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 圖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 圖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英文:Mikhail Nikolayevich Tukhachevsky,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出身於沙俄貴族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俘時在監獄中認識同為俘虜的戴高樂。後返回蘇聯,在俄國內戰中立下軍功,25歲即擔任方面軍司令,32歲時就任蘇聯紅軍總參謀長,193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時年僅42歲,被認為是紅軍中最富才華的高級軍事將領之一。有“紅軍拿破崙”之稱號。

生平簡介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 圖哈切夫斯基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英文:MikhailNikolayevichTukhachevsky,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蘇聯紅軍總參謀長、陸軍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俘後曾在監獄中認識同為俘虜的戴高樂。後返回蘇聯,在俄國內戰中立下軍功,被認為是紅軍中最富才華高級軍事將領之一。在蘇共大清洗中,被以間諜罪判處死刑並立即槍決,隨後,參與審訊判決的蘇聯內務部人員也被集體處決。一九三七年六月十一日,蘇聯塔斯社發表了一 條令人震驚的訊息;蘇聯元帥米·尼·圖哈切夫斯基 因叛國罪被宣判死刑,立即執行。 從此,這位世界知名的元帥、國內戰爭的英雄 在蘇聯所有報刊、雜誌上銷聲匿跡了。直至一九五 六年在蘇共二十大會議上才為他平反昭雪,給予公允的評價。 圖哈切夫斯基(1893.2.16— 1937.6.11) 蘇聯元帥,軍事家。圖哈切夫斯基一八九三年二月十六日生 於斯摩棱斯克省道羅戈布克縣,是蘇聯最早的元帥 之一(一九三五年),國內戰爭的英雄、傑出的軍 事家和著名的戰略家。一九一八年參加蘇軍,同年 加入蘇聯共產黨。

少年時期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 圖哈切夫斯基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 圖哈切夫斯基
圖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葉卡捷琳娜武備中學受 的初等軍事教育。一九一四年七月,又以優異的成 績從亞歷山大軍校畢業。畢業後不久就被派往第一 次世界大戰前線。一九一五年二月十九日被俘。一 九一七年十月越獄,逃回俄國。當時,俄國國內十 月革命方興未艾,他沒有袖手旁觀,這位舊軍隊中 的中尉受革命的感召,毫不猶豫地站到蘇維埃政權 一邊,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都貢獻給無產階級 革命事業。他說:“我的真正生命是從十月革命和參 加紅軍開始的。” 國內戰爭時期,開始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軍 事部工作。一九一八年四月加入蘇聯共產黨以後, 於同年五月至十二月便被任命為莫斯科防區政治委 員、東方面軍第一集團軍司令。一九一八年十二月 至一九一九年三月任南方面軍副司令、南方面軍第 八集團軍司令。同年四月至十一月任第五集團軍司 令。一九二O年一月至四月,任高加索方面軍、司 令,一九二O年四月至一九二一年八月任西方面軍 司令。一九二一年三月任平定喀琅施塔得叛亂的總 指揮,同年四月至五月又平息了坦波夫地區的安東 諾夫匪幫的叛亂。

晚年時期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 圖哈切夫斯基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 圖哈切夫斯基
在《間諜大王》《(Master spy》)一書的《俄國焦 點》一章是這樣寫的:“一九三六年下半年,希特勒 ‘安全局’領導人海德里希去拜訪德國偵察機關‘阿 勃韋爾’5的頭目卡納里斯,海德里希向他提出要調幾名能模仿圖哈切夫斯基筆跡的專家。當時他聲稱, 這是他需要進行一場極其保密的戰役,而這個戰役 又是希特勒委任他——海德里希來領導的。決定編 造一份有偽造簽字的檔案,爾後設法讓俄國人見到 檔案的內容。從偽造檔案中能看出圖哈切夫斯基有 推翻蘇維埃政權的野心。海德里希告訴卡納里斯說, 檔案已根據希特勒指示準備停當,並先將檔案轉交 給捷克總統,從那裡送給莫斯科……” 信中不僅竭力模仿圖哈切夫斯基的字型,而且 在他的筆風上也下了功夫。在這封偽造的信件上卻 蓋上“阿勃米爾”真正的鋼印、“絕密”、“機密” 和附一份希特勒簽署的決議書——命令監視德軍統 帥部中的德國將領,他們似乎與圖哈切夫斯基保持 有秘密聯繫。這封信是主要檔案。這個“專卷”共 有十五頁,其中除信之外還有各種用德文書寫的、有德軍統帥部將軍簽名(署名是偽造的,是從他們 銀行帳號上複製下來的)的檔案。 為了把這個“專卷”過渡給史達林,專門製造 了一起“阿勃米爾”大樓起火時“專卷”被盜案件, 使這個“專卷”的照像副本落入貝聶施手中。通過 他轉給了史達林。德國法西斯特務頭子舒倫堡在回憶錄中也證實 了這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