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救世軍

終結者:救世軍

《終結者:救世軍》是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導演,薩姆·沃辛頓 喬什·布洛林 克里斯蒂安·貝爾等主演的作品,2009年5月22日於在北美上映。

《終結者:救世軍》別名又稱《終結者2018》,影片故事設定在2018年,約翰·康納領導著人類抵抗天網和它的終結者軍團,可是馬庫斯的突然出現改變了康納信仰中的未來狀況。正當天網衛星準備發起最後一輪攻擊之時,康納和馬庫斯開始潛入天網衛星操作心臟,在那裡他們將揭示隱藏在人類滅亡背後的驚人秘密。

基本信息

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 McG
主演:薩姆·沃辛頓 喬什·布洛林 克里斯蒂安·貝爾
類型: 動作/科幻
國家/地區:北美
片長:
上映日期:2009-5-22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影業公司
官方網站:http://terminatorsalvation.warnerbros.com/

劇情簡介

這是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的《終結者》系列的一個全新的篇章,裡面所講述的故事則將它的時代背景設定在經歷了一場災難性的浩劫之後的2018年……約翰·康納(克里斯蒂安·貝爾飾)仍然是那個注定要成為人類反抗軍的領袖的人,他需要與“天網”和它所支配的機器人大軍進行殊死搏鬥,不管交戰雙方的勢力相差得是多么地懸殊。
即使是康納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追求的信仰竟然需要經受如此大的考驗,而這一切,都要源於一個陌生人馬庫斯·懷特(薩姆·沃辛頓飾)的出現,沒有人知道他來自於何處,要去往何方,就連懷特自己都不了解,在此之前,殘留在他腦子裡的惟一記憶就是被關在死囚的牢房裡……為此,康納不得不做出慎重的判斷,分辨出懷特到底來自於未來,還是過去。當“天網”最終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要對人類再一次發起大舉的進攻之時,康納和懷特卻需要聯手實行一場非常冒險的計畫--他們不得不闖進“天網”的作業系統的中心地帶去救人。在那裡,他們將會發現一個非常可怕、一直被隱藏起來的驚天秘密,很可能將導致所有人類的最終滅絕,雖然“天網”還沒有意識到,但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幕後花絮

