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筒

箸筒

箸筒是南方隊裝筷子的器皿的一種稱呼,至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箸筒適應不同的擺放環境,有壁掛的,也有吊掛或擺放的。

裝筷子用的器皿,大家太熟悉不過了,只是對它的稱謂各有不同,目前南北較為統一的稱呼叫“箸筒”。如今的箸筒已被更加先進的材料所代替,人們很難想像出百餘年前箸筒的模樣,這裡我就介紹一下那時候的箸筒。
“筷子”是“箸”的方言,因為漢語古籍里沒有“筷子”而只有“箸”,現在一般都稱“筷子”。筷子是我們祖先發明的,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有筷子便有箸筒,古時候的箸筒未見實物,不便多言。清代和民國時代的箸筒一般有兩種,一是上寬下窄的圓筒形,二為一邊弧形一邊平面的半圓形;二者筒底都鑽有幾個小孔,供滴水通風之用。這些箸筒適應不同的擺放環境,有壁掛的,也有吊掛或擺放的。箸筒初看和壁瓶大同小異,但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箸筒底部有數隻小孔,便於筷子洗後入筒可以滴水。而壁瓶用於插花、插撣帚,底部不能有孔洞。那時候的箸筒富有文化氣息,模印著吉祥富貴的圖案和文字,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是東方文明的組成部分,是我們今天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證物。〖武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