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媒體

終極媒體(Ultimate Media,Ultimate Medium)不是一個相對概念,是一個絕對概念。它指的是人類社會中最後的媒介媒體。終極媒體的出現,是隨著人類技術手段發展到最高點,人類社會形態進化到最高形式時才出現的,是人類社會最後的媒體擬稱。

在人類傳播史上,負載信息傳播的媒體經歷過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龜骨、方鼎,到竹簡、宣紙,以及電子信號傳播的電話、電報、電視。曾幾何時,電影膠片是記錄新聞現場的唯一方法,但是今天,沒有人質疑電影藝術為第八大藝術女神的地位。電視是否是藝術,在上世紀研究學者們為此爭論不休,現在此問題卻不再引人關注,因為新媒體網路甚至新新媒體如移動電視、手機電視已經開始深入影響人們的生活。電視單純作為傳播信息載體的功能已經開始削弱。但是電視不會走向消滅,因為當終極媒體到來時,電視會作為一門藝術形式保存下來。就如同電影放棄了媒體的功能,而全身心投入到藝術創作中一樣。人類媒體的進化方向,就是演變為終極媒體的過程。種種新媒體的出現,為我們作了啟示,電視並不是終極媒體,電視媒體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卻也不會失去自身的特性,而所有媒體都處在一個進化融合的過程中。明確終極媒體的特徵,會使我們看清電視的發展方向,可以幫助我我們制定電視的正確發展目標。
一、終極媒體概念的提出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①是相對新型的媒體與過去已經有的媒體而言的。人們承認新媒體的出現,擔心舊的媒體的生存狀況,卻也相信現在新媒體乃至新新媒體都不會是人類社會的終極媒體樣式。終極媒體則不是一個相對概念,它指的是人類社會中最後的媒介媒體。終極媒體的出現,是隨著人類技術手段的發展到最高點,人類社會形態進化到最高形式時才出現的,是人類社會最後的媒體擬稱。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人類社會不會消亡而無限制地發展進步下去,那么最終人類的技術手段可能會達到一個今天我們不能想像的地步。終於有一天,或許媒體不再負載“傳播”的功能,人類的一切交流突破傳播介質的限制,那么媒體的概念會最終消失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假設科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假設媒體消亡之前的最後媒介形式,人類社會的最終媒體就是本文中所指的終極媒體。
終極媒體所依附的技術條件是今天不能夠斷言的,必將是在液晶、雷射、等離子之上更為先進的附著形式,但是在記錄信號上,數位技術已經為不損失信號做出了表率。我們假設終極媒體是套用我們不能預料的先進技術來支持,我們不知道這種技術是什麼,但是其先進性必然可以達到在傳播方式上使用最理想的傳播技術,來達到最理想的傳播效果的要求。
二、終極媒體的特徵
終極媒體應該具有以下特徵:
1、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終極媒體出現的時候,社會形態也會有很大變化。新聞的攝像頭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記錄和監視。新聞發布權由新聞集權單位下移到普通民眾手中,也有可能新聞集權單位與民眾發布機構同時存在,且利益不分上下。隱私權與知情權的矛盾會成為爭論的焦點,必將出現與其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這些姑且不論。單從技術支持的角度上講,攝像探頭可以做到清晰記錄,接收器質可以做到不損失接收。並且接收器質的變化可能是我們最無法想像的。有的接收器還會像我們今天的電視、手機,甚至移動電視……總之,對於傳播手段,使用音頻和視頻的方式是最基本的。接收的器質,至少具有接收音頻和視頻的功能。另一個特點就是攜帶的方便性,人們可能攜帶接收器,但更為方便的方法是接收器完全不需要人攜帶,而是在任何地點和時間都能夠取得,並且對於接收的傳播內容,可以自由選擇。
簡單的接收方式,選擇的隨心所欲,並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發布與接收,是終極媒體的第一個特徵。
2、立體化,作用於人五感,無限靠近真實還原
前面說到傳播的手段,對於終極媒體來說,最基本的傳播方式是視頻和音頻手段,但當時的技術手段已經可以不受信號傳播流量的限制,那么就可以做更多信息量的傳播。傳播的介質也可能從二維平面轉為三維立體,如果能夠進行味覺、嗅覺甚至觸覺(波)的還原,那么基本上說,從傳媒器質中出來的傳播內容,就可以基本真實的還原新聞場景了。可惜的是,客群的接受心理在當時也已成熟,所以能夠辨別真實的世界與表現出的真實。這是一個“真”與“真實”的辨題,製造出來的“真實”,也許可以無限逼近真實,卻永遠不能代替真實。
3、“夢幻藝術”依然存在
在生產力極大發展的人類社會,勞動都成為人類肯定自身存在的娛己方式。可以想像,在終極媒體時代,娛樂會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人類保守性與變異性的心理,對現實的不滿足必造成對夢幻的追求。在這種心理基礎上,人類的夢幻藝術——電影和電視劇依然會存在,可能在形式上有變化,但是所使用的一切技術手段,都像我們當年賦予電影聲音時想的那樣——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夢幻世界。觀眾可以成為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劇情發展的主宰者,在夢幻世界中演變成劇中人物的上帝。人類對真實世界的權威滲透到虛幻的想像世界,“夢幻藝術”無疑可以成為平衡社會的麻醉劑。
