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奈爾

米拉·奈爾

米拉·奈爾(Mira Nair),1957年10月15日出生於印度奧里薩邦,畢業於哈佛大學,印度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88年,執導個人劇情長片處女作《早安孟買》獲得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1990年,擔任第4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成員 。1991年,執導愛情片《密西西比風情畫》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奧賽拉獎 。 2001年,執導劇情片《季風婚宴》獲得第2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2002年,與11位導演共同拍攝紀錄片《九一一事件簿》,獲得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2004年,執導劇情片《名利場》 。2009年,執導傳記片《艾米莉亞》 ,同年又與娜塔莉·波特曼、姜文等12名導演聯袂執導短片集《紐約,我愛你》 。2012年,執導劇情片《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 。2014年,與11位導演共同執導短片集《與神對話》 。2016年,執導傳記劇情片《卡推女王》 。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米拉·奈爾,出生於印度一座小鎮上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曾做過女演員。1976年,她進美國哈佛大學學習並在那裡開始愛上了電影製作。

演藝經歷

電影作品 電影作品

米拉步奈兒的第一部劇情片《早安孟買》(SALLAM BOMBAY!),展現了在孟買貧民區中掙扎的一個小男孩痛 苦的生活,以紀錄片式的手法和現實主義風格有力地揭開了流浪兒悲慘的經歷,儘管是處女作,但平穩成熟,一舉摘取了1988年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自80年代開始,米拉步奈兒就成為了印度電影在西方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她的其他片子包括《MISSISSIPPI MASALA》、《THE PEREZ FAMILY, KAMA SUTRA》、《A TALE OF LOVE》以及最近為HBO所拍攝的紀錄片《THE LAUGHING CLUB OF INDIA》(哈哈俱樂部)。

米拉在1998年拍一部依據Dr. Abraham Verghese's自傳暢銷書改編的電影《我的家國》 (My Own Country),是年輕移民醫生和AIDS的故事。演員有Naveen Andrews和 Glenne Headly,和 Marisa Tomei,及Swoosie Kurtz,和 Hal Holbrook,等名角,此片並獲 NAACP最佳原作獎。

1999年米拉又重拍記錄片《印度起笑俱樂部》(The Laughing Club of India)又獲2000年之The另類國際陪審團節之“ Special JuryPrize in the Festival International”之 Programmes Audiovisuels 獎。

頗具知名度的《季風婚宴》 (Monsoon Wedding),米拉在30天內殺青。有關印度旁庶普地方的婚禮,由巨星Naseeruddin Shah及眾多的印度演員參予演出,獲得2001年威尼斯金獅獎及金球影展之最佳外語片獎,並在全球各地的佳評及賣座之票房。

1987年她也為HBO拍電視影片《歇斯底里》(Hysterical),一部追求愛的單身女的錯愛。為一部相當高品質的HBO電影,超過1千5佰萬的全球觀眾,男主角獲金球獎及三座艾美獎。

米拉於2004年成立了Internation Bhenji Brigade(IBB)的獨立製片公司,從亞洲出發,進軍世界,米拉未來的計畫包括HBO由Tony Kushner's Homebody/Kabul影集和Hari Kunzru's的“印象派大師 The Impressionist”。《季風婚宴》也將搬上百老匯舞台劇;成立生命(Maisha)電影實驗室,這實驗室主要支持東非及東南亞的劇本創作,2005年在烏干達成立工作室。

迪士尼電影公司《卡推女王》在美國上映。《卡推女王》由米拉·奈爾執導,威廉·韋勒改編劇本

主要作品

作為演員

米拉·奈爾 米拉·奈爾

Zoom In: Stories Behind the Best Independent Films of 2007 (2007)

The 17th Annual Gotham Awards (2007)

"Discovery Atlas" (2006)

Wanderlust (2005)

IFP Gotham Awards 2005 (2005)

Five Directors on 'The Battle of Algiers' (2004)

Bollywood Remixed - Das indische Kino erobert den Westen (2004)

Women on Top: Hollywood and Power (2003)

偷歡假期/季風婚宴/偷歡嫁期/雨季的婚禮Monsoon Wedding (2001)

Bollywood Calling (2001)

My Own Country (1998)

舊愛新歡一家親The Perez Family (1995)

密西西比風情畫/鍾愛一生 Mississippi Masala (1991)

作為導演

卡推女王

項塔蘭/香特拉姆/桑塔拉姆/和平之子 Shantaram (2009)

艾米莉亞/艾美麗雅:伴你起航(港) Amelia (2009)

紐約,我愛你New York, I Love You (2008)

Migration (2007)

