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細胞

紅斑狼瘡細胞

紅斑狼瘡細胞:全血脫纖維法:陰性。幾乎所有的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人都可以在體外用全血脫纖維法促成紅斑狼瘡細胞的形成。其它膠元病,如複合結締組織病、乾燥綜合症等,也可在體外試驗中找到紅斑狼瘡細胞,陽性率大約為30%左右。

紅斑狼瘡細胞L.Ecells

簡介

SLE患者血液(體液中)存在LE因子,在體外可使受累白細胞核DNA解聚,形成游離均勻體,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細胞所吞噬而形成

紅斑狼瘡細胞檢查

紅斑狼瘡細胞檢查,是在體外檢查LEC因子存在的試驗。

分類

(一)血常規。
(二)血沉增快。
(三)血清蛋白白蛋白降低,α2和γ球蛋白增高,纖維蛋白原增高,冷球蛋白和冷凝集素可增高。
(四) 免疫球蛋白活動期血IgG、IgA和IgM均增高,尤以IgG為著,非活動期病例增多不明顯或不增高。有大量蛋白尿且期長的患者,血Ig可降低,尿中可陽性。
(五)類風濕因子約20%~40%病例陽性。
(六)梅毒生物學假陽性反應2%~15%陽性。
(七)抗心磷脂抗體IgG型的陽性率為64%,IgM型為56%,與患者 血栓形成,皮膚血管炎,血小板減少,心肌梗塞、中樞神經病變和習慣性流產或宮內死胎關係密切。
(八)LE細胞
Hargraves(1948)首先在 骨髓中發現,Haserick(1949)從外周血中找到LE細胞。miecher(1954)證明紅斑狼瘡細胞因子為一種抗核因子,是一種γ球蛋白,現已明確形成LE細胞需要4個因素:①LE細胞因子,是一種抗核蛋白抗體,存在於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積液、皰液和腦脊液中,其相應抗原為脫氧核糖核酸一組蛋白複合物,此抗原存在於細胞核內;②受損傷或死亡的細胞核,無種屬和+器官特異性,即人或動物的各種器官的細胞核均可與LE細胞因子起作用;③活躍的吞噬細胞,一般為中性粒細胞;④補體:在吞噬時需要補體的參與。LE細胞形成的過程首先為LE細胞因子與受損傷或死亡的細胞核起作用,使細胞核脹大,失去其染色質結構,核膜溶解,變成均勻無結構物質,所謂“勻圓體”細胞膜破裂,勻圓體墮入血液,許多吞噬細胞聚合來吞噬此變性的核,形成花瓣形細胞簇,隨後此變性核被一個 吞噬細胞所吞噬,就形成所謂LE細胞,補體參與起促進吞噬作用
約90%~70%活動性SLE患者,LE細胞檢查陽性。其他疾病如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中約10%病例可查見該細胞,此外, 慢性活動性肝炎、藥疹如普魯卡因醯胺及肼酞嗪(肼苯噠嗪)等引起也可陽性。
(九)抗核抗體試驗(ANA)
本試驗敏感性高,特異性較差,現象作為篩選性試驗,一般採用間接免疫螢光法檢測血清ANA,以鼠肝印片作底物,亦有採用Will-2細胞,Hep-2細胞等作底物,約80%~95%病便ANA試驗陽性,尤以活動期為高,反覆測定累積陽性率更高。血清ANA效價≥1:80,意義較大,效價變化基本上與臨床病情活動度相一致。螢光核型可見周邊型、均質型和斑點型,偶見核仁型。另有5%~10%病例,臨床症狀符合SLE,但ANA持續陰性,有其它免疫學特

正常值

陰性

臨床意義

多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其活動期較緩解期陽性率高。 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性動脈炎、 硬皮病皮肌炎等有時也可查到此種細胞。未找到狼細胞並不能否定紅斑狼診斷,應進一步作相關的免疫學檢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