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壯鉤絲殼

粗壯鉤絲殼,屬子囊菌綱、白粉菌目,拉丁名為Uncinula salmonii,定名人H.&P.Syd。

基本信息

編 號 7169
拉丁綱名 Ascomycetes
中文綱名 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 Erysiphales
中文目名 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 Erysiphaceae
中文科名 白粉菌科
拉 丁 名 Uncinula salmonii
中 文 名 粗壯鉤絲殼
定 名 人 H. & P. Syd.

形態描述

菌絲體葉的兩面生,以葉面為主,有時也可以是葉面生或葉背生,存留至近在留,展生至形成薄的斑片;
子囊果聚生至散生,暗褐色,扁球形,直徑(70-)81-115(-130)μm,壁細胞多角形,直徑6.8-18.8(-22.5)μm;
附屬絲(8-)14-22(-27)根,直或彎,有時波狀或曲膝狀,少數有結節,長度約為子囊果直徑的1-1.5(-1.8)倍,長(74-)100-169 (-200)μm,一般向上漸粗,少數上下近等粗或在同一根附屬絲上粗細不勻,在中部突然變粗等等,下部寬(4.6-)6.3-7.6(-8.8)μm,上部寬(5.1-)6.3-10.2(-12.5)μm,壁薄,向下稍漸厚,平滑或粗糙,無隔膜或在基部有1個隔膜,上部無色,基部細胞褐色,頂端鉤狀部分捲曲1-1.5圈;
子囊(3-)5-7(-9)個,近卵形、不規則卵形、近球形,大多有短柄,少數近無柄到無柄,(42.0-)50.4-61.5(-71.1)×(30.5-)34.6-47.3(-50.8)μm;子囊孢子5-8個,卵形、矩圓-卵形、卵-橢圓形,(12.7-)15.7-21.0×(8.9-)10.0- 138μm。

類似菌種

Uncinula salmonii H. & P. Syd.一種一般生長在Fraxinus(木犀科)上。Salmon (1902)最早將 Fraxinus bungeana DC. var. pubinervis Wenz.上的這個種作為 Uncinula sengokui Salm.發表,但指出與該種不完全一樣。後來 H. & P. Sydow(1913)重新發表為新種 Uncinula salmonii Syd.。在 Salmon(1902)的描述中,孢子數目為“通常4-6個,較少 3或7個,非常少8個”。Sydow(1913)的描述則寫道,“通常4-6個,較少3或7 個”。我們這個菌也是生長在木犀科上,基本形態與 Uncinula salmonii一致,只是孢子數目較多,(5-)6-8個,但也在Salmon(1902)的描述範圍之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