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賄門

事件

國際足聯也面臨自己的“鹽湖城時刻”:10月17日,《星期日泰晤士報》以頭版頭條和內頁3個版,刊發了該報“內幕調查”組的記者歷時三個月采寫的重磅調查報導,揭露至少2名國際足聯執委和5名FIFA高官、前高官涉嫌為2018年世界盃申辦索賄。
鹽湖城是IOC的滑鐵盧,病根就在不透明的申辦。所以,當初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宣布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將採取類似申辦方式時,就有很多行內人擔心:比國際奧委會透明性更差的FIFA在開啟賄選之門。在世界盃歷史上,2006年德國擊敗南非取得主辦權的經過,就曾如諜戰片那樣波瀾起伏。公開進行申奧般的競選,無疑會讓這種內幕攻防走向台前,且更加激烈。
而且,與奧運會主辦權歸屬由100多位IOC委員決定不同,國際足聯決定世界盃主辦權的只有24名執委,這就注定了每張選票都更珍貴,行賄者願為此付出代價也更誇張,索賄者胃口也更大。《泰晤士報》17日的報導以及在該報網站上公布的偷拍視頻,證實了人們一直以來的這種擔心。
根據偷拍錄像和偷錄錄音,FIFA副主席(副主席均是當然執委)、大洋洲足聯主席、塔希提人特馬里,在紐西蘭奧克蘭大洋洲足聯總部就大言不慚,“你們的提議方案我當然感興趣,我可以告訴你,每次有人來見我,我通常都說:‘好的,那你們的申辦對我所在的地區有啥幫助?’只要有切實方案,我就有興趣討論。”
特馬里公開索賄300萬紐西蘭元(約合150萬英鎊)的用途,據他說將用在奧克蘭總部建座體育學院。他甚至吹噓,至少還有兩個申辦國家給他們開出了“遠比300萬新元高的價錢(1000萬到1200萬美元)”,現在給美國的300萬報價只是“友情價”。
在埃及尼羅河畔,代表西非足球聯盟的國際足聯執委、2008年疑似因腐敗問題被奈及利亞政府開除職務的阿達姆同樣用“發展地區足球”來做索賄掩飾。他表示:只要給他“直接匯款”80萬英鎊,他就“保證”會在2018年世界盃主辦權上投美國一票。記者問“那能否也保證2022的一票?”阿達姆眼也不眨,“2022年我給別的申辦國家承諾了,但可以把第二選擇權給你們。”
阿達姆的話,暗示賄選已成2018和2022申辦的主旋律和潛規則,而這在《泰晤士報》和其他FIFA高官、前高官的接觸中也得到了證實。現任國際足聯糾紛仲裁委員會主席、曾經擔任執委長達16年的阿盧魯就表示:“我聽說這種做法(金錢換選票)越來越流行,價錢可不低,據稱至少每位委員100萬美元起。”
2002-2007年間代表大洋洲的前國際足聯執委福西馬洛伊也很坦白,“英格蘭有一切該主辦世界盃的理由,可惜他們不搞交易。儘管這確實腐敗,但只有暴露才是腐敗。CIA的第11誡是什麼?永遠別被抓住!”另一位1998-2006年間當過執委的波札那人巴哈姆吉也透露他知道至少有3名同事在2010年世界盃申辦中受賄,“你們可分期付款,先給一半,成功申辦後再給另一半。”
12月2日,國際足聯就要在蘇黎世總部投票決定2018和2022年世界盃東道主。在距投票日只有不到7周時《泰晤士報》扔出這顆重磅炸彈,顯然讓和中國足協一樣遭遇打黑的FIFA措手不及。他們目前只發表了簡短聲明,表示國際足聯已經向該報要求所有影像資料,根據對這些資料的審核情況再定下一步舉措。

魯菲嫩

魯菲嫩是個悲劇人物。他曾是布拉特親信,但2002年國際足聯選舉中站錯了隊,發黑材料揭老布的底,試圖幫助非足聯主席哈亞圖上位,結果最後時刻被盟友鄭夢準等拋棄,如今哈亞圖、鄭夢準依然在FIFA分肥中吃香喝辣,只有律師出身、在國際足聯工作了16年的魯菲嫩被掃地出門後一無所成,51歲的他淪落到當申辦拉票掮客(索價21萬英鎊)的地步。
魯菲嫩還提供情報,西班牙/葡萄牙和準備在申辦影片中砸290萬英鎊巨資製作費的卡達間已達成君子協定,前者有4張選票,後者有3張選票,在2018和2022申辦中各自抱團。他說:“大家都認為2018年世界盃是英格蘭和俄羅斯間的爭奪,但其實西班牙和卡達已結盟了,他們起手就擁有7張選票,誰也沒料到吧?”由於《泰晤士報》把這一錄像帶交給了國際足聯,才導致了西葡和卡達的被調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