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減低

糖耐量減低

糖耐量減低屬於一種專業術語,是一種醫學名詞。糖耐量減低以往稱無症狀糖尿病,又稱化學性糖尿病、隱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IGT是糖代謝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幾乎都要經過糖耐量減低這個階段。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糖耐量減低糖耐量減低
我們無論吃什麼樣的食物,在就餐後的30分鐘或者60分鐘時血糖將升至最高水平,但一般不會超過一定值,而在就餐的2個小時之後,血糖水平就會恢復到空腹的正常水平。這種現象就被稱為糖耐量或耐糖現象。
糖耐量減低以往稱無症狀糖尿病,又稱化學性糖尿病、隱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IGT是糖代謝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幾乎都要經過糖耐量減低這個階段。

特徵

①糖耐量曲線異常但不足以診斷為糖尿病
②長期隨訪中半數以上病人可轉化為正常糖耐量曲線,少數轉化為真正糖尿病。
③此組病人發生大血管病變伴動脈粥樣硬化者較正常人明顯增多,且伴有冠心病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及年齡因素等)者明顯增多,故並非正常人。
④雖經D860長期治療不能防止其發生心血管病變與發展為糖尿病,但少數經飲食治療後如體重減輕者可使糖耐量曲線恢復正常。

診斷

糖耐量減低糖耐量減低
正常的空腹血糖3.89-6.1mmol/L,超過上限可考慮為糖尿病,但建議複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試驗等。如果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可確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證實,排除應激狀態外,如感染,外傷)如果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可確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證實,排除應激狀態外,如感染,外傷).正常人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7.8mmol/L,又小於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考慮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試).(排除應激狀態外,如感染,外傷)。

危害

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風險都加大。

治療

許多研究顯示,給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IGT、IFG)適當干預可顯著延遲或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中國大慶研究和美國預防糖尿病計畫(DPP)研究生活方式干預組推薦患者攝入脂肪熱量<25%的低脂飲食,如果體重減輕未達到標準,則進行熱量限制;生活方式干預組中50%的患者體重減輕了7%,74%的患者可以堅持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強度的運動;生活方式干預3年可使IGT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下降58%。此外,在其他種族糖耐量異常患者中開展的生活方式干預研究也證實了生活方式干預的有效性。應建議糖尿病前期患者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來減少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並定期隨訪以確保患者能堅持下來;定期檢查血糖;同時密切關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和血脂紊亂等),並給予適當治療。具體目標是:(1)使肥胖或超重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2)至少減少每日飲食總熱量400~500千卡;(3)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4)體力活動增加到250~300min/周。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進行的藥物干預試驗顯示,降糖藥物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TZDs)、二甲雙胍與TZDs聯合干預以及減肥藥奧利司他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但因目前尚無充分證據表明藥物干預具有長期療效和衛生經濟學益處,因此各國臨床指南尚未廣泛推薦藥物干預作為主要的預防糖尿病手段。鑒於目前我國的經濟水平和和與預防糖尿病相關的衛生保健體制尚不健全,我國指南不推薦使用藥物干預的手段預防糖尿病。

注意事項

糖耐量減低者的血糖雖然高於正常,卻不夠糖尿病標準,也不能診斷為隱性糖尿病,它不是糖尿病。但每年都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的病人發展成糖尿病。
肥胖、不愛活動、血脂異常、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胰島素血症者,均是誘發糖耐量低減的潛在“殺手”,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絕不能麻痹大意。而一旦被確診患上了糖耐量低減,更應密切觀察和定期檢測血糖,並長期不懈地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干預。國內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治療可使31%~46%的糖耐量低減者避免成為糖尿病病人,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會也將大大減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