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血細胞內期

瘧原蟲在人體內寄生的第三個階段: 紅血細胞內期(ervthrocytic stage):由紅血細胞前期所產生的裂殖子,侵入紅血細胞體積漸慚長大,當中有一空泡,核偏在一邊很像一個帶印的戒指,所以稱環狀體(或環狀滋養體)。

簡介

在幾小時內環狀體增大,細胞質變得活躍,像變形蟲一樣向各方面伸出偽足,稱阿米巴樣體或大滋養體。此時瘧原蟲攝取紅血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為養料,其不能利用的分解產物(正鐵血紅素)成為色素顆粒,積於細胞質內,稱為瘧色素(在肝細胞中的瘧原蟲無瘧色素)。成熟的滋養體幾乎占滿了紅血細胞,由此再進一步發育形成裂殖體,裂殖體成熟後,形成很多個裂殖子,紅血細胞破裂,裂殖子散到血漿中,又各自侵入其他的紅血細胞,重複進行裂體生殖。

症狀表現

這個周期所需要的時間在各種瘧原蟲不同,間日瘧需48小時(三日瘧需72小時,惡性瘧需36~48小時)。這也是瘧疾發作所需間隔的時間,即裂殖子進入紅血細胞在其中發育的時間裡瘧疾不發作。當新形成的裂殖子從紅血細胞出來時,由於大量的紅血細胞被破壞,同時裂植子及其代謝產物也放出來、於是引起病人生理上一系列變化,以致表現出發冷發熱等症狀。

這些裂子經過幾次裂體生殖周期以後,或機體內環境對瘧原蟲不利時,有一些裂殖子進入紅血細胞後,不再發育成裂殖體,而發育成大、小配子母細胞。在間日瘧大配於母細胞(雌)較大,有時較正常紅血細胞可大一倍,核偏在蟲體的一邊,較緻密,瘧色素也較粗大。小配子母細胞(雄)較小,核在蟲體的中部,較疏鬆,瘧色素較細小(惡性瘧的配子母細胞形狀如臘腸,雌的兩端稍尖,核較緻密,雄的兩端鈍回,核較疏鬆).這些配子母細胞在人體內如不被接蚊吸去,不能繼續發育。在血液中可能生存30~60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