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政治與德國外交政策:探索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4月1日)
叢書名: 北京大學德國研究叢書
平裝: 55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條形碼: 9787301058862
尺寸: 20.8 x 14.6 x 2.2 cm
重量: 522 g

作者簡介

連玉如,1954年生於北京。1982年2月和1984年8月先後獲得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文學學士和國際政治系國際政治專業法學碩士學位,1995年1月獲得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系哲學博士學位。
1996年從德國回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任教,從事國際關係、西歐與德國問題的教學與研究。任歷屆中國德國研究會理事,受聘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和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外交政策》、《中國古歐政策的決定因素——80年代中國對德關係》(德文版)。1996年回國以後主要就中國對外關係、歐特別是德國政治與外交等方面的問題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書評、專題述評、國際觀察、學術訪問報告等數十篇。

內容簡介

《新世界政治與德國外交政策:(新德國問題)探索》圍繞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統一以後出現的“新德國問題”,對統一德國在變化了的國際關係中外交政策的連續性問題,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原則和操作兩個層次、歷史和現今兩個時期、內政和外交兩個領域,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並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觀點和看法,譬如關於“德國外交政策‘政黨化’的改變與‘連續性’的堅持並行不悖”的問題,關於“德國奉行的是具有‘文明國家’核心的‘貿易國家’外交政策”的問題以及”德國既是‘遲到的民族國家’,同時又是‘超前的民族國家’”的問題,等等。《新世界政治與德國外交政策:(新德國問題)探索》涉及1949年聯邦德國成立以後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社會結構、政治文化、外交政策等方方面面,對於從事德國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論
第一節 德車問題的解決與“新德國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德國外交政策的“正常化”
第三節 德國外交政策的平等目標
第四節 德國外交政策的“克制文化”
第五節 德國外交政策連續性的理論探索
第六節 德國外交政策連續性的決定因素
第一部分 政治價值上皈依西方——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治制度
第一章 德國政黨制度的演變與發展
第一節 德國政治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與根本原則
第二節 德國政黨制度的形成、演變與發展
第三節 西德政黨制度穩定的原因
第四節 德國統一以後政黨制度的演進
第五節 德國政黨制度的特點
第二章 德國政治制度的特點
第一節 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徵和基本類型
第二節 德國議會制度的特點
第三節 德國行政權的特點
第四節 德國司法權的特點
第五節 德國聯邦制度的特點
第三章 德國行政權與立法權的關係——德國的“憲法衝突”問題
第四章 德國司法權與立法權的關係——德國的“憲法監督衝突”問題
第二部分 外交戰略上皈依西方——“波恩共和國”外交政策(1949—1989年)
第五章 阿登納西歐一體化政策的理論與評價
第六章 阿登納西歐一體化政策的實踐
第七章 兩個德國關係的發展與演變
第八章 德蘇關係發展對德美關係和德法關係的影響
第三部分:西方一體化的鞏固——“柏林共和國”外交政策(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以後)
第九章 新世界政治格局與統一德國大國作用
第十章 統一德國外交決策的演變與發展——德國聯邦議院歐委會在德國外交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一章 統一德國外交政策連續性的國內基礎
第十二章 統一德國對華關係
結論與前景
主要參考文獻
中西文人名對照
德文目錄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