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獲能

精子獲能

精子是男性的睪丸而產生的當精子射入陰道內,精子離開精液,經宮頸管進入子宮腔及輸卵管腔,精子頂體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澱粉酶降解,同時頂體膜結構中膽固醇與卵磷脂比率和膜電位發生變化,降低頂體膜穩定性的過程。精子獲能是精子獲得穿透卵子透明帶能力的生理過程,是精子在受精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階段。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精子獲能精子獲能
精子獲能是精子獲得穿透卵子透明帶能力的生理過程,是精子在受精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階段。其實,精子在附睪內已經獲得了受精能力,但由附睪分泌的一種物質附於精子表面,抑制了他的受精能力,這種物質被稱為去能因子。精子進入女性生殖道以後,去能因子的作用被解除,精子才具有真正的受精能力,這就是精子獲能。能夠解除去能因子的物質稱為獲能因子。

精子在陰道內不能獲能,只有當他穿過宮頸時,精漿內大量的去能因子才能被阻擋。精子同子宮內膜接觸後,子宮內膜產生獲能因子。輸卵管的分泌物也參與了精子獲能。因此,可以說精子的獲能過程是一個多時相的過程。先在子宮內,後在輸卵管內。隨著精子的獲能,氧耗量增加,精子運動加速,並且線粒體鬆散化,為拋棄尾部和線粒體做好準備,並迅速游向卵子,最終使精卵結合。

獲能過程

在生理條件下,精子必須先經過雌性生殖管道並停留一段時間後,才能獲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即精子獲能。

獲能的本質在於暴露精子膜表面的卵識別因子和結合因子,解除對精子頂體反應的抑制,並使精子得以識別卵子並穿入卵內,完成受精。

獲能精子在結構和功能上都發生了一系列特異性變化,表現在:精子超活化;精子代謝方式改變;精子膜變化;精子形態變化。

精子超活化

運動方式:強有力的、尾部呈“鞭打樣”的不對稱運動(精子超活化)。

判斷精子超活化的指標:軌跡速度增加、直線型降低、前向性降低、側擺幅度增加。使用CASA,標準不同。

生理意義:有利於精子通過輸卵管腔內粘稠介質;②賦予精子穿透放射冠和透明帶力學基礎。

代謝方式改變

獲能精子以葡萄糖為主要能源,進行有氧和無氧兩種功能方式。

獲能精子酶系及信號系統發生變化:①腺苷酸環化酶被激活;②磷脂酶被激活;③蛋白質磷酸化加劇。

獲能精子頂體素原→頂體素。

精子膜改變

膜蛋白變化:①去除抑制頂體反應的穩定因子;②丟失掩蓋精卵識別位點的蛋白質,暴露或重新分布與精卵識別有關的蛋白質;

膜凝集素受體變化:為精卵識別創造了條件。

膜流動性變化:①去除精子膜表面遮蓋物,暴露精卵識別位點;②膜通透性變化,有利於鈣離子內流,增強精子活力;③精子膜出現高度特異性區域,有利於頂體反應和受精。

形態變化

線粒體鬆散或腫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