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吉賽爾

紅色吉賽爾

《紅色吉賽爾》是俄羅斯艾夫曼芭蕾舞團的成名作。與著名影片《紅菱艷》一樣,該劇講述了芭蕾舞星的坎坷命運。《紅色吉賽爾》以沙俄時期俄羅斯著名芭蕾舞藝術家奧麗嘉·斯帕絲維切娃為原型,講述了一位藝術家深情投入角色最終為藝術獻身的真實故事。

劇情概要

第一幕

革命浪潮中的彼得格勒。前帝國劇院一堂芭蕾舞課上,嚴謹乖辟的導師從學員中挑出了一位舞藝出眾又氣質神秘的美麗女學員。
這名芭蕾舞女星在金碧輝煌的劇院內獻藝。她舞技精湛,演出絲絲入扣,觀眾大為傾倒,新政權密探組織一名成員為其舞藝著迷,也為其人著迷。
密探以其權力把女舞星帶到他那神秘的國度。那裡,瘋狂的暴民在革命洪流的衝激下,肆意破壞。她霎那間也被權力沖昏頭腦。然而,邪不能勝正,她最後還是返回導師那裡,在芭蕾舞課堂學習。
新成立的政權殘暴不仁,野心勃勃,每個方面都是順我者昌,劇院後來陷入他們手中,舞蹈必須成為新的政治工具。導師也為此而感到絕望沮喪。但卻無力改變現實。
密探和女舞星的關係錯綜複雜,愛恨交織,最後,他容許女舞星流亡國外。

第二幕

法國巴黎大劇院的一堂芭蕾舞課上,一位著名的編舞家在帶領眾學員彩排。儘管女舞星對編舞家的舞步不大熟悉,但他的才華引領她向前,他倆鏇即成為天衣無縫的一對舞伴,成功在望。
然而背井離鄉,漂泊異鄉的孤寂;反覆出現的夢魘般的回憶最終令她精紳瀕於崩潰,她再也無法展示自己藝術的才華,也無法接受溫暖真摯的情感了。
為了彌補感情的失落,她沉溺在花都的夜夜笙歌、紙醉金迷。但祖國曾經的瘋狂的政治變革的片斷卻經常在她腦海中閃現,有如鬼魅般把她整個人淹沒,使她無法安靜;回首鏡中,看到的又是在祖國金碧輝煌的劇院舞台上扮演她心愛的角色——吉賽爾,是那樣光彩奪目,顛倒眾生……人生如戲,吉賽爾是她最鍾愛的角色,自己的命運竟然也與吉賽爾毫無二致——被愛情出賣,最後淪為瘋狂!鏡中的自己就如幽靈,向她遙遙招手!
作為舞劇女主人公原型的奧爾加·斯彼西芙采娃(1895-1991)是20世紀最著名的女舞蹈家之一。她1913年從彼得堡舞蹈學校畢業後參加馬利亞劇院舞團(即基洛夫芭蕾舞團),1916年起,擔任獨舞演員,1920-1924年間是該團唯一的女主演。1924-1932年間擔任過巴黎歌劇院的首席女演員,此後還曾與福金、里法爾等人合作,做為主演參加過一些私人舞團的巡迴演出。她與尼金斯基聯袂主演的舞劇《玫瑰精》和《仙女們》博得歐美舞壇的很高評價。1937年因精神病發病,被迫退出舞台,改為從事教學活動。病情變得嚴重後,1943年住入美國新澤西精神病院治療長達20年之久。1963年遷入由托爾斯泰基金會主辦的農場(在紐約郊區),在這裡孤獨地走完了人生旅程。
演出吉賽爾是斯氏的拿手好戲,這個角色她一連演了近20年。20世紀初,有過三位擅長演吉賽爾的芭蕾明星:巴甫洛娃、卡薩文娜和斯彼西芙采娃,她們的創作節奏和表演風格各不相同。作為女人和演員的命運也大相逕庭,其中斯氏是最悲慘的一位。艾夫曼分析說:“她如此沉醉於自己主人公的世界,無力自拔不能返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吉賽爾的命運也就成了她的命運。還有一點很重要,她經歷了一場劫難——作為首席女主演,她卷進了彼得格勒的革命事件之中,在她心中留下始終揮之不去的印跡。移居國外給她帶來的不止是失望(既有創作上的,也有私生活方面的),而且還給她的生活增添不少悲劇,最後導致崩潰。” 《紅色吉賽爾》1997年1月28日首演於彼得堡,音樂選用柴可夫斯基、什尼特凱(1934-1999 俄羅斯當代作曲家)和比才的作品。全劇分為兩幕,第一幕的故事發生在彼得堡馬利亞劇院,第二幕則是在巴黎歌劇院。據艾夫曼本人說:“我們希望用舞劇手段悼念斯彼西芙采娃這位命運悲慘的偉大舞蹈家……這不是她本人傳記的圖解,而是一種嘗試——試圖概括表現她的命運以及許多被迫離開俄羅斯、經歷悲慘結局的天才的命運。”

