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惡性腫瘤

精囊惡性腫瘤

精囊惡性腫瘤罕見。由於膀胱原位癌、前列腺癌、直腸癌及淋巴瘤等易侵及精囊,故臨床上難以鑑別腫瘤是否原發於精囊。組織學上原發性精囊惡性腫瘤多為腺癌和肉瘤。

基本信息

概述

精囊惡性腫瘤精囊惡性腫瘤

病名。指發生於精囊的惡性腫瘤。罕見。常為乳頭狀腺癌和肉瘤。前者多發於50歲以上,後者則在50歲以前發生。瘤細胞分化不良,多形性,核大、呈囊狀,染色質深染;胞漿色淡,嗜酸性染色。早期可捫及精囊區紡錘形腫塊,質硬、結節狀。晚期病變累及全精囊、前列腺、直腸等處。膀胱鏡顯示膀胱頸部梗阻,三角區和膀胱後壁高低不平,輸尿管口梗阻。表現尿頻、尿痛、排尿困難,甚至尿瀦留,可有腹股溝區或睪丸疼痛。癌腫增大可壓迫浸潤直腸,出現直腸疼痛、便秘、便血。治療主要施行根治性手術,包括兩側精囊、前列腺、膀胱、盆腔脂肪淋巴組織,甚至輸尿管下段、直腸、乙狀結腸一併切除。術後輔以放療或化療。晚期應放療或聯合化療。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目前暫無相關資料

(二)發病機制

精囊癌多無完整包膜,主要侵及前列腺、膀胱,但很少累及直腸。以局部淋巴結轉移為主,晚期可發生遠處轉移。骨轉移多表現為溶骨性改變。

早期症狀

1.臨床症狀血精、間歇性血尿、尿頻、尿液中有稠厚膠樣物。腫塊大時可引起排尿困難,甚至尿瀦留。晚期出現里急後重和繼發性附睪炎。大便帶血提示腫瘤已侵及直腸。

2.直腸指檢前列腺上方可觸及不規則紡錘形硬塊,呈囊性或實性,有時與前列腺融合而分界不清。

診斷精囊腫瘤的標準為:①腫瘤必須局限於精囊內;②無其他部位的原發腫瘤;③病理上為乳頭腺瘤,如屬不分化腺瘤應有黏液生成。

檢查

腫瘤標記物:血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icspecificantigen,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acidphosphatase,PAP)及癌胚抗原CEA陰性,癌抗原125(Carbohytrateantigen125,CA-125)升高可提示精囊癌。

1.膀胱鏡檢查可見三角區受壓變形、移位。

2.影像學檢查寶雞537醫院專家介紹B超、CT可明確腫瘤的部位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精囊造影可顯示精囊內有充盈缺損、梗阻、變形等;IVU有助於判斷輸尿管是否被累及;必要時可在經直腸B超(transrectalultrasound,TRUS)引導下經直腸穿刺活檢以明確病理性質。骨轉移呈溶骨性改變。

3.病理檢查為乳頭狀腺癌,未分化癌尚有黏液生成。

鑑別診斷

1.前列腺癌直腸指診(digitalrectalexamination,DRE)示前列腺堅硬如石或前列腺有硬結,血PSA升高。前列腺穿刺活檢可幫助診斷,免疫組化示PSA陽性。

2.結腸、直腸癌有排便習慣改變及血便史,血CEA升高,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腸內腫物,腸鏡下活檢,病理檢查可確診。

治療注意事項

(一)治療

如腫瘤較大,可考慮雙側精囊連同膀胱、前列腺、甚至直腸(全盆腔切除術)根治性切除術。如腫瘤較小,可行局部切除。有人主張精囊癌的治療,應採用手術,放療及內分泌聯合治療方可提高療效,化療一般無效。

(二)預後

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雌激素治療和放射治療可延長患者生命。預後一般較差,因發現往往多為晚期,但亦有存活12.5年的報告。

精囊肉瘤(sarcomaofseminalvesicle)報導極少,一般為平滑肌肉瘤。除病理確診外,無特殊表現,症狀極似精囊腺癌,主要有血精、前列腺側上方可觸及包塊及排尿困難等。這些腫瘤病情進展迅速,預後較差。目前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案,可行根治性切除或單純精囊切除術,術後輔以放療、內分泌治療。預後不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