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鏈球菌肺炎

米氏鏈球菌肺炎

米氏鏈球菌肺炎由米氏鏈球菌(S.milleri)引起呼吸器官感染,包括肺炎。男性居多。據山城報告,在健康成人(20~80歲)的咽部取拭子標本會檢出11.7%(14/120)的105CFU/ml 以上的米氏鏈球菌。所以若從痰中檢出該菌,不一定就是致病菌。併發症有肺膿腫及膿胸。該病可能經呼吸道吸入後發病。確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米氏鏈球菌(S.milleri)本是口腔常在菌,也可引起呼吸器官感染,包括肺炎。男性居多。

症狀體徵

米氏鏈球菌肺炎米氏鏈球菌
中國國內報導的18 例中急性扁桃腺炎3 例,肺炎3 例,胸膜炎伴膿胸11例(其中膿胸7 例),肺氣腫感染惡化1 例。年齡從26 歲到81 歲,較為高齡發病(55 歲以上的多)。其中社區感染15 例,養老院內感染2 例,醫院內感染1 例。另一學者也證實米氏鏈球菌造成的膿胸的80%為社區感染。從細菌種類上分,咽峽鏈球菌1例,星座鏈球菌6 例,中鏈球菌11 例。患者多有基礎病患,計腦血管意外5 例,肝功能障礙2 例,惡性腫瘤2 例,糖尿病2 例,肺氣腫1 例,而且病情都較為重篤。患者中有10 例嚴重嗜煙者,8例嗜酒者。此外應特別指出吸入作為感染途徑的嚴重性。從病情程度本組18 例,分輕度5 例,中度11 例,重度2 例。除2 例養老院中感染的肺炎為與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的混合感染外,余為單純本菌所致。Hocken 等報告25 例膿胸中6 例為米氏鏈球菌所致,因此認為該菌易引致肺膿腫和其他膿腫。此外還有2 個特點.一是細菌培養,本菌多為純培養,為5/6 例 (Shalaes 報告為8/9 例);另一特點是男性多,為5 例。

疾病病因

米氏鏈球菌肺炎米氏鏈球菌肺炎患者

米氏鏈球菌是鏈球菌屬中的一類,它又分為β-溶血性咽峽鏈球菌(S.angionosus),α或β-溶血性的星座鏈球菌(S.constellatus)及中鏈球菌(S.intermedius)。據山城報告,在健康成人(20~80 歲)的咽部取拭子標本會檢出11.7%(14/120)的105CFU/ml 以上的米氏鏈球菌。所以若從痰中檢出該菌,不一定就是致病菌。

病理生理

該病可能經呼吸道吸入後發病。確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有呼吸道症狀,加之血培養陽性即可診斷。
實驗室檢查:細菌培養,本菌多為純培養。
其他輔助檢查:胸部X 線檢查,早期可正常,24h 左右可出現片狀陰影。

鑑別診斷

米氏鏈球菌肺炎米氏鏈球菌肺炎患者
1乾酪性肺炎 急性結核性肺炎臨床表現與肺炎鏈球菌肺炎相似X 線亦有肺實變,但結核病常有低熱乏力,痰中容易找到結核菌。X 線顯示病變多在肺尖或鎖骨上下,密度不均,病久不消散,且可形成空洞和肺內播散。而肺炎鏈球菌肺炎經青黴素治療3~5 天,體溫多能恢復正常,肺內炎症也較快吸收。
2.其他病原體引起的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和克雷白桿菌肺炎的臨床表現均較嚴重。革蘭陰性桿菌肺炎常見於體弱、心肺慢性疾病或免疫受損患者,多為院內繼發感染。痰液、血或胸液細菌陽性培養是診斷不可缺少的依據。病毒和支原體肺炎一般病情較輕,白細胞常無明顯增加,臨床過程、痰液病原體分離和血液免疫學試驗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3.急性肺膿腫 早期臨床表現與肺炎鏈球菌肺炎相似。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出現大量特徵性的膿臭痰。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克雷白桿菌及其他革蘭陰性桿菌厭氧菌等。X 線顯示膿腔和液平,較易鑑別。
4.肺癌 少數周圍型肺癌X 線影像頗似肺部炎症。但一般不發熱或僅有低熱,周圍血白細胞計數不高,痰中找到癌細胞可以確診。中央性肺癌可伴阻塞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後炎症消退,腫瘤陰影漸趨明顯,或者伴發肺門淋巴結腫大、肺不張。對於有效抗生素治療下炎症久不消散,或者消散後又復出現者,尤其在年齡較大者,要注意分析,必要時做CT、痰脫落細胞和纖支鏡檢查等,以確定診斷。

治療方案

本病較為敏感的抗生素有青黴素、頭孢烯類(cephems)、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和四環素、林可黴素,可單用亦可並用。

預後及預防

米氏鏈球菌肺炎米氏鏈球菌肺炎疫苗
預後:如積極治療臨床可全部治癒。值得指出的是,對膿胸一定要及時,充分地引流,否則後果不佳。有人報告本菌易致肺化膿症及膿胸,致死率可達20%~30%,不可忽視。
預防:避免淋雨受寒、疲勞、醉酒等誘發因素。對於易感人群可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上個世紀20 年代曾用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由於抗生素的興起而被屏棄,隨著耐藥菌的增加,近十餘年來,疫苗接種又重新受到重視。多採用多型組合的純化莢膜抗原疫苗。有商品供應的疫苗含肺炎鏈球菌型特異多糖抗原中的23 種抗原,覆蓋85%~90%引起感染的肺炎鏈球菌菌型。雖然對精確的保護水平尚不甚了解,因為通常不能作抗體效價測定,一般認為健康人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後2~3 周,血清內出現抗體,4~8 周抗體效價持續增高,可降低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發病率,有效率超過50%。保護的期限至少1 年以上。對於高危人群,5~10 年後需重複接種。適宜接種人群為肺炎鏈球菌易感的2 歲以上兒童和成人,包括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患者、脾功能不全或無脾者、霍奇金病多發性骨髓瘤、糖尿病、肝硬化、腎衰竭、HIV 感染、器官移植及其他與免疫抑制有關疾病的病人。反覆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和鼻竇炎,一般不認為是注射疫苗的指征。接種疫苗後約半數在注射部位出現紅斑和(或)疼痛,1%出現發熱、肌痛或局部明顯反應,5%出現過敏性或其他明顯反應,5 年內重複接種者易有較強的局部反應。

流行病學

據日本琉球大學的齋藤教授的研究,該菌已成為急性肺炎、肺化膿症、膿胸的重要致病菌。中國尚少這方面的報導。沖本等人在川崎醫科大學呼吸內科8 年半中收集該菌所致呼吸器官感染達18 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