叢書名: 外交學院學術叢書
平裝: 1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1233489
條形碼: 9787501233489
尺寸: 23.6 x 15.2 x 1.3 cm
重量: 318 g

作者簡介

熊煒,2006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國際關係專業法學博士學位,曾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國際碩士項目“歐洲文化與經濟專業”(2001—2002年)和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院(2004—2005年)留學。自2006年8月起,任教於外交學院。中國歐洲學會會員,德國研究會會員、中國德國史研究會會員和北京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現主要從事外交學、中歐關係和德國政治與外交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內容簡介

《統一以後的德國外交政策(1990-2004)》從國際角色的角度出發,分析德國國際角色定位和轉化的內外根源及其對外交政策的影響,研究德國擔任新的國際角色面臨的挑戰及其可能採取的策略。德國已成為歐洲不論是人口還是經濟實力的最強大的國家,必然對歐洲和世界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德國外交政策的研究,是世界各國政界和學界的一個重大的課題,應從各個方面包括歐洲和世界形勢的變化,德國內部各種力量的競爭和經濟的發展,德國同各個重要國家和地區的關係等諸方面來進行研究。

目錄

序言
導論
第1章 分析框架:角色理論與德國外交政策分析
第一節 外交政策分析的角色理論
第二節 國際角色的根源、定位和轉化
第三節 角色衝突與德國外交政策的變化和發展
第2章 德國國際角色在歷史上的定位與轉化
第一節 “遲到的德國”與歐洲近代國際體系
第二節 扮演“世界大國”的角色
第三節 西方世界的“優等生”
第3章 德國國際角色定位在統一之後的內外根源
第一節 德國與冷戰後的國際體系
第二節 理想類型I:“正常化”觀念
第三節 理想類型Ⅱ:“後民族國家”觀念
第四節 統一之後的德國國際角色觀念
第4章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德國國際角色轉化與德法關係
第一節 德法歐洲一體化目標的分歧
第二節 後《馬約》時代的德法關係
第三節 施洛德任期內的德法關係
第四節 統一後的德法角色轉化之動因分析
第5章 德國在歐盟東擴進程中的角色與作用
第一節 德國在歐盟東擴進程中的角色衝突
第二節 緩解角色衝突的壓力:德國與“魏瑪三角”
第三節 德國在中東歐國家轉型過程中的角色與作用
第四節 德俄關係的發展
第五節 德國的中東歐政策之動因分析
第6章 全球政治中的國際角色轉化:德國的聯合國政策
第一節 德國的聯合國政策目標
第二節 聯合國身份與德國的聯合國政策
第三節 德國針對聯合國改革的政策主張
第7章 德國國際安全政策中的角色衝突與控制
第一節 角色觀念的轉化
第二節 角色期望與角色觀念的衝突
第三節 造成衝突的角色規範
第四節 角色衝突的控制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德國外交政策大事年表(1990—19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