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鮑林

醫學權威們與鮑林的最大爭論焦點在於維生素C的用量。 ”醫學界反對大量服用維生素C的重要理由是:這會使人得腎結石。 維生素C確有一定的防治感冒的作用。

納斯·鮑林

1994年8月19日,美國著名學者萊納斯·鮑林以93歲高齡在他加利福尼亞州的家中逝世。鮑林是惟一一位先後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曾被英國《新科學家》周刊評為人類有史以來20位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與牛頓、居里夫人及愛因斯坦齊名。然而,路透社在報導鮑林逝世的訊息時卻說,他是“20世紀最受尊敬和最受嘲弄的科學家之一”。
一個“最受尊敬”的科學家之所以“最受嘲弄”,在於他提出了維生素作用的新觀點,尤其是主張超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
鮑林是“化學家、物理學家、結晶學家、分子生物學家和醫學研究者”,他不是醫生,可他偏偏引發了醫學領域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論戰。
鮑林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於1970年出版了《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一書。書中認為:每天服用1 000毫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維生素c可以抗病毒。這本書受到讀者的讚譽,被評為當年的美國最佳科普圖書。
可是,醫學權威們激烈反對鮑林的論點。有的說:“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支持維生素C可以防治感冒的觀點。”有的說:“這對預防或減輕感冒沒有什麼用處。”權威部門也紛紛表態。例如,美國衛生基金會就告誡讀者:“每天服用1000毫克以上維生素C能預防感冒的說法是證據不充分的。”美國醫學協會也發表聲明:“維生素C 不能預防或治療感冒!”只有個別醫學家及幾百位普通病人用自身的經歷支持鮑林。
鮑林身陷重圍。攻擊他的人說他根本不是醫生,沒資格來談論維生素C防治感冒的問題:還有人乾脆把他譏諷為江湖醫生。或說他用維生素C防治感冒是江湖游醫式的宣傳。尊重他的人則嘆惜他晚年“不安分”,說他完全可以安享榮耀,可他非要闖入醫學領域。而離開他自己的化學“主流”太遠。
然而。鮑林不管這些。1979年。他和卡梅倫博士合作出版了《癌症和維生素C》一書,建議每個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克(1克等於1000毫克)或更多的維生素C,建議癌症患者“儘可能早地開始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以此作為常規治療的輔助手段”。他們說:“我們相信這種簡單的方法將十分顯著地改善癌症治療的結果。”
但是。醫學權威們更不相信這種觀點。鮑林先後8次向國家癌症研究所申請資助,以便通過動物實驗做進一步研究,可這位世界知名科學家的每次申請都被否定。他只能靠“許多人資助”來工作。即使如此。權威機構和權威人士還是聲明:維生素C對癌症沒有價值。此時,仍然是一些病人用自己的實例來支持鮑林的觀點。
1985年,鮑林又寫了一本有關健康長壽的書。他在談及“一種提高健康水平的攝生法”時,介紹了12項具體步驟,第一項就是:“每天服用維生素C6~18克,或更多。一天也不要間斷。”他認為。“這種攝生法的主要特點就是增補維生素”,他自己則是個多年的身體力行者。他說:“1985年我寫這本書時。每天服用4片營養物質加上18克維生素C。”鮑林認為。不管你現在年齡多大,每天服用最佳量的維生素(逐步增加維生素C用量),都是有益的。他說:“從青年或中年時開始。適當地服用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進行一些健身運動,能使壽命延長25~35年。”“如果你已進入老年,服用適當的維生素並進行一些健身運動,可以期望使衰老進程減慢,延長壽命15年或20年。”他的超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可以益壽的觀點自然又一次被醫學界所拒絕。
醫學權威們與鮑林的最大爭論焦點在於維生素C的用量。鮑林認為,“對大多數成人來說.維生素C的最佳攝入量是在2.3~10克的範圍內。”如果需要,還可以增加到每天20克、30克或更多。鮑林認為,無論是對付病毒、癌症還是抗衰老。維生素C的用量都應大大高於當時的規定用量。所以嚴格說,劑量之爭是雙方的關鍵之爭。
在鮑林去世之前,美國的權威機構——食品營養委員會對維生素C的推薦劑量是每天60毫克。有些營養學家認為只要30~40毫克就行了。可鮑林向人們建議的服用量是專家推薦劑量的幾十倍到幾百倍。這自然要遭到醫學界人士的堅決反對了。美國健康基金會主席明確告誡人們:“所謂的大劑量維生素療法必須避免。”醫學界反對大量服用維生素C的重要理由是:這會使人得腎結石。但鮑林反駁說:儘管理論上有這種可能,可是在醫學文獻中沒有一個腎結石病例是因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而導致的。
在鮑林去世之前。雙方始終是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維生素C劑量和作用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直到鮑林逝世以後。我們才初步看到了關於維生素C劑量和作用方面的一點變化:
1995年2月,美國心臟學會和部分營養學家向美國國家食品與藥品管理機構建議:將維生素C的每日推薦量由60毫克提高到250~1000毫克。
1996年4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聲稱:一個人每天攝入200毫克維生素C是最理想的,而不是60毫克。
1996年《紐約時報》報導的一則調查稱。有30%~40%的美國人在服用維生素C,其中1/5的人每天服用量超過1克。
1997年10月,《美國臨床營養雜誌》報導,研究人員對247名年齡在56~71歲的婦女進行了調查,其中有11%的人每天補充維生素C超過10年,這些服用者沒有一人得白內障。研究人員認為,長期補充維生素C,可使白內障的危險減少77%以上——而鮑林早在1985年前就這樣論述了,然而,醫學界原先不相信。
2000年美國藥物研究所食品和營養委員會的評估認為:成人每天服用不超過2 000毫克維生素C是安全的。
有報告稱,據對14例臨床實驗證明,每天口服10克維生素C且連續3年,未發現1例腎結石。現在。多數醫學界人士相信。維生素C確有一定的防治感冒的作用。研究發現。每天攝入300~400毫克維生素C的男性,要比日攝入量60毫克及不足60毫克的人多活6年。
如今,許多專家承認:維生素C有抗癌作用,能預防多種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有報導說。對18例晚期癌症患者,每天1次給予維生素C10~20克靜脈滴注。結果14例全身骨關節痛患者治療1周后有7例明顯緩解。
關於維生素C作用與劑量的這場大論戰。鑒於美國的影響力和雙方的知名度,一開始就越過了國境,波及到全球。各國的醫學界人士起初差不多也都站到了美國同行那邊。遙想當年。鮑林幾乎是“孤軍作戰”地與眾多醫學權威機構和權威人士論爭,他為此而受到的嘲弄和輕蔑是一位著名學者,也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可鮑林在長長的20多年時間裡,義無反顧地奮起捍衛自己的觀點,這種勇氣和探索精神令人深深敬仰。
時至今日,美國和世界各國的許多專家學者已經承認或接近承認鮑林的觀點了,然而論爭仍遠遠沒有結束,例如,有些人認為維生素C能抗癌,有些人卻認為它能致癌。總之,維生素C的作用與劑量問題仍需繼續研究。
誠然,鮑林的某些觀點是否有失偏頗,尚待實踐進一步檢驗。即使有朝一日證明他的論點不夠完美,他的探求精神依舊值得人們學習。畢竟探索永無止境,畢竟科學未到盡頭,我們沒有理由因循守舊。從這個角度看,鮑林的其他觀點也是值得人們深思的。他說:“醫生在行醫時應當慎重是對的,但是,如果醫學要進步,行醫這行業也需要接受新思想。”“醫生的意見不是一貫正確的,雖說其用心善良,患者要自己做出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