同名同姓The Namesake (2006)

名利場/浮華新世界/浮華若夢 Vanity Fair (2004)

神經性失明Hysterical Blindness (2002)

九一一事件簿/他們的九一一 11'09''01 - September 11 (2002)

偷歡假期/季風婚宴/偷歡嫁期/雨季的婚禮 Monsoon Wedding (2001)

The Laughing Club of India (1999)

My Own Country (1998)

萬誘寶鑑/欲望和智彗/愛經Kama Sutra: A Tale of Love (1996)

舊愛新歡一家親 The Perez Family (1995)

The Day the Mercedes Became a Hat (1993)

密西西比風情畫/鍾愛一生 Mississippi Masala (1991)

早安孟買/街童/孟賣,你好 Salaam Bombay! (1988)

Children of a Desired Sex (1987)

India Cabaret (1985)

Jama Masjid Street Journal (1979)

作為編劇

萬誘寶鑑/欲望和智彗/愛經 Kama Sutra: A Tale of Love (1996)

早安孟買/街童/孟賣,你好 Salaam Bombay! (1988)

作為製片人

Gangsta M.D. (2008)

我愛齊達內Little Zizou (2008)

Migration (2007)

Blood Brothers (2007)

Positive (2007)

Prarambha (2007)

同名同姓 The Namesake (2006)

Still, the Children Are Here (2004)

偷歡假期/季風婚宴/偷歡嫁期/雨季的婚禮 Monsoon Wedding (2001)

萬誘寶鑑/欲望和智彗/愛經 Kama Sutra: A Tale of Love (1996)

密西西比風情畫/鍾愛一生 Mississippi Masala (1991)

早安孟買/街童/孟賣,你好 Salaam Bombay!(1988)

作為造型設計

Bollywood Blues (2008)

作為服裝設計

My Karma (2004)

作為音效

A Pizza Story (2008)

作為其他職員

Even Cactus Goes to Heaven (2009)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89 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早安孟買 (提名)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1988 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早安孟買 (獲獎)
  • ▪ 1988 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觀眾獎 早安孟買 (獲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2004 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金獅獎 名利場 (提名)
  • ▪ 2002 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九一一事件簿 (獲獎)
  • ▪ 2001 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金獅獎 季風婚宴 (獲獎)
  • ▪ 2001 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魔法時刻獎 季風婚宴 (獲獎)
  • ▪ 1991 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西阿克獎-最佳影片獎 密西西比馬薩拉 (獲獎)
  • ▪ 1991 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金獅獎 密西西比馬薩拉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 2001 第14屆歐洲電影獎環球銀幕獎 季風婚宴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2002 第5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 季風婚宴 (提名)
  • ▪ 1990 第4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獎 早安孟買 (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 ▪ 2003 第2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歐盟電影獎 九一一事件簿 (提名)
  • ▪ 1989 第1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早安孟買 (提名)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 2016 第4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人民選擇獎-最佳故事片獎 卡推女王 (提名)

人物評價

米拉·奈爾就了80年代印度電影的第一把交椅,在西方的一個標誌性人物 。 (國際線上評)

女性導演米拉·奈爾是印度電影在西方世界的一個標誌性人物,更被稱為印度“新概念電影”之母。受早期印度電影“新浪潮”的影響,米拉·奈爾在創作中秉持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直面印度社會歌舞背後的矛盾和黑暗;同時作為掌握了話語權的女性導演,她將鏡頭對準長期處於敘事邊緣的女性“他者”形象上,力圖瓦解電影業中對女性創造力的壓制和銀幕上對女性形象的剝奪,建構女性電影美學。跨語境的生命體驗更是讓米拉·奈爾承擔了印度電影與西方文化觀念之間溝通橋樑的角色,自覺將創作根植於全球化語境,以好萊塢的敘事策略包裹東方文化的精神核心深情刻畫了社會激盪中的人事變遷 。 (胡燕娜評)

在米拉·奈爾看來,除了印度人之外,沒有人會拍印度的故事,更沒有人會在銀幕上關心印度人。米拉·奈爾的大部分電影裡都透露著鮮明的紀實色彩,於平凡人的生活瑣細處著眼,在沉穩的鏡頭背後溫暖地講述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雖然身居異鄉,擁有印度血統的米拉·奈爾卻有著與生俱來的民族使命感,即通過她的電影描寫印度人的心靈 。 (李妹評)

米拉·奈爾作為中外比較有代表性的女性電影導演,其影片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米拉·奈爾塑造的女性角色具有獨立的女性意識,並為爭取自身權刺而奮鬥,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異向意義 。 (昊鳳穎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