終極媒體在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的變化是最大的,但是人類的心理特徵的變化卻遠不如技術的變化更大。所以說,電視媒體的改變更多是一個適應新技術的過程,在終極媒體技術的要求下,分離出適合終極媒體傳播內容的電視節目形式,這便是電視在未來終極媒體中的存在樣式。
三、電視在終極媒體中的存在樣式
1、具象同步的新聞樣
“今天,由於大眾傳播媒介的普及,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對感受外部世界的欲望越來越強烈。”② 到了終極媒體時代,這種欲望已經有了解決的方法。客群對於外部世界的感受不必局限於套用想像力去彌補還原成真實世界,而可以直接的、不損失任何時間和細節、全方位地看見新聞現場,新聞播報與新聞事件同步再現不再是空想。
終極媒體的新聞節目可以儘量還原真實事件場景,並且保持與事件的事件完全同步,這一直是電視媒體所追求的,而終極媒體依靠最為先進的傳播技術手段,還能夠多角度的還原新聞事件,減少人為主觀對新聞真實性的削減,客群可以完全不受阻礙,選擇自己想要接收新聞的角度自由接收。現在已經有多個電視新聞節目報導同一件事件,只是切入報導的角度不同,但所有的新聞節目都有自己的觀眾,這揭示了客群對接收新聞思想的選擇權。在終極媒體時代,可能不再有眾多報導機構介入一個事件的報導,反之使用的方法是多角度、三維空間的事件還原方式,這樣觀眾可以不必在各個頻道之間切換查找,只是調整觀看事件的角度、放大事件的細節就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觀察事件的角度了。客群顯示出接收新聞的主導權。客群是自己的主人,可以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接收信息。
2、節目:觀眾的有限疏離與無限靠近
因為終極媒體具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性質,全面、多角度的還原現實世界的特徵,客群擁有更多的信息選擇權力。在未來,觀眾不能參與的節目就失去了吸引力。無疑,媒體既然存在就是還具有傳播功能的,而權威性和傳播正確內容本身就是媒體應有的功能。可是那時的節目已經與今天的節目有了截然相反的定位。現今的互動節目,觀眾的參與是非常有限的,而在終極媒體時代,播出節目的必然是現場直播的,其節目結果指向方向的不可預知性成為娛樂節目的主要魅力。
電視節目不能與觀眾直接互動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節目缺乏現場直播性,和節目製作人對於觀眾參與的選擇造成了限制。歸根結底的原因,是技術造成的障礙。電話、簡訊和網上交流可以說是最先進的節目互動方式,也就是說觀眾進入節目的方式最多是音頻和文字,使得觀眾進入節目的模樣十分模糊。也有節目中邀請現場觀眾參與,但是他們的作用是為節目服務,和觀眾的電話、簡訊等一樣,都要經過節目編導的篩選後才能成為節目的一部份。當傳播技術可以實現跨地域的互動之後,就能像還原新聞事件現場一樣還原幾千里外的觀眾表現,觀眾自身(包括實體形象)都能在瞬間進入正在直播的節目,主導正在進行的節目,造成不可預知的結果。節目編導對整體的節目的控制和駕馭地位降到最低。觀眾可以不局限於時間、地點與節目同步,對節目做出反應。觀眾等於就是節目的演員和導演,換句話說,觀眾與所觀看的節目可以是零距離接觸。
如果意識形態存在,那么錄播的節目應該還是存在的,因為還是需要客群接收一點對平衡社會有利的觀點。但是這類節目的數量和作用都是有限的,觀眾早已學會了怎樣思考,學會了怎樣接收信息,每一個客群都熟悉信息傳播的方式,有自己的辨別能力,那么,不加推辭去接收一個節目的觀點是困難的。甚至可以說,不參與節目,不再節目中表現自己的想法都是苦難的。觀眾能約束自己不去參與節目,能在很小範圍內與節目保持距離,卻很難抵制容易加入節目的誘惑。觀眾對於自己觀看的節目權力幾乎是無限的,觀眾選擇自己覺得滿意的娛樂方式。娛樂節目在終極媒體上幾乎不再是明星的節目而是觀眾的節目,觀眾看的是自己的表演而不是其他人的表演。
3、真實劇與幻想劇
在終極媒體中,依然會保留“電視”這種稱呼方法,但是電視將更多的作為一種傳播藝術樣式存在,而不是一種傳播信息的載體。隨著高清技術普及,電影也使用與電視的同樣的製作手段,而電視劇在藝術手法上向電影學習,電影與電視劇不斷拉近距離,從這點推理,電影可以融於電視劇中,甚至電影可能演變為電視單本劇的另一種說法。而電視劇的長短、藝術手法會有更多變化。電視劇反映社會現實的功能會淡化,而作為營造夢幻世界的娛樂方式的作用不斷加強。
與前面一樣的是,突破了技術的限制後,觀眾對於電視劇的觀察和參與性都達到頂點。電視劇可以只分成真實劇與幻想劇兩種,一種是表現現實生活的電視劇,雖然有虛構成分,但是背景時代與現實同步;另一種是完全的幻想劇,存在於過去或者架空的世界,這兩種電視劇的存在,都是為了滿足客群的想像,傳播理念的能力同樣降低。觀眾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的影像投入到電視劇中,或者改變電視劇的結局。
在終極媒體中,能見到有電視影子的節目,但是電視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作為媒體的功能,而僅僅行使作為一種節目樣式或者說藝術樣式的功能存在。那么,在新媒體已經出現,電視不得不面對一個新媒體時代,甚至最終融於終極媒體這樣的發展趨勢中,電視必須積極應對,尋找最終方向,找出轉變規律,在轉變的過程中做到從容不迫。
注釋:
①摘自熊澄宇教授在人民網的採訪
②摘自《現代傳播》2001年第3期《看電視現場直播觀念的演變》,作者呂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