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團龍蟒

紅團龍蟒

中國戲曲服裝俗稱“戲衣”、“戲裝”、“行頭”,是戲曲舞台人物造型的重要條件。按照中國戲曲專用名詞,戲曲服裝分為蟒、帔、靠、褶、衣五大種類。“中國戲曲服裝圖集書標”的圖案就屬於蟒(或稱蟒袍)的一種,稱“彩繡十團龍紅色蟒袍”,簡稱“紅團龍蟒”。蟒源自我國明、清時代的“蟒衣”。明代皇帝所穿禮服——“黃龍袍”胸前、背後、兩肩與裳的正前主要裝飾紋樣以盤成正圓形的團龍為主;清代“蟒衣”屬文武官員穿在補褂內的“吉服”。龍紋與蟒紋的區分在龍爪為五,蟒爪為四。戲曲服裝中的蟒仍保留著明代服飾的一些特點,如狀似盤子的領式和寬大的袖子。蟒的紋樣主要是龍和“海水江牙”(又叫“蟒水”),龍分大龍、團龍、行龍3種形狀,而“蟒水”有彎立水、直立水、立臥三江水、立臥五江水、全臥水5種之分。

紅團龍蟒
團龍蟒的套用範圍很廣。團龍紋樣嚴謹規整,裝飾性強,顯得文靜,沉穩。在布局上呈對稱形式,全身計十個龍團,以流雲、八吉祥插底作陪襯。紅色團龍蟒為身份高、性格文靜的人物所用,如皇叔劉備、駙馬陳世美、巡按王金龍等。繡活多採用絨繡或圈金絨繡,蟒水為彎立水。
配圖

紅團龍蟒

圖為《玉堂春》之王金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