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因卡

索因卡

奈及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1986年,由於他“以其廣闊的文化視野和富有詩情畫意的遐想影響了當代戲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沼澤地的居民》、《雄獅與寶石》。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索因卡索因卡

握雷·索因卡(WoleSoyinka,1934~)奈及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出生於奈及利亞西部約魯巴族聚居的一個小城。

父親是當地教會學校的校長,這使他從小就受到了西方和非州傳統文化的教育。18歲時考入奈及利亞最大城市伊巴丹大學,求學期間發表過詩歌作品。1954年獲獎學金赴英國利茲大學攻讀文學,研究古希臘戲劇理論並廣泛涉獵莎士比亞布萊希特貝克特等戲劇大師的作品。畢業後在倫敦皇家宮廷劇院任劇本編審。該劇院是歐洲第一流戲劇活動的中心,索因卡在這裡觀摩了眾多名劇的導演和舞台設計,同時編導演出自己創作的戲劇。196O年回國,創建國家劇院,組織著名的“1960年假面”劇團、奧里森劇團等,探索融合非洲傳統戲劇和西方戲劇的方法。

職業生涯

索因卡的戲劇創作大致分為兩個時期,196O年以前屬於早期創作,主要作品有《沼澤地的居民》(1958)、《雄獅與寶石》(1959)和《裘羅教士的考驗》(196O)等。這時期創作多半是喜劇,風格單純、明朗,富於幽默諷刺。196O年後,他的創作進入高峰期,主要作品有《森林之舞》(1960)、《強種》(1964)、《孔其的收穫》(1965)、《路》(1965)、《瘋子和專家》(1970)等。

這時期風格逐漸轉入低沉、隱晦、荒誕,諷刺十分辛辣。特別是後兩部作品表現尤為突出,被稱為貝克特式的荒誕派戲劇佳作,其中的《路》曾獲得1966年非洲藝術節大獎。索因卡的詩和戲劇一樣,風格多樣,現實針對性很強。主要詩集有《伊當洛及其他》(1967)和《地窟中的校》(1972)等。他的小說也很著名,長篇小說《解釋者》被評論界譽為可與喬伊斯福克納的作品相媲美。該作品曾獲1968年英國的《新政治家》雜誌頒發的文學獎。1995年,索因卡又出版了隨筆集《藝術、對話與憤怒:文學與文化隨筆集》等。

索因卡不僅在文學藝術方面顯示出才華橫溢,在政治上也是一個難以抑制自由呼聲的拜倫式人物,為此曾兩次銀抽入獄。《瘋子與專家》便是獄中之作,《死人:獄中雜記》(1972)是其追述鐵窗生活的回憶錄。

索因卡傑出的創作活動使他獲得過國內外眾多獎勵和頭銜。1986年,由於他“以其廣闊的文化視野和富有詩情畫意的遐想影響了當代戲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沼澤地的居民》、《雄獅與寶石》、《裘羅教士的考驗》、《森林之舞》、《強種》、《孔其的收穫》、《路》、《瘋子和專家》、《路》、《伊當洛及其他》、《地窟中的校》、《解釋者》、《新政治家》、《藝術、對話與憤怒:文學與文化隨筆集》等

個人榮譽

長篇小說《解釋者》被評論界譽為可與喬伊斯福克納的作品相媲美。

《路》曾獲得1966年非洲藝術節大獎

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