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污染

紫外線污染

紫外線對人體主要是傷害眼角膜和皮膚。造成角膜損傷的紫外線主要為2500~3050埃部分,而其中波長為2880埃的作用最強。角膜多次暴露於紫外線,並不增加對紫外線的耐受能力。紫外線對角膜的傷害作用表現為一種叫做畏光眼炎的極痛的角膜白斑傷害。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紫外線

英文名稱:ultravioletray;UVR

定義:來自太陽輻射的一部分,它由紫外光譜區的三個不同波段組成,從短波的紫外線C到長波的紫外線A。套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全球生態學(二級學科)

光譜光譜

光譜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10nm到400nm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1801年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

光污染中的一種。紫外線的效應按其波長而有不同,波長為1000~1900埃的真空紫外部分,可被空氣和水吸收;波長為1

紫外線紫外線
900~3000埃的遠紫外部分,大部分可被生物分子強烈吸收;波長為3000~3300埃的近紫外部分,可被某些生物分子吸收。紫外線對人體主要是傷害眼角膜和皮膚。造成角膜損傷的紫外線主要為2500~3050埃部分,而其中波長為2880埃的作用最強。角膜多次暴露於紫外線,並不增加對紫外線的耐受能力。紫外線對角膜的傷害作用表現為一種叫做畏光眼炎的極痛的角膜白斑傷害。除了劇痛外,還導致流淚、眼瞼痙攣、眼結膜充血和睫狀肌抽搐。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作用主要是引起紅斑和小水皰,嚴重時會使表皮壞死和脫皮。人體胸、腹、背部皮膚對紫外線最敏感,其次是前額、肩和臀部,再次為腳掌和手背。不同波長紫外線對皮膚的效應是不同的,波長2800~3200埃和2500~2600埃的紫外線對皮膚的效應最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