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帕森

約翰·帕森

英國建築師約翰·帕森的展覽《空間是平的》日前在倫敦設計博物館開展。今年61歲的帕森有“極簡主義之父”之稱。

個人簡介

零層大廳零層大廳

英國建築師帕森近日在倫敦開展 他的設計甚至連僧人都擔心太素了 如今他所開創的風潮席捲全球。
英國建築師約翰·帕森的展覽《空間是平的》日前在倫敦設計博物館開展。今年61歲的帕森有“極簡主義之父”之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歐美的設計潮流主要還是走奢侈華麗路線的時候,帕森卻已經開始致力於設計簡潔而有力的空間。你幾乎很難在他設計的空間裡找到任何的裝飾物,甚至找不到除了白色之外的任何其他色彩。帕森曾經為僧侶們設計過廟宇,但是在最初,就連僧人們也有點兒擔心帕森給他們設計的這個新有點過於素了。然而今天,帕森所開創的這股“簡約主義”的設計風潮已席捲全球。

個人成長

約翰·帕森約翰·帕森

讀書時曾把房間裡所有東西包括床清理掉,受日本禪宗啟示開創簡約風格,帕森並不十分清楚“簡單就是美”這個概念是從何時開始形成的。
但是他記得自己確實從很小的時候就有某種“空間感”。童年時他住在一個很大的房子裡,他的父親覺得它太大了,決定將它一分為二,帕森的臥室被隔開成兩個,一個給他的姐姐。但是他的哥哥姐姐們長大離開家了,牆又被推倒,他最後住在一個大的房間裡,裡面很少東西。這讓他感覺好極了。
帕森對簡約的喜愛是受自己母親的影響:“她是一個真正有節制的人,她想我成為一名傳教士。她討厭任何花哨,而我的父親相當的花哨。”這個略顯“花哨”的父親是個做紡織品貿易商人,他在帕森成年之後將其送入著名的伊頓公學讀書。在自己獨立的宿舍里,帕森延續自己對簡約的熱愛。他將房間裡所有的東西都清理掉——包括,然後他嘗試著在吊床上睡覺。
畢業以後,帕森開始幫助父親做生意。他做得不怎么樣。在一年聖誕節的前夕,他經營的子公司倒閉了。“我決定走得越遠越好。”恰好那個時候,他看到了一部關於日本佛教的紀錄片,帕森覺得那裡正是他想去的地方,於是在24歲那年的聖誕夜,他從英國飛到了日本。
一位朋友把他帶到了日本北部的一家寺院。一位僧人出來迎接,順手就遞給他一塊拖布:“請你把地板擦亮。”那是凌晨4點。帕森堅持了幾個小時就放棄了。但是他決定繼續在日本“等待禪的啟示”。他在名古屋教了三年英語,後來加入了日本設計師倉右四郎的工作室。在倉右四郎的鼓勵下,帕森回到英國倫敦建築協會學習,並於1981年成立了約翰·帕森工作室。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歐美的經濟正處於巔峰狀態,社會風潮反映在設計界的風格上,以復古及繁雜為主要表現。而在日本經歷了一場“禪悟”的帕森卻有著另外的審美取向。他的工作室做的第一個項目來自帕森當時的女朋友、藝術品商海倫娜·凡·羅恩。“有一天她不在家,我就把她房間裡所有的牆都給拆掉了,我覺得那樣使得這房子顯得更漂亮……海倫娜一開始有些驚訝,但是後來她叫我去改建她的辦公室,從此我把她所有的公寓都改建了一遍,即使是我們離婚後。”

建築風格甚至影響CK設計

CK旗艦店CK旗艦店

在他眼裡白色分五十多種。帕森設計的這種極簡公寓與當時流行的復古風形成強烈對比。在最初,找帕森設計的主要來自藝術圈,畫廊藝術家收藏家等。直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第一大設計品牌CK的老闆突然出現在了帕森的辦公室里,告訴他自己有多么鍾愛他的設計。帕森開始主刀設計CK位於紐約的旗艦店,並且一發不可收拾,接連拿下了CK在巴黎以及韓國分店設計工程。他簡約的設計逐漸和CK的風格水乳交融,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CK服飾的設計走向。
帕森很注重空間的開闊感,厭惡雜亂,房間裡不允許有任何的裝飾物,帕森似乎只認識一種顏色——白色,事實上在他看來,有五十多種不同的白色,已經足夠用了。而他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取自石灰石橡木花崗岩混凝土,很少用其他。這種異乎尋常的乾淨利落的設計風格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其中包括了一群捷克清修的西多會的修士。有趣的是,當修士們趕到帕森位於倫敦的辦公室來討論合作事宜的時候,他們四下打量了一番,被帕森辦公室里的簡約震撼到了,他們開始有了些憂鬱:“你會把我們的修院也設計成這樣嗎,對我們而言會不會有點兒太簡樸了?”

沒電視沒花瓶的極簡建築:激動人心的純淨

帕森把“極簡主義”定義為:“當一件作品的內容被減至最低限度時所散發的完美感覺。當物體的所有組成部分、所有細節以及所有的連線都被減少壓縮至精華時,它就會擁有這種特性,這就是去掉非本質元素的結果。”他的妻子凱薩琳是一名喜好濃墨重彩風格的設計師,但是在和帕森走到一起後也只得修心養性洗盡華。而據說帕森的兒子曾經向同學投訴說,自己從小沒有什麼玩具,因為帕森無法忍受古靈精怪、五顏六色的玩具堆積一室的樣子。還有一個典故不知道是不是個笑話:帕森的兒子不滿父親嚴禁在起居客廳安放電視,因為父親覺得熒幕里花花綠綠的畫面實在太不簡約了。
巴西一位女作家丹妮拉·德·卡馬雷有幸在帕森設計的房子裡住過五年。那是一棟你幾乎看不到任何東西的建築:電器設備、電線電纜暖氣……帕森想方設法把它們掩藏得很好。“當我母親聽說了我要搬去那種地方,她真的很擔心。連一個花瓶都沒有,你怎樣生活下去?但是現在我覺得如果你有機會在這樣的建築里生活一下,會發現自己的人生都會發生改變……擺脫一切你不需要的東西會帶來一種激動人心的東西——純淨。”在卡馬雷看來,那是一種彌足珍貴的人生體驗。
“我想創造的是這樣的一種空間:人們身處其中會感覺良好。在我看來,所謂空間,就是當我走進一個好的建築當中,它能給我帶來的那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帕森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