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亂學

disorder),研究紊亂現象及其規律的綜合性學科。 對紊亂現象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 紊亂學以宇宙間的紊亂現象為研究對象,揭示紊亂的規律,探索紊亂的格局。

簡介

亂學(science of disorder),研究紊亂現象及其規律的綜合性學科。
對紊亂現象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愛德華·洛倫茨發現,初始的細微差別經過無數的中介,最後會變得面目全非,這種現象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比比皆是。洛倫茨稱之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美國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菲根鮑姆在70年代中期對紊亂學進行廠系統的研究,取得廠突破性的進腿。菲根鮑姆發現的第一個常數是,一個系統在趨向紊亂時周期倍增的精確速度是4.669201609。1978年,法國的流體實驗證實了這一理論,紊亂學的意義因此向科學界顯示出來。美國政府不惜巨資資助這項研究,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還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中心。1984年,瑞典哥德堡舉行的諾貝爾學術討論會曾討論了這一學科的研究。紊亂學以宇宙間的紊亂現象為研究對象,揭示紊亂的規律,探索紊亂的格局。當前紊亂學還停留在對具體對象的研究上。菲根的姆領導的康奈爾大學研究小組主要從事對鞦韆的研究。麻薩諸塞理工學院的理察·科恩領導著對心臟跳動的研究。羅伯特·蕭則對自來水滴淌過程中的紊亂現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方法及意義

紊亂學的研究方法是電子計算機模擬方法,從紊亂現象的周期性反覆找出其數學關係,揭示發生紊亂的規律和紊亂的格局。
紊亂是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一個普通現象,紊亂學的研究必將產生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對客觀世界有秩序有規律運動的研究,紊亂學為科學研究開闢了一個新領域,使人類有可能了解宇宙中細微現象的來龍去脈,深化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