《紅色吉賽爾》劇評

觀眾持續的掌聲,令到演員們再三謝幕。我不知道這是預早的安排,還是當場為了觀眾的熱情的回敬;我也不知道這熱烈的掌聲,是觀眾的循例回響、還是他們真心的激賞;而我只念這回用力地拍爛手掌,是因為她們值得!
《紅色吉賽爾》第一幕比較平淡地敘述芭蕾舞女星的故事,當然少不了漂亮的舞蹈,但似乎就缺少了點甚么。直到「他」出現,他打破了一切的平淡,就如「本事」所言:密探他以其權力把女舞星帶到他那神秘的國度。霎時間氣勢磅礴的音樂,密探所帶給女舞星的激情、激烈──狠狠地扣人心弦。
故事讓她返回芭蕾舞課堂、導師那裡學習,然而密探的政權席捲一切,連芭蕾舞課堂所在的劇院都淪陷在他們手中。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芭蕾舞被迫屈服在政治下面,理想穿越胯下的一幕仍然歷歷在目。女舞星在導師與密探中間被接鋸,但現實是殘酷的,導師再也無能為力。而女舞星仍然在理想與愛情里掙扎,最後,她在密探的允許下逃出了牢籠。看著密探每次出場所帶著的剛烈的氣氛,與女舞星在他和本來寧靜生活之間的踟躕,我首次感受到用舞蹈探索理想和愛情深沉激烈的震撼人心!
第二幕她來到了法國巴黎的一個芭蕾舞班。在她來到之前,著名的編舞家只是茫然若失地指導著他的學員,人們都彷佛知道他的求之不得。直到女舞星來到之後,他引導著她,像找回另一半似的。倒映在鏡子裡的他倆,像極了八音盒上的可人兒。編舞家輕而易舉換成舞伴替她脫去披肩,像為了她掀開捂著傷口上的血布;她亦自己除去了濃重的芭蕾舞裙,搖身一變成了輕裝束;這幾下輕描淡寫的從容舞步,女舞星好像從雍容典雅的過去、忽然長足成現在重新開始的婥妁清新。
可惜,因為種種的原因,她的生命縱使再回歸到在藝術里也得不到滿足,於是她流連花都,藉以慰籍寂寞的心。在舞廳上,銀光熠熠、紙醉金迷的舞蹈又是大異其趣,我再一次陶醉在她的聲色犬馬裡面──這大概和暴民在街道上狂歡一樣,對她來說都是一種解脫。
當以為一切已經「塵埃落定」的時候,舞曲再度高潮迭起。女舞星過著夜夜笙歌的生活,但終不免、過往的回憶不斷在她腦海里閃現;驅之不走、揮之不去的還有密探的念頭──此時的舞台上,也只是剩下一支燈、一顆頭,和一個飛揚的上半身;既深沉、神秘,又寂寞;與之前的歌舞昇平相較,在在地顯示了她的「斯人獨憔悴」。然而,教台下的觀眾紙醉金迷的不只如此,從淹沒她的回憶里被放逐出來後,她帶回了一件諾大的赤色披風、披風圈著她的路,就似她的過去一樣紅烈烈……;承續這攫住人心一切的是從前導師和一眾白衣女郎幽靈似地出現,明明、這是充滿可怖氛圍光景,但在難言的沉靜中,卻又有另一番引人入勝!
在疑幻疑真的戲碼里,女舞星因為忍不住寂寞的煎熬,忽然引劍自殺。至此,我才真正明白《紅色吉賽爾》的意義:吉賽爾要展示給你她是一個逍遙自在及快樂的鄉村姑娘;她在戀愛中,她被奉承,跟著突然間,她發覺她被欺騙;在瞬間,她的整個世界跌落破爛成一片片圍繞著她。對,而女舞星的生活正與吉賽爾相反,她飽受戰火摧殘、離鄉背井,加上神女有心──在她的生活里,活活是被染了血色、迴蕩著悲涼的寂寞感覺。看到這裡,不禁讓清水濡濕了眼眶。還有往後的就如李清照《聲聲慢》寫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無論是女舞星「眾里尋他千百度」最後發現根本沒有人,還是舞伴排除萬難似地奔往她身邊,這都像被埋葬在幽靈之後瑪華統治之地般虛無飄渺;故事到了尾聲,她亦是一如八音盒上的可人兒那樣、只不落得一個人冷清地回到鏡子後面的世界……。
直至此刻,最是令我回味無窮的,就有密探的暴民們與眾不同的一段劇烈歌舞和巴黎舞廳上銀光熠熠、紙醉金迷的另一段浮生若夢;而最是使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女舞星夢回密探欲罷不能似的一段曼舞、和充滿了象徵性的幽靈的一幕氛圍。《紅色吉賽爾》一如她所獲得的讚譽,絕對稱得上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芭蕾舞劇之一」,藉寫此文,聊以錦上添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