【大浩劫之後的未來世界】
在新一集的故事中,《終結者:救世軍》最終所明確並定義的特徵就是著眼於未來,詳細地描述了約翰·康納在未來的具體模樣,影片的導演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McG)說:“這裡所講述的故事,完全是圍繞著康納所展開的,對焦的是他如何集結倖存下來的人類,組成反抗軍並最終成為他們的首領的。而我們希望能夠在影片中了解到的就是,‘這真的是約翰·康納嗎?’我相信所有看過影片的觀眾,都會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答案……在人類經歷了那場滅頂之災後,差不多過去了3年的時間,直到地表的輻射被徹底地清除掉,康納和其他倖存者才從藏身的地下洞穴里走出來,然後他說,‘我惟一追求的是軍隊里的秩序和絕對的服從,所以我不想聽你們說的這些廢話,我們在戰鬥。’我們從中獲得的是一個非常堅定不移的信息,那就是他不得不去反抗‘天網’。通過這部影片,我們將會了解到他為什麼會擁有非要成為領袖不可的命運,以及他是如何變成他必須要做的那個人的--我覺得雖然這套系列電影已經發展出三集故事了,但很多人對這些細節都還不太了解,而這正好也是我同意為《終結者:救世軍》做導演的根本原因,因為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康納突然蹦出來說,‘我是約翰·康納,我就是為此而生的,命運讓我成為了現在這般模樣。’我相信每個人的想法肯定和我是一樣的,希望獲悉他在這個過程中有過什麼樣的猶豫和掙扎。在影片中,康納將會親自去驗證和維護什麼才是正確的抉擇,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么做有點怪異,但在我看來,這卻是我在製作《終結者:救世軍》的時候最令人興奮的一部分。”
《終結者:救世軍》開始於《終結者3:機器的警覺》(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結束的三年後,我們將會看到的是,約翰·康納和他未來的妻子凱特藏身在了像洞穴一樣的掩體當中,因為摧毀了整個美國的核爆炸還在這裡留有毒性很強的放射性污染,整整過了三年才消失殆盡……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為影片所灌注的是一種意想不到的能量,令這套已然呈“冬眠”狀態的系列電影重新恢復了活力,而他的計畫就是為觀眾展示“救世主”康納是如何成為抵抗“天網”的人類軍隊的核心人物的。
對於這樣一部規模如此宏大的電影作品來說,明星級別的卡司陣容早就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不過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仍然在第四集“終結者”的故事中加進了一些特殊的“原料”:飾演康納的正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Christian Bale);至於安東·尤金(Anton Yelchin)的角色則是年輕的凱爾·里斯,康納的親生父親;還有薩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他的角色是馬庫斯·懷特,半人半機器;最後是飾演了康納的妻子凱特的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Bryce Dallas Howard)……某種程度上而言,《終結者:救世軍》看起來要比前三集影片更加黑暗、更加尖銳,尼徹顯然已經完美地掌握了這套系列電影所營造出來的那種風格和文化,而且做出了屬於他自己的有效處理和延伸。雖然影片還沒有得到MPAA的定級標準,但尼徹卻表示自己根本不在意最終得到的是R級還是更加深得人心的PG-13,因為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將一切以最真實的手段呈現出來,剩下的事,就交給分級委員會去決定吧。
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之前所執導過的最著名的作品,無疑就是那部《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了,他是一個圓滑且很有智慧的電影人,正在逐步把自己的事業重心向製片界轉移,即使如此,卻仍然不能抹殺他作為一名導演對演員出色的掌控能力。尼徹為《終結者:救世軍》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故事內容和結構框架,都令其中有如神話般的傳奇以一種更強大、更具現實主義風格的方式所表現出來,同時他還表示,新一集故事將會回歸到前兩集《終結者》所建立起來的又嚴肅、又充滿娛樂效應的流行趨勢上。確實,包括克里斯蒂安·貝爾在內,沒有人想拍攝一部過於疲軟無力的續集影片,更何況只是在用讓人眼花繚亂的電影技術在撐場面而已。貝爾認為,一個迷人的故事是一部優秀的影片的基本根基,而這正好也是尼徹和他的攝製組一直在追求的,所以他們都有理由可以自豪地宣布,《終結者:救世軍》並非那種沒腦子的動作電影或刺激人神經的驚悚故事,他們要讓觀眾感受的是令脈搏加速的刺激與興奮,同時還得加深角色的層次和他們之間的對話。
【仍然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待解之謎】
《終結者:救世軍》中所對焦的未來世界,倖存的人類只能一邊反抗一邊尋找能夠讓他們躲避那些機器人的庇護所,食物就成了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基本需求之一……機器人四處搜尋在那場浩劫中得以存活的人類,追趕著他們,然後把他們像牲畜一樣宰殺。勢單力薄的反抗軍做著微弱的抵抗,但他們仍然是人類惟一的希望。所以作為反抗軍的首領,康納在與機器人做鬥爭的時候更不能有絲毫地退縮,他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貝爾說:“影片中有一組場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故事內容要求我站在一架正在降落的直升機里,然後奮勇地抵抗那些一個一個從湖裡躍起來的機器人--說實話,這組場景是我所經歷過的最黑暗、最緊張的動作戲,裡面還包括一個恐怖的水下拍攝,要知道我之前可是曾受過《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折磨’呢……隨後,我還需要從水中瘋狂地向岸邊衝去,身後則跟著越聚越多的機器人。到了這個時候,懷特也終於開始展現出他的真實面容,你能從他破損的臉皮縫隙里看到金屬的光澤。這兩個人都在為了活下去而進行著拚死的搏鬥,他們還擁有著一個同樣的目的,那就是解救已經被‘天網’捕獲的里斯,在他的皮膚被殘忍地剝落並用作實驗品之前,幫助他逃離‘天網’的魔掌。”
如此看來,《終結者:救世軍》正在順利地發展成這個夏天最值得期待的一部電影作品,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你能在這部影片找到你期望從《終結者》系列中看到的所有元素。不過其中最重要的是--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也親口證實了,之前傳聞許久的有關阿諾·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是否會參演這部影片的訊息,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如果一切成行,那么尼徹就會用CGI技術把施瓦辛格的臉“嫁接”到T-800的飾演者羅蘭德·基金格(Roland Kickinger)的身體上,他說:“我們已經把拍好的部分拿給施瓦辛格看了,現在就看他的意思,如果他想更大程度地參與進來,這裡也可能不使用CGI技術了,但現在至少我們手中已經握有一個解決方案了。對於T-800將會展現出來的具體模樣,我不希望和原著產生太大的差距,所以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看待我們使用的這些數碼特效技術。每一部《終結者》對電影技術起到的都是一種推動、發展的作用,所以在我看來,《終結者:救世軍》同樣需要承擔這一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然後,我們專門為這部影片找來了特效大師查爾斯·吉布森(Charles Gibson),他曾因為在《豬寶貝》(Babe)和《加勒比海盜2:亡靈寶藏》(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中所做出的驚人的畫面效果而兩次拿到奧斯卡獎--我想非常公證地表一下態,這一次吉布森所帶給我們的,肯定會超出所有人的期待……至於與吉布森一起在這個領域裡忙碌的,則是電影工業中久負盛名的‘工業光魔’。到目前為止,我們想要重新定義的,可不僅僅只是時間之旅這一概念,還延伸出一個有趣的想法,去窺探了一下‘天網’所營造出來的那個別有洞天的內部世界。”
對於羅蘭德·基金格在影片中的機器人形象,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也表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我想說的是,我們首先需要面對的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和故事前提,那就是T-800的形象早就已經深植人心了,而且我們必須得為參與進來的演員們提供一個值得參考和依據的原型,而不是在後期製作的時候進行數碼合成,因為我打心眼裡最不想說的就是,‘嗨,克里斯蒂安·貝爾,你完全可以想像或假裝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個機器人。’到了真實的打鬥場景中,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人體模型去完善畫面,總好過讓貝爾對著空氣胡亂揮舞拳頭吧……從體形上看,基金格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那個人,他本身就長得很高大,肩膀還特別地寬--事實上,他曾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扮演過阿諾·施瓦辛格。兩個人的身形真的是非常地接近,長得也有七、八分相像,所以基金格是我們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身體替身。”
對於最近有傳聞說,曾經飾演過康納的母親莎拉的琳達·漢密爾頓(Linda Hamilton)也會以某種形式出現在新一集故事中,對此,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給出的卻是否定的回答,他說:“康納早就過了需要由母親指引才能生存下來的年齡了,相信也沒有人願意看到這個未來的領袖仍然生活在媽媽的庇護下……如果我們真的引進這個角色,還會讓故事的線索過於鬆散,打亂影片所推崇的慣例--我相信沒有人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其實我非常喜歡莎拉這個角色,因為她為影片所帶來的是一種非常偉大的情感:母愛。但是這部影片真正關注的並不是情感問題,它想講述的是‘天網’所犯下的致命的錯誤,而且‘天網’對此還渾然不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